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陶刻“巨幅”紫砂陶板画创作心得*

2021-11-09汪成琼

陶瓷 2021年9期
关键词:巨幅紫砂陶刀法

汪成琼

(宜兴市国礼紫砂艺术馆 江苏 宜兴 214221)

前言

纵观宜兴紫砂陶板画,从古至今均为小幅作品,鲜见大幅陶板画作。欲创作大幅陶板作品,艺术家需拿出巨大勇气去面对。

大幅紫砂陶板,一般指1 m以上尺寸,亦是相对之大。而创作之艰难,难于四点,其一陶板制作难,凭手工打匀大面积泥片,烧好不裂不变形实属不易。故宜兴能制作大幅陶板的紫砂艺人凤毛麟角;其二大幅陶板烧成难、成品率极低,作品不是烧开裂、就是烧变形,一旦出现问题就前功尽弃损失惨重;其三大幅陶板画创作周期长,泥坯需慢慢阴干后方可动手不可操之过急;其四大幅陶板陶刻或彩绘功夫大、耗时长、费力不讨好,所花的时间可用来创作更多其他作品。

1 紫砂陶板创作思路

古语云“难事易成”,笔者是个喜欢知难而上的人,每次制作“紫砂国礼”都去挑战重重困难。今天,笔者再次创作“巨幅”陶板画挑战极限。

创作“巨幅”紫砂陶板画需要与紫砂陶板制作高手合作,也就是定制他们做的陶板,由笔者来进行刻绘创作。

笔者深知若要成功,需在各个环节的细节上下功夫,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在先,提前做好预案,方能按计划有序推进。为确保能有一幅成功的陶板,笔者定做了二幅横式屏风紫砂陶板泥坯,其中一块视为备份。二幅陶板的尺寸均为:长2.2 m×宽0.5 m(预计烧成后成品尺寸为:长2 m×宽0.45 m),这是宜兴紫砂界迄今为止最大尺寸的无拼接陶板,算是“巨幅”紫砂陶板了。

陶板采用紫中偏红的紫砂泥,表面粉饰上一层薄薄的黄段泥浆,以体现作品古香古色的艺术效果。画面的创作,笔者设计了一幅群虎作品“群英图”和一幅陶刻书法作品“送孟东野序”。

2 紫砂陶板创作过程

创作陶板画,一要构图出彩,二要雕刻出神,不能打动自己,怎能感动他人?“群英图”紫砂刻绘屏风,群虎的构图和神态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强调变化、避免类同,群虎具有远近、大小、动静、老幼、神情、温柔与威猛以及线条的粗细、刚柔、深浅等变化,在矛盾中寻求和谐与统一。

陶刻方法,笔者采用紫砂近代历史上陶刻名家任淦庭的刀法镌刻,并加以彩绘方式完成,紫砂界称此法为“刻绘”。任淦庭的刀法是以刀代笔、果敢灵动,最适合表现书画韵味。操作步骤为:先根据陶板形状大小,在心中构图、打好腹稿,或在草稿纸上构图、精心设计,做到胸有成竹,后用铅笔在坯体上轻画简单草稿,草稿虽然简单但尽量准确完美,铅笔稿不足之处雕刻时再加以调整。刻虎要求画虎非常熟练,下刀尽量做到“稳”、“准”、“狠”不可犹豫不决、反复修改。笔者刻的这幅群虎图采用小写意刻虎法,以刀代笔、大刀阔斧、兼工带写、以形刻神,写意处酣畅狂野、写形处线条精准。刻完后稍加修改以调整画面的和谐统一,最后以一条长长的落款来调整画面的平衡,使之成为一幅完美的画面。画面落款:“‘群英图’,勇冠百兽雄风振寰宇,势吞小丑正气贯神州。时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刻此图以示中华民族英雄人物众多,外部小丑势力不可侵犯也!海淘铭之”。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周年之作。

