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25 运输巷道顶板淋水超前治理技术研究

2021-11-09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淋水封孔塑性

张 昭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大西煤矿,山西 晋城 048000)

1 工程研究背景

煤岩体长时间淋水会产生软化、膨胀等物理变化,使煤岩体的强度降低,发生非线性塑性变形,使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变差[1-3]。煤矿井下经常会遇到顶板淋水的问题,致使顶板软化导致支护失效,容易在采动影响下发生冒顶等事故,对巷道安全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4-5]。

大西矿3025 工作面回采3#煤,煤层的平均厚度约为2.82 m。3025 运输顺槽布置在3#煤层中,沿顶板掘进。3025 顺槽为矩形断面,断面宽度为5.5 m,高度3.5 m,巷道以锚网(索)支护方式为主。3025 运输顺槽掘进至250 m 处顶板出现淋水,顶板淋水情况如图1。

图1 实际顶板淋水特征

由图1 可知,顶板淋水主要从锚杆或锚索孔隙中流出,长期会腐蚀金属网等。淋水量较大的地方顶板煤体会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已经与顶板剥离,随着淋水持续,会加剧顶板围岩的破碎。

从顶板沿裂隙渗出的地下水来自山西组砂岩中的含水层,是3#煤顶板渗水的主要来源。通过结合地质、物探的结果发现,在巷道250~380 m 处存在K8 低阻富水异常区,预计涌水量为30 m³/h。因此,需要展开顶板淋水的超前治理,防止顶板水害造成安全事故。

2 顶板淋水破坏机理分析

分析顶板淋水破坏机理能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指导。因此,根据实际地质参数,利用FLAC3D有限元模拟软件展开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模型中煤层厚度为2.8 m。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厚度3.1 m;老顶为灰色细砂岩与泥岩互层,平均厚度9.6 m;直接底为泥岩,厚度6.5 m;老底为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厚度5.5 m。数值模型选择应变软化本构模型,边界上部施加垂直应力3.6 MPa,施加水平应力为4.52 MPa。将模型的左右和底面设定为固定边界。模型中的岩石参数见表1。

表1 煤岩体数值模型参数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巷道开挖引起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总体来说,两帮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水平应力的应力集中区主要在巷道底板。通过对比有淋水和无淋水巷道的应力分布可知:顶板无淋水时,最大垂直应力为3.8 MPa;顶板有淋水时,垂直应力增大为5.3 MPa,应力增长幅度为39.5%。最大水平应力则从6.8 MPa 增长至8.1 MPa,增长幅度为19.1%。

由上述结果分析可知,顶板淋水后煤岩体发生软化,强度降低并发生膨胀,进而加剧了应力集中现象,对最大垂直应力的分布影响较大。

顶板有、无淋水影响下巷道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如图2。

图2 顶板淋水模型塑性分布特征

从图2 可知,巷道顶板淋水对巷道顶板的塑性区影响最大,对两帮和底板的影响较小。顶板未受淋水影响时,巷道顶板塑性区最深部为1.8 m,两帮塑性区最大深度为1.5 m。顶板受裂隙水影响后,塑性区最大深度变为3.6 m,两帮塑性区最大深度基本不变,底板塑性区的范围基本不变。因此,对于巷道顶板淋水问题,重点要针对巷道顶板围岩的加固控制,解决巷道顶板的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

3 淋水巷道围岩控制方案

3.1 淋水巷道注浆思路

发现巷道淋水时,需要探测主要水源,并分析淋水对巷道的影响范围,随后针对性地展开方案设计。目前针对巷道淋水的主要控制方式是注浆堵水,通过封堵导水裂隙来解决巷道淋水的问题,主要工艺流程及治理思路如图3。

图3 淋水巷道围岩控制思路

如图3 所示,当顶板出现淋水时,首先要钻孔探测隔水层的位置。如果隔水层厚度大于2.6 m,则可以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由注浆材料充填导水裂隙,解决顶板淋水问题。如果注浆效果差,那么要采用层次注浆加固的办法,先对风化严重的浅部围岩注浆加固,随后展开深部隔水层的注浆堵水。

