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赋能,社区青春行动提质增效
2021-11-09张蒙蒙董佳莉张哲明
张蒙蒙 董佳莉 张哲明
社区青春行动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引领服务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和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要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功能,引领广大青少年在社区中提高参与意识、加强实践锻炼、增长本领才干;要发挥好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优势,活跃社区团的组织和工作,构建共青团参与社区治理人员、项目、阵地、资源“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提升社会领域团的“三力一度”。
在社会化运作机制方面赋能。发挥团组织枢纽作用,加强对优质社会组织带头人的团结领导,集中培育一批品牌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和社会人才,同步推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联合区财政局制定出台《余杭区关于加强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群团组织相关职能社会化“清单”,推动共青团工作开展向平台化转型。完善区、镇(街道)共青团机关干部到基层群团实体阵地接待服务群众、到群团服务站点报到、认领服务项目、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与一线群众谈心交友等制度。探索构建共青团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通过社团联系凝聚群众的“1+5+N”工作体系(1个团干部直接联系5个领头人,通过社会组织间接联系N个群众)。发挥团组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创新“平安三率”“平安巡防”等载体,创新开展建设“青春社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选取条件较好的镇街试点“青春社区”建设,汇聚辖区青年助力物、居、业三方解决民生实事、化解基层矛盾。组建区级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区级青年业委会智囊团,创建“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青年”五方联动长效机制,发挥团青骨干在物业管理、法律、金融等领域治理效能,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积极代表和组织所联系团员青年参与基层协商民主。与检察院共同打造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开展“雏鹰守护”项目”,累计全周期观护帮教涉罪未成年人29名。
在项目化管理机制方面赋能。在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双向互动的项目形成制度,通过“群众建议、团组织提议、党委商议、联席会议决议”四步工作法,搜集、整合群众意见建议,形成团组织工作任务和项目清单,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工作。依托“数智群团”平台,建立“团组织发布倡议、群众投票附议、基层组织认领”的项目确定方式,扩大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参与度。开展共青团“靓点品牌”绩效测度,建立镇街、平台团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联评联荐”机制,形成有效的团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改变传统团组织由党政单项考核评价办法,构建“党政考核、群众评议”上考下评的评价机制,形成团工作“群众提出-群众参与-群众评价”的回路闭环。一方面,可探索设计群团服务指数体系,将中心工作任务纳入群团服务指数,每年动态调整,引导群团组织围绕中心任务设计载体、安排工作。另一方面,深化团工作成效评议制,开展网上述职活动,对党政叫好、群众叫座的活动组织单位,在考核中赋分激励,大力推广;对群众评价较差、满意度低的活动限制开展,倒逼基层团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想办法、出实招。探索整合各群团组织资源,共同打造“大群团”工作核心品牌,增强服务实效,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少先队改革省级试点为契机,构建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机制,全区实现社区青少年俱乐部覆盖率90%以上,全区21所全日制中学实现“业余团校”100%覆盖,107所中小学实现学校少工委、红领巾学院100%全覆盖,夯实少先队校内校外主阵地。完成全市首家區级共青团历史纪念馆提升改造,设立21家区级青少年教育基地,构建余杭特色的青少年红色教育体系。
在信息共享机制方面赋能。完善党建带群建的制度保障,积极探索建立党群组织立体化覆盖制度、党群组织队伍共建制度、党建带群建开放运行制度、党群一体化精准服务制度等,圆满完成全市唯一的省级共青团基层组织综合改革、少先队改革“双试点”任务,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推行基层党群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制,推荐优秀党员骨干担任群团组织班子成员,把群团组织“推优”作为产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方式,进一步选优配强基层群团组织干部队伍,高质量完成村社团组织换届工作,并作为全市唯一典型代表作交流发言,相关做法被《中国共青团》杂志刊发推广。统筹协调和科学配置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群团资源,探索建立联席会议、联建共建等联系机制,成立相应的区域化群建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区域化群建工作会议,每个成员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每年至少领办一个共建项目。打破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组织界限,共同搭建区域化群建阵地、平台,探索在重大平台、特色小镇、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创新服务综合体等“两新”组织集中的区域,以主体服务对象确定牵头群团组织,完善基层群团区域化共建机制。整合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科普服务站等线下阵地,集中亮出群团组织日常工作和品牌项目,将青年之家作为联系服务青年的新型组织形态,依托镇街、平台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青年之家24个,数字赋能推动7个青年之家上线“云平台”,以悦读益站、“流动少年宫”、青年创业沙龙等为切入点,推动青年在线上找到青年之家,在线下走进青年之家。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为重点,引导基层群团组织共建共用,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和服务。建设一体化线上群团服务阵地(数智群团),对工青妇等各级群团组织资源信息进行统筹,打造全区统一的群团组织网上阵地,通过网络平台推动群团组织阵地互联互通,设置工作活动发布、网上教育、信息互动、群众互动、工作评价的联系服务渠道,扩大线上阵地资源开放共享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