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走”活动背景下,倡导健康阳光校园生活
——以四川铁道职业学院为例

2021-11-09陈羽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校团委第二课堂体育锻炼

陈羽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2)

新时期新阶段人才的素质结构分为三大类:品德素质、才智素质、体育素质,其中体育素质是发展个人整体素质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提高体育素质有助于发展品德素质和才智素质,对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而面对当代大学生体质状况全面下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或已经呈现亚健康状态,问题艰巨而特殊。因此根据“三走”要求,高校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良好身体体质的形成迫在眉睫[1]。四川管理职业学院设想以“三部门联合促动”,即公共教学部、校团委、学生处三部门联合促进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旨在通过部门间相互协调发力,更好地实现校园体育锻炼的全覆盖,使学生愿意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打造强健体魄。

一、“三走”活动背景下的原则

(一)主动性

“三走”里的主体对象是大学生群体,作为主体,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我校大部分在校学生,自我锻炼的主动性意识较为薄弱。因此,教师要有意识 逐渐引导意识薄弱的学生群体认识到改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协助他们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具体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教师要足够相信学生,并努力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性、娱乐性以及创新性价值,从而充分吸引大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二)覆盖性

“三走”的提出是针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因此具有广泛的覆盖性。它不仅指某一所高校,而是指全国所有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单从某一所高校来说,“三走”活动涉及面积小到个人。其主要目的就是做到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切实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

(三)长久性

“三走”活动下的工作是一项长久性的持续战,不能一蹴而就。在“三走”工作的实行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以具体的方案与制度来保证“三走”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应逐步改革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实现课内课外体育运动的相互弥补与促进,从而更好地创造具有健康阳光的校园体育文化。

(四)创新性

“三走”背景活动下,要使学生全面参与,必须在活动内容、活动的形式上加以改良创新。单方面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锻炼,达不到最佳的锻炼效果,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原有体育锻炼地形式上,充分结合我校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等,促进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增强积极性。例如我校每年举行的火车头杯足球赛,比赛周期较长,学生参与人数多,积极性较强。此项赛事就是结合我校专业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特色,带动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二、“三部门联合促动”模式探索

根据“三走”活动要求,结合我校现有部门,联系实际,大胆设想“三部门联合促动”模式探索。其中“三部门”分别为:公共教学部、校团委、学生处。综合我校多方面实际观察,大胆设想这三个部门是促进我校“三走”活动更好开展的中心部门。[2]但学校其他部门也具有较大责任,与上述三部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我校“三走”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使我校建立更加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

图1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三走”活动预想机构关系图

(一)“公共教学部”提供内部支持,开拓创新体育课程

我校体育教研组隶属于公共教学部,要切实落实“三走”活动,则课内体育课程改革为首要抓手。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只有将课内体育课程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切实“三走”活动发展之需。改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给学生提供良好且具有安全性的体育运动环境,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器材及场所需求。同时也要强大体育师资力量,对课内体育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体育课程一直在不断探索开拓中,课内体育课程内容与形式上正在积极变通,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积极融入到体育课中。我校每学年举办两次运动会,其中秋季运动会主要为趣味性团体体育项目比赛,其中包括有“时代列车”“手足情”“绳毽接力”等项目,学生参与人数多,趣味性强,团队协作要求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好。

(二)“校团委”提供外部支持,发掘扩散体育类“第二课堂”新力量

我校校团委负责管理学生第二课堂与社团工作,因此在“三走”背景活动下,校团委作为课外体育锻炼地负责部门不可或缺。据笔者了解,目前我校体育类第二课堂和社团有:篮球、网球、羽毛球、武术、轮滑、乒乓球、街舞、健美操、田径等。但其中“第二课堂”和“社团”在管理上有一定差异。体育类的第二课堂有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学生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专业的知识学习,体育活动锻炼中也具有较高的安全保障。而体育类社团由学生进行组织负责,没有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的获取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较差,且安全保障较低。因此笔者认为:我校校团委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体育类“第二课堂”,还是体育类“社团”都配备一名专业的体育指导教师,以此方法让“社团”向“第二课堂”转化,形成更加规范、有活力的课外体育锻炼团体,从而迎合“三走”活动,带动全校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三)“学生处”中坚力量,督促学生实现“三走”活动

