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2021-11-09张小辉

关键词:工程训练育人思政

张小辉

(沈阳工程学院 工程训练中心,辽宁 沈阳 11013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体系建设的创举、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创新,体现了新时代“大思政”的课程观和教育观。当前,各级各类高校已经全面启动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深度挖掘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质培养、品格养成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实现[1-5]。

一、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缘起

新时代课程思政缘起于习近平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论述[6]。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要明确全部课程的育人要素与责任,推动每位专业任课教师制定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大学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7]

2017 年教育部党组制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扎实推动实践育人”[8],2019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9],提出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及教学方法的思政教学方式。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10],提出工学类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系统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等。”[11]

随着课程思政的实践发展,关于新时代课程思政的阐述越来越具体、规范,可操作性越来越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课程观的体现、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体现,自然具有新时代的内涵,即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新开课,更不是思政课,而是一种创新的课程观理念,是一种教育理念[5][12]。

二、“工程训练”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工程训练”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工程训练”课程政治使命使然

习近平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6]根据总书记的重要指示,2017 年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8]“十大育人”体系中“实践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明确全部课程的育人要素与责任,推动每位专业课教师制定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7]工程训练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育人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高等教育全过程育人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高校工程训练推行课程思政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是高校工程训练课程的政治使命。

2.“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性质使然

“工程训练”是高校非常重要的实践类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各个年级,承载着全校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高校“工程训练”课程每年安排数千人次实践能力训练,其课时量大、覆盖面广、集中授课课时长,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重要公共实践类课程之一。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这样一门对学生影响力大的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

(二)“工程训练”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1.“工程训练”教学与思政教学目的的一致性

“工程训练”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程情感、工作态度和工程价值观。而且高校“工程训练”课程都是置于近似工厂实际环境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时养成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工作习惯。这正切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的崇高信念的要求,切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13],两者的内在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为大学生日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工程训练”教学与思政教学都具有实践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就是一个与现实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工程训练”教学恰恰就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是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在实践过程中,更有利于培育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行,有效地落实了习近平要求的“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14],培育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恰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与隐性内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三、“工程训练”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工程训练”教学课程思政的开展,需要重新梳理“工程训练”各教学环节,开发实训内容,挖掘凝练“工程训练”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在实训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既进行了工程实践训练,又在训练过程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挖掘“工程训练”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

经过实践探索,从工匠精神、安全教育、环保意识和行业标准等方面入手,挖掘提炼高校大学生“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加强生产安全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提倡绿色环保、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了解企业行业标准执行国家国际行业标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拓展。

1.工匠精神的凝练

习近平是这样阐述工匠精神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14]。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工匠对加工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目标是打造行业最优质、卓越的产品。概括来说,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15]。工匠精神不仅需要从业者具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专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15]。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体现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的一种表现。工匠精神的内涵能够引导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品行、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工程训练”教学以操作实践为主,涉及传统机加工技术、现代先进加工技术及电气工程和电子工艺技术等多个工种的实践训练,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对生产过程、产品加工进行精雕细琢,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比如,实训过程中要求工具摆放规范、顺序科学合理及工艺规范等。在工程训练日常教学中引入“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相关内容,融入我国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各个工种工匠人物的匠心精神,融入历代工匠的奋斗史、拼搏史及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使学生在“工程训练”中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沿,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工匠精神的凝练,让学生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亲自体会、亲自感受工匠精神的实质,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安全教育的融入

高校“工程训练”教学起源于校办工厂——金工实习厂,生产工厂首要问题就是生产与安全的关系问题,安全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安全与生产是相辅相成的,生产必须安全,我们必须科学地指导生产,提高技术水平,使生产更加安全。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是进入实际生产的前站,就是最接近生产现场的校内训练场所。“工程训练”教学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安全是第一位的,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重要性,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对于家人的重要性。

