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祥云王家庄
2021-11-09张美华
●张美华 文/图
祖国山水美,侧重各不同。或以风景闻名,或以独特的人文著称,或以厚重的历史引人入胜。在我的家乡——祥云,这里藏着一个小村庄叫王家庄,是闻名遐迩的马列主义播火先驱王复生、王德三烈士的故乡。或许是从小就受英雄故事的熏陶、先烈思想的感染,我总喜欢去走一走,看一看。
交通便利一直是每个祥云人的骄傲,也见证了祥云这几年的飞速发展。来到祥云,想探秘烈士故居、欲倾听英雄壮语、愿接受思想洗礼,刘厂镇的王家庄绝对值得一行。从祥云县城出发,上高速路,车轮飞驰十多分钟就可以从下庄收费站下高速,进入全国劳模普发兴的家乡——下庄。稍作停留,和当地行人随口一问,就能找到连接下庄到刘厂的乡村公路,顺着公路往刘厂方向前行,不大一会就能在路边看到进入烈士故居的标识;当然,如果想领略祥云风光,感受人文风俗,也可以选择走320国道。一路往南出县城,沿路经晒经坡(传说中三藏法师晾晒经书的地方),过因茶马古道而小有名气的云南驿到白马将军驻足的旧站路口,随后左转进入往刘厂方向的乡村公路,到刘厂村后在路的尽头向右一拐,往下庄方向继续行驶3、4公里路就到了。
每次来到王家庄,村口“英烈故里”四个鲜红的大字映入眼帘,都令我油然而生崇敬之心。驱车来到村里的红色文化广场,找个地方把车停好就能慢慢享受一场乡村之旅了。
1
首站参观烈士故居。烈士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9年),是传统土木结构民居院落。这里是“一门三英烈”王复生、王德三和王馨廷兄弟三人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王复生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19位发起人之一,是云南籍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员;二弟王德三是陕北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云南人民解放之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省委书记;三弟王馨廷在一次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学生运动中,被军警打伤,16岁便英年早逝,解放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迈上石阶,跨进故居大门,脑海里不时浮现三烈士的父亲王之溎老太爷在堂屋中谆谆嘱咐即将远行的儿子,强忍离别伤痛的母亲赵氏夫人在房中默默为孩子收拾行囊……
经历多次修缮,陈列着珍贵文物的故居庄重古朴。单从建筑风格来看,这是一个双层土木结构的四合五天井外带后花园的院落,大小有数十间房间。房间里的陈设相对简单,都是王家昔日生活的一些场景再现,有堂屋、烈士祖父王臻老贡爷夫妇居室、烈士父亲王之溎老太爷夫妇居室、饭堂、灶房、储物间、家堂、王复生夫妇居室、王德三夫妇居室、烈士母亲赵氏的纺织间、乔凤和王馨廷姐弟居室、弟兄童年时的书房、马厩等。屋顶的瓦片早已被岁月浸染为黑褐色的,雕花门窗闪着油亮的釉彩,地上铺着青砖,院子里一派静谧美好。
站在院子里,抬头望向辽远的天际,但见天空湛蓝,白云悠悠,一群鸽子刚好飞过,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倩影。靠南边是一个大开间,一块匾额上题刻着“一门三雄”四个鎏金大字,房间里那些珍贵的文物详细记述了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三位烈士的事迹。一帧帧珍贵的照片,一本本笔记本,一份份文件,每一件都触动我的心,烈士的形象悄然在我的心里成型,直至饱满。
我看见了铮铮铁骨的王德三坚贞不屈,毫不动摇,他抱定为党为人民献身的决心,写下了一封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崇高情怀的遗书,他写道:“父亲:儿自信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父亲的,对不起人类的事,儿非病死短命,是被人压迫去成仁就义。从表面看来,父亲活生生的儿子、儿媳最亲爱的丈夫、纪儿的伟大父亲被人夺去,是最可悲恸的事情,可是父亲是最达观的人。古人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儿已处此境地,如果要偷生苟活,那就要做出些无廉耻的事情,那时你儿子又有什么脸活在人世上,天下人听见云南人就要骂懋廷是无耻的人;云南人提着王字,就要指着祥云县说些不好听的话。儿现时只有拿定主张把身子献给人类了。”一个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气魄,跃然纸上。
