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溪大坪茶乡闻见录
——物与人的微观视角

2021-11-09陈丹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大坪安溪铁观音

陈丹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茶海明珠”大坪乡位于安溪县南部,辖大坪、萍州、福美、双美、帽山、香仑、前洋7 个行政村,以茶叶经济为支柱。2018年夏的雨夜,笔者与友人摸黑进入大坪。周围的山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脚下带坡度的蜿蜒小路感受行车情况。在快到住地时,大灯照亮的前方忽然跳出一只小青蛙,通体青绿,身姿敏捷。青蛙是环境的“监测员”,一般生活在环境指标良好的地方,现在城市中已经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笔者在大坪乡走访乡村公共活动组织者、公益项目执行人员及他们的亲友,对茶山的景观名物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文将考察所见的人、事、物进行记录,尝试以微观具体的视角描绘安溪大坪乡的日常生活与乡村面貌。

一、大坪乡的人

(一)传统活动组织者——高先生

高先生是大坪村老人会会长,负责组织村里老人活动、宗族祭祖、修谱、联络族亲等事谊。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大坪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负责人,专门开设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室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为村民解决日常纠纷,最常见的是土地、斗殴与家庭婚姻问题,同时提供最基础的法律咨询援助。据说高先生年轻时还是高甲剧团的台柱,亦是经商能手,在本地颇有威望。近年,大坪乡青年尝试通过返乡联合创业、引进经济、文教等各类资源的方式,推进当地乡村振兴。高会长和邻村老人会的几位负责人一同为青年返乡运动提供了与乡政府互动和项目落地操作等支持。这些热心于乡村振兴的青年大多长年在外工作学习。在地人脉、与本地各种社区机构打交道是他们在处理地方项目时的短板所在。高先生这样的前辈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支持与后盾,使项目的前期推行更为顺畅。这个暑期,高会长为天津大学和民间组织野百合两支支教队伍到大坪乡支援落地的事宜开展对接工作。

(二)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彪哥

彪哥是我们在大坪乡的向导,对本地风土民情十分熟悉。近年为了生计和小孩上学,彪哥常居在三明永安,但时常往返于三明与大坪之间,参与各类活化家乡的公益活动。彪哥是扑在一线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他一身t 恤短裤,风尘仆仆。在他的导引下,我们到访了大坪老街(图1)。民国时期,大坪乡是安溪、长泰、同安三地的交通中心点,来往商客汇聚。于是当地周边便有了这句俗语形容大坪人——“吃长泰米,讲同安话,做安溪事”。为促进商贸,时任乡长兴建商业街于此,建筑仿当时的上海风格,人称“小上海”。斗转星移,“小上海”老街基本废置,集市移至外围。这里现在仅是一乡之市,没有了昔日繁华。近年这里被一些返乡创业的青年尝试打造为活化本地文化的据点之一。近一两年由于青年联合创业形式不够稳定,文旅资源集聚不足等原因,老街也逐渐冷清下来。关于这里,彪哥讲了很多,有老街的历史、青年人返乡创业的情况与困难、农村土地与人员等复杂现实。对彪哥而言,最难的是“回”,目前努力的方向也是创造“回”的可能。他表示:“我们这些人是走出去容易回来难啊,因为有共同的生活记忆所以想返乡支持家乡建设,这是我们的‘根’。可是下一代呢?所以我现在只能假期带小孩回大坪,让他们在这边找到朋友、玩伴,至少以后他们想起大坪会觉得,我在那里有朋友,所以我找时间要回去。”彪哥的担忧提醒了一个事实,原乡的想象空间与实体风物,这些是使人与地方产生联结的重要媒介,下一代的生活中少了这个部分,所谓“家乡”便离他们更远了。因此也不难理解他争取小孩的课余时间将他们带回大坪生活的用心。

图1 大坪老街

二、大坪乡的物

(一)日常饮食记忆——卤面与咸饭

卤面和咸饭是大坪人生活里十分常见的两种食物。正因为日常,它们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承载家乡记忆的食物。卤面在闽南一带十分流行。漳州卤面是在面条表面浇上卤汁,附以猪脚、大肠、卤蛋、豆干等各种配料,口感厚重。大坪卤面的做法有所不同,是将咸五花肉、韭菜等配料在锅底炒香,尔后放入干面一起炒,再加汁水煮。芡汁不厚,带浓郁咸香,面条入味,口味更为家常熨帖。山上饭店不多,街边偶尔可见一两家小店。笔者住处旁边有一家经营了十几年的卤面店,老板是一对老年夫妇,做的多是本地人的生意。我们抵达山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卤面店没有其他客人,老板娴熟地为我们煮好面,便继续喝着功夫茶看电视。山上生活简单,九、十点钟人们也准备收拾入睡了。

