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2021-11-09

关键词:思政旅游课程

白 薇

(沈阳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习近平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1]。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高校的课程思政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进行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充分挖掘本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让自己所讲授的课程成为教书育人的重要渠道,增强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的有机融合,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旅游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我国旅游业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根据文旅部2019 年的统计数据,旅游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达到10.94 万亿元,占到其总量的11.05%[3]。此外,2015 年由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的多项举措都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一带一路”倡议也被视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推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入境游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8 年位列我国前十位的旅游客源国中,便有缅甸、越南、俄罗斯、蒙古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七个国家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预计到2030 年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

一般说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旅游专业知识和组织活动能力,能胜任导游翻译、领队、旅行社管理、涉外酒店管理及其他涉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包括专业词汇、表达方式、史地文化知识、民俗文化及社交礼仪知识等在内的相关知识。此外,高校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必须顺应国家战略,适应新时代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旅游从业人员除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康的心理素质之外,还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过硬的政治素质。因此,旅游英语课程更要具备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双重功能,课程思政的意义更加重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注重提高学生在导游英语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之外,还要力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及对时事政治的关注融入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锤炼优良品德、增强综合素质,不断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引导学生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当代核心价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主动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自觉把个人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传播者。

二、高校旅游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首要和关键,每门专业课都有着自身或显性或隐性的思政元素,教师应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进行深入发掘。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专业知识讲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认真细致地梳理教材内容,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

旅游英语作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内容涉及导游接待、旅游购物、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古典园林、名胜古迹、旅游城市、名山大川、石窟艺术及宗教寺庙等,向学生传授日后从事英语导游,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应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的旅游英语教材内容多为涉外导游实务、情景对话及单纯的景区介绍或英文导游词等,教材内容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不够紧密,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也明显不足,思政教学资源与课程融合形式较为单一,教材的创新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及实践过程中,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积极改善课堂教学状况,努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有意识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事政治的元素,努力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整个教学和实践过程。

例如,在旅游购物一章中,教师以学生分享自己旅游购物经历、讨论作为旅游业六要素之一的“购”的重要性为导入,讲授导游员在带领游客购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教材情景对话中出现了我国的瓷器,但仅限于专有词汇及购物的常用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补充瓷器的分类之外,还应将瓷器文化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融入其中。瓷器被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媒介,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融入不仅使学生了解中华瓷器的深远影响和意义,对瓷器油然生出一种敬意之情,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为有幸见证“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实现而倍感自豪。再比如,上课当日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某个节气,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一小段和该节气相关的英语文章,除了可以掌握相关术语及提高听力和翻译能力之外,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古人智慧。

三、高校旅游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实现途径探索

(一)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小学期等实践活动机会,组织开展“涉外服务英语风采大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旅游文化宣讲大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世界文化遗产宣讲大赛”及“名胜古迹中的诗词之美”等比赛。学生在准备过程中,认真查阅资料、学习古典诗词、制作展示课件,组员之间配合默契。而教师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获取知识,并在明人伦、晓事理的基础上,提高精神境界和人生境界,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而这无疑是对课堂教学的提升和拓展。

(二)尝试课堂教学与诗词文化的有机融合

习近平曾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他主张学诗要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嵌在学生的脑子里,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目前的旅游英语教材大多涉及我国的泰山、庐山、长江、黄河等名山大川,西湖、黄鹤楼等名胜古迹及杭州、西安、洛阳等历史文化名城,而这些也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经常吟咏赞颂的对象。幸运的是,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已将这些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译成英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英译诗词与景点相结合。例如:

这首诗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英译,教师在讲述杭州西湖时便以经典诗词作为开场。除白居易的诗外,还可以引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其英译。

而在讲授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时,除引用崔颢《黄鹤楼》的英译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分享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及其英译:

这样的导入环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音韵及意境之美及共产党人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了解祖先不朽的情思与精神,增添学生的文化底蕴,涵养学生的美德情操,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三)强化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多点融合

旅游英语内容广泛,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课,可发掘的思政融入点非常丰富。例如,在讲解景泰蓝时,除了向学生介绍景泰蓝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四海同心”和“共襄盛事”这两个作为国礼的景泰蓝瓶的图片。前者是“四海同心·一带一路”非遗文化国际交流论坛中国向沿线各国赠送的礼物,寓意中国愿与沿线国家“四海连心”,再现古丝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见证“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实现。而后者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向外国国家领导人及配偶赠送的国礼,以景泰蓝工艺展现青花瓷的明净素雅,体现了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互鉴,兼容并蓄和共同进步。由此,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能因生逢盛世而平添奋斗的信心。

由此可见,教师应以专业课为载体,结合思政理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改革创新教育等。实现多点融合,达到从理想信念、专业技能及品格培养等多方面的育人效果。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时事热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讲解武汉时,就可以结合对疫情防控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四)提升任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任课教师不仅要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还应加强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使自己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努力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积极参加课程思政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根据旅游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发掘更多的思政融入点,将其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要利用最新的网络资源,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课件、改进教学方法,要努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开展更多新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协作精神。

(五)改革课程考查考核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以期末考试作为最终的成绩评定,而是要积极探索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细化考评标准,应该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其中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阶段测验及实践活动等方面,除考查学生在导游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译和导游技能外,还应将职业素养、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战略等思政元素纳入其中。总之,考核结果应该能够反映出学生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提升的实际情况,以综合性的评价来检验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发挥课程思政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旅游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