我看见了在狱中,王复生教育被捕同志要严守党的机密,经得住生死考验。日本宪兵队为了逼供齐齐哈尔党组织及其抗日活动情况,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对王复生刑讯达18次之多,使用了灌凉水、压杠子、上大挂、夹手指等酷刑,把他折磨得遍体鳞伤、多次昏死过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在抱定为共产主义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王复生面前,酷刑只能摧残身体,却丝毫改变不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贞。
我看见了青春年少的王馨廷,踊跃参加学生运动时的朝气蓬勃。
走上二楼,站在窗台前,院中的一切一览无遗。一台简易的纺织机静静地搁置在窗台下的一个角落里,我仿佛看到赵氏夫人摇动纺织机,忙碌着为孩子们织布。王德三在《狱中遗书》中写到:“我在北京穿的棉衣,是家里缝的粗布面子,褂子袜子都是家里带去的,布做的。”那粗布,就是这台竹木制成的纺织机织就的。
后花园立有几块石碑,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的题词:碧血千秋,英烈万古;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题词:王德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坚贞不屈、壮烈牺牲,他的革命精神与日月共存……石碑后,一排翠竹亭亭玉立,绿意盎然。
风儿轻轻吹来,似乎有一个响亮的声音骤然在我的耳畔响起:这里,走出了云南省第一个共产党员;这里,走出了中共云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
王复生王德三塑像
2
出了故居,走进2012年新建的红色传承教育馆。
教育馆布展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共30余年,展出内容按照时间主线分为红色云南、播火先驱、红星闪耀、燎原烈火、祥云热土、红色传承六大板块。
每次进入这座教育馆,展厅那庄严肃穆的氛围,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都让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我仿佛看见先烈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坚贞不屈、为伟大的革命事业浴血奋战的场景,不由地热血沸腾。
听了王德三《狱中遗书》的一段音频,自认为从不矫情的我忽然间泪流满面。王德三虽然为不能侍奉自己敬爱的父母亲终老而痛苦,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他宁可舍生取义;对深爱的妻子、好战友马冰清,他真情表白:“我爱到她的每一根头发”,但为了民众的幸福、人民的觉醒,他毅然选择别离。
一张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1920年1月18日,王复生等9人在北京陶然亭与毛泽东的合影。题注:王复生(1896—1936年),原名王濡廷,1896年生于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1936年8月15日,王复生在齐齐哈尔被日本人杀害,时年40岁。望着照片上毛泽东身后的王复生,想到16年后他为了革命事业至死不渝,我顿时热泪盈眶。
100年后的今天,陶然亭依旧,可照片上的10个人早已作古,他们大都为了解放全中国,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死而后已。