咸饭是大坪乡另一特色食物。“咸饭”指的是与白饭相对应的带配料的饭,这种称呼与潮汕地区类似。做饭的主人家林阿姨年近五十,是一位家庭主妇,日常也与丈夫一起打理茶叶生意。她告诉我们,咸饭烹饪方法简单,每家人可以根据自家口味喜好搭配材料,因此烹饪出来的成品都会有些不同。林阿姨做的咸饭,是将五花肉、蚝干、香菇、胡萝卜、萝卜干等配料炒香,接下来倒入洗好的生米一起炒,最后入电饭锅焖。饭煮熟后,当地人习惯洒上几滴自酿的糯米酒提香,可提鲜、辟除虾蚝腥味。同时这糯米酒也是很好的佐餐酒,家户必备。吃咸饭时人们也常常佐以牛肉清汤。咸饭是一道方便美味,又营养丰富的家常主食,为人们白天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能量,也成为大坪人记忆中熟悉的家乡味。

(二)重要的经济来源——茶

茶叶是大坪乡重要的经济来源。大坪特产“毛蟹”是安溪四大名茶之一,以产量高、质清新著称。虽然它的茶质和制法与铁观音类似,它现在的名气远不如后者。在铁观音流行的时候,有些人将毛蟹充铁观音售卖。大坪茶叶货物进出走的是山道,旧时全靠肩挑,为保往来顺利平安,人们在挑茶必经之地建起了庙宇(图2)。潮汕人爱喝福建茶。当地茶商张大哥告诉笔者,很多人都有早年在潮汕地区贩卖茶叶的经历。他年轻时到广东普宁卖茶,住在旅店里,喜好喝茶的旅店老板只要见到安溪人,便知道是有茶来了,于是拉他们坐下,泡上新茶,品味半天,有滋有味,有时连房费也免了。后来,潮汕市场逐渐饱和,大坪茶人又把茶带到了广州的茶叶市场,行销全国。

图2 旧时运茶的山道,建庙保佑往来平安

现在大坪茶山上不仅有毛蟹,还有铁观音、本山、黄金桂、肉桂、梅占、黑旦等品种,制茶也由单一的乌龙转为乌龙为主,红茶为辅。村民表示近十几年来铁观音被其他茶类分割了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作为大坪茶叶曾经的重要消费人群,潮汕人近年来的茶叶罐里,也从单一的铁观音,演变成红茶、铁观音、单丛、普洱等等百花齐放的现状。大坪年轻人已经不再像上一辈那样,留守本地做茶,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家乡茶叶的未来,人们也心有存忧。彪哥告诉笔者,茶山上有棵自然生长的松树,曾被村民视为大坪的幸运树,象征大坪茶叶的兴旺。如今松树无故衰枯,大家也忧心大坪茶叶的未来。整个大坪乡在册人口二、三万人,常住五、六千人,但传统节日村民大多会赶回家乡参加祭祀活动(图3)。由此可见,村民以神明和宗族为中心的连接依旧保持,然而产业经济、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还是让当地遭遇青壮年人口外流,乡村空心化的挑战。这也是促使彪哥等人号召青年返乡很重要的原因——大家希望家乡能重现活力。

三、结语

大坪茶山的至高点上有一座凤髻塔,在这里可以俯视整个大坪乡(图4)。塔内镌刻着许多与大坪乡茶叶历史有关的文字——“此地人称小上海,因茶世仰大坪山”。当下人们的生活,无不镌刻着茶与山的印迹。随着交通的日益便利,走出大山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计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茶依然影响着大坪人,在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日常生活中也能看见生动的细节。风景名物、日常饮食,这些都为人们提供了凝聚家乡记忆的实体媒材与具象空间,人们因此执着怀恋这些风景物事。由此也不难理解像高会长和彪哥,乃至返乡青年人这样不同年龄层的村民,愿意为本乡公益事业尽己之力的原因。在大坪乡的案例里,“有乡可返,有家可回”或许是当下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与村民所致力探索的路径。

图4 俯瞰大坪乡

猜你喜欢

大坪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非遗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缩略词
预防病毒
回首大坪,驿路情深
回首大坪,驿路情深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陶珊珊作品
铁观音
卜算子·戏题大坪箐合影
安溪寿星爱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