图1 送孟东野序

图2 群英图

图3 “送孟东野序”细节A

画面刻完之后,再用事先调好的各种彩色泥浆加水稀释,在画面上一遍又一遍,薄薄淡淡地着色,以达到自己追求的艺术效果为止。

另一幅是陶刻书法作品,笔者选用的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送孟东野序”。先根据陶板尺寸大小和文章字数多少,计算出大约行数和每一行的字数,用铅笔轻轻打好竖条格,再用毛笔熏墨在陶板坯体上直接书写。字体采用小草书体,融合了笔者熟练的王羲之“十七帖”、怀素“论书贴”和孙过庭“书谱”三种草书名帖笔法和风格。由于在传统的基础上,笔者又作了个人追求和变化,虽是传统书法字体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陶刻书法作品除了具有较高的传统书法功底外,如何在取势布局中求变化,使之整幅作品像小说一样,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以打动人心,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字体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在行家看来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笔者在书写的同时刻意在整体布局的情况下,加强了局部和字体间的大小、粗细、轻重、快慢、疏密和深浅等方面的变化,又在笔法与线条之间形成笔方势圆、外柔内刚的对比,使字体如行云流水、似绵里藏针,温文尔雅、美而不俗。作品中“之”、“声”、“其”、“者”、“鸣”、“也”、“而”等字多次甚至几十次的重复出现,笔者既在字体和写法上作了不同的变化,又在变化中求得了和谐统一,这与王羲之在兰亭序中“之”字的多种写法有着异曲同工之理。书法是即兴发挥能在瞬息之间求得诸多变化,又要追求作品格调的高雅与整幅作品的和谐统一,是一件难事。

陶刻书法作品创作中,书法既已出神,接下来贵在用刀了。创作“送孟东野序”,笔者采用宜兴紫砂陶刻历史上具有碑刻风味的陈曼生刀法和梅调鼎琢砂起底的刀法,每一笔一画都严格地按照字体墨迹双边下刀,中间起底精心雕刻,并根据需要刀随笔意、适时而变,或深或浅、或重或轻、或垂直或倾斜、或顺峰或逆行,有书写不尽心意之处,刻时稍作修改。粗线条以梅调鼎的琢沙刀法为主,细线条以陈曼生的碑刻刀法为主,两种刀法互相过渡与融合形成完美统一。这样刻线条不会走形,字体工整精细神采飞扬,效果可与中国古代名碑名帖相媲美,收到了满意的艺术效果。这些刀法的变化听起来很复杂,其实操作也很简单,笔者在听着音乐或小说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刻出这样的效果了。

图4 “送孟东野序”细节B

“送孟东野序”这种刻法效果虽好但费时太长,“群英图”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一遍又一遍的着色上,再加上制坯所用的时间,两幅陶板历时三月有余。

可世上的事很难尽如人意,往往还会乐极生悲,笔者的这次经历就是这样。当陶板随着窑车推出窑炉时,两块陶板全部烧坏,顿时心里像浇了一盆冷水,全凉了,以前的哪种欢欣喜悦全没了。

在窑车前,笔者与做坯人、烧窑工和围观的紫砂艺友们做了一番现场研讨,总结了一些这次失败的原因和他们以前的经历和教训,肯定了“巨幅”陶板的艺术效果,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再做一定可以烧制成功,看着大家兴致满满,笔者又决定投入新的创作。

简单地说,又经历了上次一样的过程,第二次的制作再次失败,历时半年多时间没有半点收获可谓“损失惨重”。此时,笔者已心灰意冷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家人也劝笔者不要再做了。这也许就是宜兴紫砂古今艺人们都不愿做大幅陶板的真正原因吧!

时间到了2021年5月中旬的一天,二位艺友在笔者家喝茶再次探讨两块“巨幅”陶板失败的事,在他们的劝说和鼓舞下,笔者再次决定继续前行,于是第三次又做了两块“巨幅”陶板。

第三次又经历了同样的过程,笔者本想能够有一幅成功也就万幸了,没想到两块“巨幅”陶板竟然奇迹般的都成功了!而且这两块陶板都很平整,呈色、火度都很好,是相当完美的成功!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此时,不禁想起清代著名文学家彭端淑“为学”里的一句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3 结语

在此,对陶板制作者和陶板画创作期间给予笔者支持、鼓励和帮助过的朋友们,一并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巨幅紫砂陶刀法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当代紫砂陶刻大环境下的个人艺术道路分析
刀法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论紫砂陶刻的连续性
巴黎凯旋门(新韵)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武师授徒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