3.2 淋水巷道注浆加固方案

根据地质勘探可知,巷道顶板淋水的主要水源是砂岩裂隙含水层,即为巷道的老顶,故而注浆加固的主要区段是在直接顶以及老顶的中下部。由于直接顶主要为泥岩,岩性较软,注浆加固难以展开,因此注浆加固方案设计着重于老顶的下部,将直接顶部分作为封孔段处理。具体的注浆钻孔布置如图4。

如图4 可以看出,巷道顶板布置3 排钻孔,中间钻孔垂直于顶板,沿着巷道中线布置,两边钻孔距离中间钻孔2000 mm,仰角为75°,距离两帮各750 mm,注浆钻孔全长6000 mm。封孔段设计为2000 mm,主要根据直接顶厚度设计。注浆段设计为4000 mm,为老顶的中下部。两帮各设计两排注浆孔,上排注浆钻孔仰角20°设计,与下排注浆钻孔垂直距离1500 mm,钻孔深度为2500 mm,封孔长度300~500 mm。注浆孔沿巷道走向轴向,按照间距为5 m 平行布置,顶板共施工钻孔78 个,两帮共计128 个。

图4 淋水巷道注浆钻孔布置图

顶板的封孔主要采用“两堵一注”的工艺,封孔管两端各缠绕300~500 mm 长的棉花等防漏浆材料,中间段展开注浆加固。两帮注浆孔的封孔则是在孔口处用棉花等材料封堵300~500 mm 即可。封孔材料采用矿方的无机单液加固材料,水灰比为1.0:1,封孔注浆压力设计为3 MPa。

注浆段材料与封孔段注浆材料一致,水灰比设计为0.8:1,注浆压力设计为5~8 MPa,浆液可以在15 min 内初凝,注浆材料能够快速充填围岩裂隙,起到良好的堵水效果。

注浆加固按照先两帮后顶板的次序展开,可以有效提高巷道中上部分围岩的注浆加固效果,注浆过程中出现漏浆等情况可适当减小注浆压力,待浅部围岩浆液凝固后继续展开注浆堵水。

3.3 淋水巷道超前堵水效果分析

注浆加固结束后,在淋水巷道段的中部,选择注浆孔旁侧完好顶板展开钻探。主要是通过钻孔窥视和淋水量统计两方面分析顶板堵水效果。

(1)注浆效果分析。注浆堵水效果好坏主要由浆液能否填充顶板围岩裂隙、封堵导水裂隙所决定。因此首先展开钻孔窥视,观察浆液与顶板淋水围岩的胶结状态,如图5。

钻孔窥视的长度为6 m,从图5 可以看出,钻孔内孔壁整体光滑,煤岩体中的裂隙被浆液充填,浆液能够较好地与煤体胶结。

图5 钻孔窥视结果

(2)巷道淋水量统计。多数钻孔在钻进过程中未见淋水情况,其中部分锚杆索孔周围仍出现淋水情况,推测是由于锚杆索加固的松动圈范围大于注浆加固的范围,即锚杆索长度大于6 m。针对这一情况,在出现淋水现象锚杆索孔的附近补打注浆钻孔,展开补充注浆堵水。

对淋水段巷道超前治理过后,在巷道掘进过程中观测巷道顶板的淋水情况。原有的淋水情况完全消失,只有部分锚索孔位置有微小的滴水现象。根据统计可知,注浆堵水段的巷道总体的淋水量小于1 m3/h,对巷道安全掘进没有影响。

4 结论

(1)针对3025 运输顺槽顶板淋水问题,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顶板淋水对巷道应力和塑性区分布的影响。

(2)根据巷道塑性区分布,设计了淋水巷道注浆加固方案,并在锚索孔淋水处适当补强。注浆结束后,通过钻孔窥视和淋水量统计可知,顶板裂隙充填效果良好,巷道最大淋水量为1 m3/h,注浆堵水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淋水封孔塑性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麦地掌煤矿2#煤层顺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深度确定
囊袋式“两堵一注”带压封孔材料试验研究
塑性膨胀剂对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性能的影响
平原水库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应力与变形分析
矿井井壁淋水治理技术实践
顶板透水再增一重“保险”
回采工作面上分层采空区积水疏放在千秋煤矿的应用
铈盐封孔对6061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