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学校要让不同的学习者都有收获

2021-11-09殷飞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幼儿100 2021年32期
关键词:祖辈幼儿园家长

文/殷飞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如何让参加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家长们都有收获呢?

这就需要对参加家长学校的家长群体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准备。根据“谁带孩子谁参加学习”的原则,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学习者主要由祖辈家长和父辈家长参与,特殊情况下还有代理家长,如留守儿童成年的哥哥姐姐、叔叔伯伯辈,甚至保姆参加。

不同的学习参与者,幼儿园都应该让他们在家长学校有所收获,得到启发,学习到适合的教育观念、知识和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不能停留在幼儿园想让家长学什么这样的“单向”维度上,还需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家长能接受什么,从而在教与学上形成良性互动。

家长学校的备课也要遵循教学的普遍性原则,在“知情行意”上设定合理的目标,选择听课者能够理解的教育内容,采用学习者可以接受的活动方法,提高家长学校的教学效益。

一、让每类家长都能得到尊重

在分析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关系的过程中,在强调家庭教育重要性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归因”,即孩子的问题是谁造成的。这一思维方式,常常让部分家长成为众矢之的,如“隔代教育溺爱”“父教缺失”等。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宣传路径,乍看起来,能够给家长们带来警醒,但是也让他们感到压力,甚至产生自我怀疑,形成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理念,甚至还会影响家庭成员的关系,让他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相互指责,彼此抱怨,而不是客观理性地分析孩子成长的问题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科学关系。

首先,要尊重家长爱孩子的出发点。不少家长学校课程在讲解时常常把“果”当“因”,如部分家长因为过分爱孩子导致溺爱的现象,导致孩子产生了依赖的心理和不良行为,孩子不仅在心理和行为上依赖家长,还会在情绪情感上“怨恨”家长。为此,讲座在论及这个问题时,把溺爱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当成家长主观上害孩子和不爱孩子。这样的表述,看起来能对家长的观念产生刺激,但是也严重地伤害了家长的情感。这一点,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篇”中就进行了客观判断,“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构其罪恶”,即不是家长要有意害孩子,而是客观上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伤害。

只有得到尊重的家长才会在情感上不排斥幼儿园的家长学校课程,也才会心平气和地放下斗争的心态和自我保护的辩解,真正开始尝试着接受家长学校的课程。

其次,在方法上要尊重不同家长的学习特点。我们常在幼儿园的家长学校课堂上看到昏昏欲睡的祖辈,他们听了一会讲座后就会眯起眼睛来,不少教师会认为这是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学习,一坐下来就睡觉。而事实并非如此,可能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方式不符合祖辈的学习特点。因为年长者的专注力,特别是单纯的听和看的专注能力都在下降。家长学校的教育方式对祖辈家长“不友好”,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让每类家长都能理解教育

前面说到要尊重家长们的学习特点,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只是给他们讲各种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看起来很专业,实际上却让非教育专业的家长们听得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

因此,幼儿园的家长学校课程所选择的内容要和听课家长每天带孩子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要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且案例和情景就是家长们日常生活的实际,不要照本宣科。如对家长讲入园适应,说太多的分离焦虑和儿童多重依恋的科学知识,不如引导家长分析孩子入园时的各种言行表现和情绪状态,让听课的家长能够理解孩子分离焦虑的多样化表现;在指导家长不要对孩子们的分离焦虑过分紧张,而要坚持送孩子入园这一道理时,要从孩子与老师以及孩子彼此之间的互动表现入手,让家长们理解孩子是如何从与家长的单一依恋发展为对更多人的多重依恋,从而获得成长。

在方法上也要创新,如只是让家长听讲座,家长们对孩子的行为和对课程的理解能力会大打折扣。为此,家长学校可以创新授课方式,如可以开展亲子活动,或者开放日活动,引导家长们在观察中或者在亲子互动中获得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如要帮助家长们理解什么是“自由”,就不能只是靠讲解,可以在亲子活动中就孩子的某个行为表现,及时向家长们讲解什么情况下要给孩子自由,什么情况下孩子的自由会演变成任性与对规则的破坏,从而提升家长对“自由”这一概念的理解水平。

三、让每位家长都能学得会

家庭教育的学习,听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如何从学习到行动,这是家长学校课程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家长教育能力循环式进阶提升的必然要求。

家长听了课程,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补充,谈起教育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如果没有在行为上落实,在生活中实践,这样的理解可能是表象的,也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要想让家长们都能学得会,就需要家长学校的课程给家长们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或者鼓励家长们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想出适合他们的方法。

让每位家长都能学得会,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融入家庭教育的方法,如要培养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就不只是教“手指操”,家长们不一定学得会,也不一定有适合的机会教孩子,可以建议家人们带着孩子做家务,如择菜,在生活中就能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以达到心灵手巧的目的。其次,要鼓励家长把一种方法长期坚持使用。再好的方法,如果没有一定的量的坚持与积累就不会真正产生教育效果。

家长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类人,而是一群人,一群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家人,需要我们的幼儿园家长学校细加分析、判断与指导。

猜你喜欢

祖辈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