由于“工程训练”教学近似于生产现场实际教学,所以实训过程的操作规范、着装要求、安全标示都与工厂车间是一样的。学生参加工程训练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即熟悉生产规范、操作安全规程,安全隐患查找,安全事故分析。比如,车床零件加工实训中操作规范、旋转机械安全检查;电气工程实训中220V、380V 电源线路调试,用电安全、短路故障及漏电事故分析;学生按照入厂要求着装穿戴整洁规范。用电安全、操作规范、着装规范等生产安全要求及查找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分析等,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习近平提出的“高素质劳动者”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3.绿色环保意识的融入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13]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学生在工程训练时会消耗管材、铝材、电线、焊丝、线路板、螺丝等实训耗材。应在“工程训练”中对学生进行节省耗材、旧耗材的再利用等教育,以减少实训耗材的耗损,比如,合理利用旧线路板、旧螺丝,工件加工科学下料等。在学生实训过程中融入“节省新耗材、旧耗材再利用”等节约资源的理念,同时融入我国能源安全问题、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等绿色环保理念,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正好切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4.行业企业标准的融入

企业标准化管理涉及企业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企业形象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是企业管理运行的制度体系。行业企业标准中有企业文化,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培育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文化建设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的最佳形式之一。

在“工程训练”教学中应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引入三系认证体系,即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0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标准训练,快速接轨国际企业相关认证要求,深度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社会责任感,有效地拓展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探索“工程训练”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训练”教学中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值得高校进行深入思考。为了有效地推进工程训练课程思政,高校应以“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建设为抓手,从课程标准、考核指标和课堂教学等“工程训练”教学关键环节入手,探索适用于“工程训练”教学课程思政的科学、有效、恰当的路径。

1.创新“工程训练”教学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工程训练”教学全过程

高校通过探索实践,构建“思想政治”引领的“五育融合”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工程训练”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引领“五育融合”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教育相融合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图1 “思想政治”引领“五育融合”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框图

体系中的“一个过程”,即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工程训练”教学全过程,在高校“工程训练”教学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它是五育之首。

体系中的“两个建设”,即工程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此工程文化是指融入思政元素的工程文化。在学生工程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师资队伍应注重思想政治修养的提升,应对工程训练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德育修养,提高挖掘思政元素的本领。

体系中的“三个结合”,即工程训练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与美育相结合、与体育相结合。劳动教育、美育和体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拓展和完善。“工程训练”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教育、劳动技能训练,提高其劳动素质;“工程训练”课程中融入美育,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品时,需要美工设计,要有一定的审美观,要有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创新产品;“工程训练”课程中融入体育,工程训练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的教育。

体系中的“四个路径”,既是课程思政融入“工程训练”教学四个关键环节,也是“工程训练”教学课程思政“落地”的关键路径,即课程内容提炼丰富的思政元素、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讲授之中、课程标准加入思政内容、思政元素纳入考核指标。四个路径互相联系、相互衔接,相辅相成。

2.完善课程建设标准,加入思政元素内容

课程标准(也是本课程的课程大纲)是指导性教学文件,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该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结合“工程训练”课程特点和挖掘凝炼出的思政元素,重新修订课程标准,加入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绿色环保、工程认证等相关知识内容;同时,教学要求加入学生实训作品中的团队协作、节约成本理念。“工程训练”指导教师根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分配各个工种的实训学时,把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日常训练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修订课程考核标准,加入思政相关内容

课程考核是学生课程学习的指挥棒,只有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绿色环保和工程认证等凝炼的思政元素加入课程考核,才能有效督促学生在日常训练教学中,重视实践训练相关规范与要求。比如,工程训练中实际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考核,电气安全与触电急救实训项目中如何选择测量仪表及其量程、通电操作顺序,实训操作过程中工位环境卫生、工具摆放等。再比如,在照明与电能计量和电力电缆检修与测试实训项目中的工艺性规范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电路连接的工艺质量,通过工艺性标准的评判,使学生深刻理解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4.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有机融入思政教育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教师应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思政元素融入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无缝衔接,使课堂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训练过程中案例如何融入,如何使案例与实训教学内容衔接,都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比如,焊接实训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该烟雾既影响实训效果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就这个现场案例,可以实时加入绿色环保意识的教育、身心健康的防范教育。就该案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何提高技术防止烟雾的产生或减少烟雾量的技术研发教育,鼓励学生思考开发绿色环保的焊接技术等。

高校“工程训练”开展课程思政还处在探索实践时期,以“立德树人”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工程训练”教学中挖掘凝炼思政元素,将能力培养、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工程教育中的核心思政元素融入“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同时修订完善“工程训练”课程标准和考核指标,重新构建以思想政治为引领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工程训练”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形成大思政格局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新局面,提升新时代“工程训练”教学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工程训练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训练成绩评定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