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团建发力 青年汇聚 不断推动共青团改革迈上新台阶
2021-11-09团重庆市委
近年来,在团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团重庆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围绕“强三性、去四化”改革目标,牢牢抓住三个根本性问题,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在带机制建设、带组织建设、带青年队伍、带作用发挥等方面持续发力,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为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带”机制建设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形成
努力构建党建带团建新格局。一是深化议事协调机制。建立市委党的群团工作联席会机制,定期听取团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团的工作有关问题。出台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国有企业、市直属机关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性文件。二是深化考核机制。将落实党建带团建责任纳入了市委对区县、市级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党委、高校党建工作考核指标,列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深化培训机制。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和相关市级部门实施全市和非公、国企、机关、高校分领域“1+4”党建带团建专题培训5年计划,持续营造良好氛围。
大力实施“青马工程”。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探索建立优秀青年分级分类培养体系,市级层面每年跟踪培养优秀青年骨干260人,区县(高校)层面每年培养2万余人。在高校领域,持续举办“红岩菁英学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累计培训19.7万余人,连续4年选优培训150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社会领域,联合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委举办“青马工程”农村、“两新”班,20个区县针对农村、机关企事业等领域青年政治骨干开展培训。二是注重全面系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史国史等5个理论学习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引导青年在基层一线、重要岗位开展社会调查、挂职锻炼、顶岗学习。联合市社科联每年确定7个省部级专项社科项目,汇聚一大批致力于“青马工程”研究的专家学者。三是打通培养链条。建立“推荐初审、组织考察、市级审定”选拔模式,建立成长档案、配备成长导师、定期开展回访,持续开展为期1年的培养,实现培养“全程可追溯”。建立输送渠道,市委组织部将省级以上“青马工程”培养对象纳入2022年重庆市定向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范围;对接市属国企和在渝央企用工需求,定向推荐大学生骨干就业。
切实推动“推优入党”。一是严入口,确保质量可靠。出台《重庆共青团发展团员实施办法(试行)》,创新入团前青年综合测评、“上跨一级”审查等机制,严把入团前后教育关。出台《关于将团员发挥骨干志愿者作用作为“推优”入党考察重要内容的意见》,将团员参与志愿服务、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作为“推优”入党考察的重要内容,严把推荐质量关。二是抓关键,确保来源充足。联合市委教育工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大学生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通知》,明确高校“推优”工作的职责、重点。连续三年举办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专题培训班,并将高校团组织开展“推优”工作情况纳入工作考核体系。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作为2020年全团试点高校加强“推优”工作。近两年,全市高校团组织“推优”数量占全市总量80%以上,是“推优”工作的主阵地。三是重结果,确保落地扎根。将“28岁以下青年推优入党率”纳入区县(自治县)党委落实党建带群建责任考核指标,强调党委组织部门要建立28岁以下青年党员“推优”台账。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全市“推优”达21085人、“推优”入党率85.1%,“推优”工作已经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
“带”组织建设推动共青团组织体系织密建强
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一是先行先试。指导合川、酉阳作为全国首轮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地推动改革试点,试点区县以党委名义出台改革试点方案,设置专项经费;团市委到试点区县专题督导21次;合川、酉阳共青团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加强重要领域覆盖、抓实团员先进性建设、改革团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了政治功能、彰显了社会功能。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对重庆关于改革试点工作的报告作出批示、给予肯定。二是推广复制。首轮改革试点取得成效后,及时推广改革试点成果,在全市层面建立团员发展积分入团、评议入团制度;通过创办青年社团、建设网上社群等方式,创新团组织运行机制。30多个区县就壮大团的工作力量、培養青年人才和政治骨干等进行了探索。三是全面铺开。2021年,重庆38个区县全覆盖作为扩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地。市委党的群团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扩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审议通过了任务分解方案,明确了含8个市级部门在内的11条任务及区县党委任务。团市委成立工作专班,将改革试点工作纳入考核重要内容,各部室(中心)划片3—5个试点区县对口“手把手”指导;每月督导推进情况,每双月召开工作调度会。
夯实基层基础。一是深化团教协作。与市教委共同成立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团教协作推进会。制定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任务清单,形成6类34项改革硬性指标。持续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65所高校全部以校党委名义出台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二是持续深化中学共青团改革。在区县全覆盖建立少工委和教育团工委;推动910余名中学团委书记兼任学生(德育)部门副职;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开展14岁集体生日、18岁成人礼活动1000余场次, 867所中学中职学校成立团校。三是强化社会领域组织覆盖。全覆盖建成街道共建委员会、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全市51个园区及开发区全部建团。全市现有非公团组织5486个,建立快递行业、网约车行业等8个行业团组织,覆盖团员青年近10万名。四是加强“一专一站两联”建设。团市委设置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非公等5个专门委员会,出台专门委员会工作规则、委员候补委员履职考核办法等;区县全覆盖设立团代表联络站,30个区县团代表进站率达100%。2021年,各级团的委员会委员、团的代表大会代表等深入学校、社区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3523场次,覆盖团员青年29.3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