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建设模式研究

2021-11-09杨洋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用途留学生学习者

杨洋

(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一、国际汉语教材出版情况

本文通过调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网站提供的汉语教材目录,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的出版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1。

表1 北语社、外研社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出版情况

由表1 可知,近年来,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际汉语教材资源相对匮乏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且总体上呈现出逐渐细化的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种类单一,且文理科发展不均衡。以北语社为例,已出版的专门用途汉语教材共65 类,其中以商务经贸类汉语教材最多,共16 类。从文理科教材的比例来看,文科类教材共50 类,占76.9%;理科共15 类,占23.1%。从比例上看,专门用途汉语教材中大部分为文科类教材。从教材涉及的专业领域来看,理科只涉及物理、数学和化学等几个专业,文科只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专业。

其次,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缺少教学大纲。根据考察结果,只有北语社出版了教学大纲,涉及“通用课程”“汉语言专业”和“初中高不同阶段”等方面,但在专门用途汉语方面的教学大纲仍是空白。专门用途汉语教材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而不同行业在使用语言时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无论是教学对象还是教学内容,都需要根据专业类别在教学大纲中作出界定,以对专业汉语教学进行指导。

再次,教材形式单一,相关配套服务资源匮乏。绝大多数为纸质版教材,只有文化类教材配有数字资源。有的教材虽配有教案、课件和习题答案,但质量普遍不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网站中设有在线课堂,部分课程虽在课程体系中列出,但并无相关课程视频。目前上线的课程视频共8 门,且大部分为中国文化方面的课程。可见,虽然出版社提供了部分教材的相关配套服务资源,但是在种类、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均存在局限性。

二、时代要求及现状分析

(一)时代要求

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首次设立了“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专题,第一次将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明确化。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1]和2020年《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2]均将“学术理论创新”作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着力点,并将建设精品教材作为高校教材建设的重点内容。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3]提出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新形势对国际汉语教材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二)现状分析

本研究根据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满意度调查结果[4]和教材出版情况考察结果,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编写过程中的情感性因素考虑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对于教材在提升创造力和自信心方面满意度不高[4]。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满意度的三个影响因子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情感性因子[4]。情感性因素应体现在教材编写的各环节,例如生词、课文的选取,练习设计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应满足学习者相关的情感需求,使学习者在使用教材的同时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增强学习语言的信心,让学习者有一个更好的情感体验。

2.教材专业化程度不高。新文科建设提出要发展新兴学科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这就催生了相关专业对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的需求[3]。根据汉语教材出版情况统计结果,现有专门用途汉语教材主要集中在商务经贸、旅游、医学、法律等专业,涉及的专业领域过窄,很多传统学科尚未涉及,而大批新兴学科的涌现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序推进所带来的沿线国家对“汉语+”人才需求的增加,促使国际汉语教材的专业化建设亟待发展。

3.教材内容时效性不强。被调查者中同意教材中的话题具有时效性的比例仅为38.18%,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教材从编写、出版、发行到选用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教材修订也要经历同样的周期。二、学科相关理论研究和基础设建设不够完善。包括相关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分析、相关标准和大纲的制定等[5]。

4.教材形式单一,相关配套教学资源及教学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现有汉语教材仍以纸质版为主,部分教材虽配有习题答案、教案、课件及示范课等配套服务资源,但仍存在资源配备比例较低、教案课件制作质量不高、示范课种类单一等问题。总体上看,配套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在服务体系上,大多缺少教材使用者交流平台。即使学习者在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没有沟通反馈的渠道。交流平台的缺失,也使教材修订工作错失了来自教材使用者的真实反馈。

三、构建汉语教材建设新模式

(一)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开发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教材内容上,以教科书为核心健全相关配套服务资源,加大空白领域相关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研发力度,提升相关配套资源的质量。教材形式上,运用VR、AR技术打造新形态教材。通过模拟真实交际场景,为学习者创设人工语言环境,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材服务上,拓宽教材交流服务渠道。在提高二维码普及率的同时,通过开发APP、微信公众号等多样化且便捷的方式,既让学习者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也使教材编写者获得真实反馈,为教材修订提供依据。利用大数据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立体化的国际汉语教学资源库,为国际汉语教材研发提供指导。

(二)助力“汉语+”人才培养,推进汉语教材专业化进程

第一,以需求分析定位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理念。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专业需求,而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与社会和他们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需求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的基础。[6]第二,对接新文科建设要求,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为主,扩大专门用途汉语教材建设的专业领域。结合“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融合学科的专门用途汉语教材,通过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语言的编写团队,精准定位相关行业领域对于汉语教学的需求,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汉语+”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三)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汉语教材动态化修订

大数据的特点之一就是动态性,教材修订与数据库相结合,将使教材实现动态化修订,推动教材建设“与时俱进”[7]。将数据库中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教学法发展等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教材编写理念中;结合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随时从数据库中调取数据,对教材进行及时修订,从而减少教材修订周期,降低因教材自身问题而对教学造成的影响,促进教材建设与时代发展步伐相协调。

(四)提供“高质量”教育,打造精品化汉语教材

第一,教材设计环节精准定位。了解学习者的背景信息,并调查其学习需求,在教材建设的第一个环节严格把控,明确教材的适用对象,凸显教材的针对性。第二,创新教材编写理念。在借鉴西方优秀二语教材编写理念的同时,结合汉语自身特点,以及本学科相关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时代要求,打造有助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的教材编写理念。第三,完善教材评估体系。在现行对外汉语教材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提供的教材反馈信息,进一步将评估指标具体化,推进教材评估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教材设计、教材编写和教材评估方面的不断优化,多角度提升教材质量,打造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经典品牌。

结论

本文根据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满意度调查结果,结合汉语教材出版情况统计以及新形势对汉语教材建设提出的要求,分析了目前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新形势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材建设新模式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猜你喜欢

用途留学生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DNA的奇妙用途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用途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