APP下载

构建“以人为本、多元协同”的共青团人才培养体系

2021-11-09许欢赵洋

中国共青团 2021年20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共青团美育

许欢 赵洋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关系着学校的社会声誉,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高校共青团工作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西南科技大学共青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凸显“组织”优势,珍惜“距离”优势,发挥“互动”优势,致力于将广大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事业周围,主动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与人才培养的“大体系”,逐步构建起“以人为本、多元协同”的共青团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立德立己树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青团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这个助手和后备军。”这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谆谆教诲,也深刻指明了共青团在党领导的政治体系中最根本的组织定位,指明了共青团工作在党的事业中最根本的价值所在。西南科技大学共青团以“青年大学习”“科大青课”“青马工程”为载体,突出“三青”平台的政治引领功能,不断提高学校共青团员、学生骨干、团干部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进一步强化共青团政治引领,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做好青年典型的培育选树,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脱颖而出,成为引领青年思想的榜样力量。

坚持以美以文化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西南科技大学共青团以美育教育平台为载体,构建品牌化的文化活动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女生节”三大文化活动体系为抓手,依托校园文化素质建设专项,着力打造以“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校园精神为内核的优秀文化作品和品牌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坚持学科竞赛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作为四川省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项目改革试点高校,西南科技大学团委通过深入实施“科技活动与创新创业工程”,进一步探索构建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深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构建精准化的学科竞赛团队培育体系。印发了《创新创业实践微学分暨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定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对“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办法》的制定既为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成绩稳居百强校之列。

坚持社会实践立人。今年年初刚出台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西南科技大学共青团以服务基层为导向,引导和鼓励青年学子受锻炼、长才干、作贡献,构建系统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体系。将专业生产实践、专业实习纳入学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范畴,主动对接学校教学计划和校外生产实践基地,通过项目征集——立项——组织实施——考评审核——认定奖励等环节,实现教学活动与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协作、融合和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并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近年来,开展了以寒暑期社会实践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1600余次,累计直接资助金额100余万元,覆盖参与人数3万余人,形成了“研究生支教团”“陇南文艺支教”“小梧桐志愿者”三大志愿服务品牌。

坚持青年网络聚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凝聚方式,这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青年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运用好青年网络平台,对于更好地服务青年、满足青年需求、促进青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南科技大学共青团坚持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手段创新,采取全媒化传播、可视化呈现、艺术化展示,对宣传思想内容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包装和反复传播,使青年快速直接地形成印象、受到触动,从而达到入耳入心,这是共青团与新时代青年互动的新途径。学校共青团组织依托学校团属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强化团学组织新媒体矩阵思想引领功能,以新时代青年视角讲好西南科大的青春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和活力。要充分认识青年的这种特质,适应这种特质去拓展工作,否则就会落后于青年。团的工作要注意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把蕴藏在青年身上的创造能量和活力激发出来,使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遵循。“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为加快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共青团是青年身边的群團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美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西南科技大学共青团深刻认识到学校共青团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时代内涵和重要价值,积极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发展,以“坚持立德立己树人、坚持以美以文化人、坚持学科竞赛育人、坚持社会实践立人、坚持青年网络聚人”的共青团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共青团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01—02合刊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美育教师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