忽然想起入党时,我握紧右拳,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时,鲜红的旗帜上,镰刀和锤头显得格外耀眼。
3
参观完故居和教育馆,漫步于村间小道,感受一下新农村的美丽。路边的矮墙上,以汉白玉作底色,“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几个鲜红的大字尽收眼底。造型独特的假山、挺拔的树木、怒放的花儿和错落有致的民居相映成趣。
红色文化广场上,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地上除了几片落叶,几乎是一尘不染。几名老者悠闲地围坐在石桌旁,打扑克,拉家常,几个孩童在旁边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地玩耍。
广场正中屹立着一座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同出一门同擎一帜是血火兄弟北融寒雪南燃炬,堪称无畏堪誉无私怀英雄气节魂绕祥云志励人。横批:竹节梅魂。
都说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村里有两个水塘,分别在村东和村西两头,村东头的水塘称为胡家海塘,海塘边清一色是青瓦白墙的传统民居。风平浪静的时候,岸边的民居被水中影影绰绰的倒影拉长、延伸,如梦似幻,俨然到了江南水乡。相比村东头的水塘,村西头的水塘相对袖珍一些。明媚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微风一吹,水边的垂柳那柔软的枝条不时从水面拂过,水波潋滟。村庄因为有了水的润泽而更加灵动,更加丰腴,这在我们祥云这个有名的干坝子里是很难得的一件事,也是我喜欢去王家庄的原因之一。
村子中央有保存完好的百岁牌坊。石坊宽八米左右,由四棵砂石立柱组成三孔,中间宽四米,两边各二米。中孔上有两根砂石横梁,上横梁上雕二龙戏珠,下横梁无雕刻。两横梁中镶嵌大理石,石上刻有原教育总长兼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亲手所书“年弥高德弥劭”六个大字。石坊前各有二座狮子守护,中孔两侧前后用石鼓装饰。整座石坊古朴典雅,这是王复生、王德三兄弟在北京大学就读时,请蔡元培先生为爷爷王臻亲笔题写的。
王榛,字美西,生于1828年,前清贡生。光绪年间荣膺“乡饮大宾”称号,族人称之“老贡爷”。贡爷终身未涉足官坊,奉遵儒学,在乡间设馆办学,舌耕为业,桃李遍天下。身为书香寒士,王榛心系家乡民众,为后代子孙谋福:首倡族人修建海塘堰坝,辟路架桥,调解温泉碱地用水,为远近村民排解讼事及家庭邻里纷争,深受乡人敬仰和拥戴。一棵参天古木静静地立于牌坊北侧,葱茏繁茂。再往北是王家祠堂,一座传统土木结构的院落。穿过村子,往西边走,是一片碱田。
4
热夏雪霜铺地白,说的就是王家庄的碱田和土碱生产。从广场到碱田,步行大约一盏茶的工夫。走近碱田,眼前白花花一片,如霜浸似雪盖。听匠人介绍,土碱生产靠的就是温泉的水。制碱人选取含碱量高的优质碱水后置于碱田,经太阳连日暴晒蒸发掉水分剩下碱粉,天气越晴朗日头越辣,田里冒出的碱粉越多,碱田越白。碱田被天空中明晃晃的太阳一照,形成强烈的反差,炫人眼目,令人叹为观止。
土碱是一种天然制取的纯碱(碳酸钠),色为灰白,成品犹如圆圆的饼干或曲奇。因制碱离不开温泉水,故有“遍地何以碱花开,源头因有热水来”一说。
王家庄的土碱生产,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年间。起初,移民到此地定居的王姓先祖,劳作中发现出露的几眼温泉中含有碱,于是就采用取水熬煮的办法制取土碱。后来,人们又发现温泉溢出的热水浸泡了一些疏松的细沙,这些沙再经过太阳的暴晒,表皮出现了白色的厚厚的碱粉,把这些碱粉收集起来,过滤后熬煮,也能生产出土碱,而且产量更高。人们就陆续将温泉附近的土地改造了,专门用来生产土碱。
通过摸索,王家庄的土碱生产形成了“平田——兑沙——开沟——做墒——墒上上沙——提水泡田——刮取碱粉——过滤——煮熬——制作碱粑——晒碱”等一系列精致的工序。生产的土碱深受县内外人们的喜爱,效益不菲,故称“刮金板”。一时间,王家庄成了“滇西土碱第一村”。
早上7:30,我像被一根无形的线拉着,总是不由自主地去往包子铺。吸引我的是包子铺中又香又软的碱水馒头。