学生处是管理学生宿舍方面等工作的部门。因此,根据“三走”活动要求,学校学生处作为重要部分之一必不可少。根据本校宿舍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了解,学生在上课期间不能在宿舍逗留,晚上十点学生宿舍准时断电断网,生活管理老师会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各系各专业还会对学生就寝及网络使用做相关规定要求等。这些规章制度都是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造就健康形象。笔者认为,在原有宿舍管理制度下,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还应实行更加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以督促学生。

三、“三走”背景活动下,倡导健康校园生活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专门监督领导小组,发挥“三走”职能部门作用

在“三走”背景活动之下,我校应成立专门的监督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上述中,笔者大胆设想了“三部门联合促动”模式,以推动“三走”在学校有效的开展。除了公共教学部、校团委、学生处这三个核心部门以外,还应得到教务处、后勤处、各系等部门的协同支持,实行共同筹建、共同指导、共同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推进“三走”活动,实现共赢的新局面。同时,还应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因为在“三走”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能更有效带动起全校学生投入到活动中来。[3]

(二)进行科学管理与精心设计,丰富“三走”活动的组织形式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采取“自愿、自主、自觉”,且具有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因此,要想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首先要做好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规划,以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科学、有序地开展,同时也能有所针对地增强学生体质。其次,在体育活动设计和管理上应下功夫、想方设法地创造新亮点吸引学生加入其中,根据学生特点、专业优势、体育传统和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规划、统筹、组织和管理好活动。[4]目前,我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每年举办“火车头杯足球赛”,这项赛事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不仅有大部分学生参与,而且还带动教师参与,具有较强的带动性作用。此外。我校学生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荧光夜跑、四人八足、篮球比赛、网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这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是促进我校“三走”活动开展的有利条件。

(三)以学生宿舍为切点,扩大“三走”活动

“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是“三走”活动的核心倡导。因此,宿舍作为学生生活的集散地,应为重要的切入点之一。把宿舍作为单位,可以将“三走”活动深入到学生的具体生活,加强“三走”活动思想的扩大,并紧跟广大学生课余生活步伐,从而在最基层把“三走”活动思想覆盖到全校学生群体。[5]

(四)运用新媒体,加强“三走”活动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

“三走”活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鲜词汇,属于新生事物,属于当下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范畴。但“三走”活动到目前为止,在高校的影响力度以及执行力度还较低,归根结底是由于受众主体即广大青少年大学生群体对“三走”活动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对“三走”活动相关问题的宣传和引导尤为重要。在宣传途径方面,笔者认为:我校可利用校园广播、开专题讲座等大众化宣传方式进行传播,然后利用新媒体手段,例如建立微博、微信等公众号进行专题宣传。新媒体在当代属于全新平台,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并受到当代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因此,把“三走”活动与新媒体运用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三走”活动一定会快速在我校全面开展起来。

四、结语

“三走”背景活动下,掀起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热潮,发展势头强劲,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三走”背景活动条件下,其一:它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二: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了全民健身锻炼发展;其三:引导学生强魂健体,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精神面貌,形成了健康阳光的校园生活;最后:“三走”活动真正有望让强健体魄、健康生活成为大学校园经久不息的风尚,最后实现终身体育的最终目标。[6]

猜你喜欢

校团委第二课堂体育锻炼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高校免费为女生送出3000双高跟鞋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01—02合刊
红色教育在高校团委中的应用策略
哈尔滨工程大学团委组织开展“奋力书写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时代新篇章”主题党课
浅谈校团委学生会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成长课堂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