这馒头之所以香,就是因为使用了王家庄出产的土碱。土碱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用作它途。老一辈人洗头发喜欢用一点土碱,据说土碱洗发后头发又软又滑。有些老人在烹饪时也喜欢掰点土碱放进菜里,煮出的菜又绿又容易熟。特别是焖四季豆,放入指甲盖大小的土碱,焖出来的四季豆青葱翠绿,绝不蔫黄蔫黄的,口感特棒,吃上去还软软的。
土碱有这么多的用途,相信不爱进厨房的人一定不知道。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看上去有点像曲奇,又有点像烧水壶底的水垢、长得其貌不扬的小土疙瘩,名字叫“土碱”。说它是土碱,确实是够土的。可就是这名不见经传的小玩意,土碱制作工艺在2013年还被评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到碱田,欣赏这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景,若是有幸赶上主人家制碱,还可以亲眼目睹土碱从无形到有形、从碱粉到碱饼的制作过程。花上几个小钱,买几块碱饼带回家也是不小的收获。有一次,我去的时候,刚好主人家存了提纯后的土碱——硝牙,硝牙看上去样子像冰糖,白色透明,说是泡水喝可以有效缓解痛风的症状,我如获至宝。
5
王家庄的土碱之所以能出名,全是因了村子里的一股温泉。而30年前我第一次去王家庄,则是慕名前去泡碱水温泉。
和炼昌象山含硫磺的温泉不同,王家庄的温泉含碱。那时的澡堂子可没有现在的舒适、豪华,一间10平米左右的小平房,中间挖一个水池,用水泥抹平,接一根进水管、一根排水管,就是一个泡澡池。收费也便宜,一间20元1小时,够2、3人泡了。池里的水温刚刚好,关键是水里含碱,泡完澡皮肤滑溜溜的,紧致白嫩如绸缎一般。
从县城到王家庄近30公里路,交通不方便的时候,我几年都难得去一趟。记得10多年前,老公驾摩托带着我和孩子去了王家庄,开了一个泡澡池。水汽氤氲中,享受温和、清澈的碱水浴,指腹触及凝脂一般的肌肤,竟有些不舍从水中出来。
当时不只是温泉泡澡的条件不好,就连周边的农家乐也鲜少有人开办,吃个饭得到下庄街或是刘厂街上。游客都是冲着温泉去的,要不是温泉中含碱,估计喜欢去泡澡的人就更少了。泡完澡,要是肚子饿了,只能在旁边的小卖部买点糕点,囫囵解决一下。由于旅游不成规模,村里的整体环境很一般。设施简陋、交通不便,再加上环境也不是特别好,多少人想去王家庄却又犹豫着,不想去了。
我的朋友婆家是王家庄的,她告诉我,以前每回一次家,心里都是一个梗。路太差了,交通也不方便。和我说起以前回村的路,她似乎还有些心有余悸。一个人还能克服,如果是带着孩子回去,那可就难了。有一次她独自带孩子从县城回王家庄,途中换了微型车、三轮车。那三轮车,可不敢坐,在弹石路上行驶就像是在弹簧上奔跑,人被颠簸得基本挨不着座椅,一路上她的心都是吊在嗓子眼儿的。
如今,去王家庄泡温泉,成了一件美事。交通便利了,昔日泥泞颠簸的乡间小路早已硬化好了,告别了“干天扬灰,雨天泥泞”的过去,平坦宽敞的水泥路让每一个从此经过的人都如沐春风。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村间没有杂乱的垃圾,映入眼帘的是青翠欲滴的树木,争奇斗艳的鲜花。原先简陋的泡澡池已被新建成的聚龙温泉休闲园取代,质的提升让这深藏乡村里的休闲庄园在2015年还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金牌农家乐”。休闲园里掩映在绿树之中的小木屋,十分怡人。在这里不仅可以泡上一个温泉澡,还可以品尝农家美食。
农家菜的金字招牌就是原生态。放养的土鸡、后院自己栽种的时鲜蔬菜、山间采摘的野菜……每次去聚龙温泉休闲园,我都喜欢点一盘蒸肉,一盘骨头生炒洋芋,还有米糕。蒸肉选用三线肉,肥瘦相宜,粉料用炒制的米粉,再配上茴香叶、酱油等调味料,油汪汪、香喷喷;骨头生是自己腌制的,每年腊月把排骨用米酒和辣椒、花椒腌制而成,泛着红色的油光,入口又麻又辣,特别爽口;金灿灿的桂花米糕光是看色泽就让人垂涎欲滴,尝一口,又甜又香又软又糯,美好的滋味在唇齿间久久回荡。
王家庄碱田
6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来王家庄吧。大箐坡上种了上千亩的桃树、梨树,春风一吹,漫山遍野开满了花儿,粉如霞、白似雪,还弥漫着淡淡的幽香,各种花儿把昔日荒芜的大箐变成了一座花山。待叶芽儿舒展开了,点点新绿渐渐变浓,花山摇身一变成了一座绿色的宝库。秋天,桃子、梨子成熟了,热热闹闹的大箐又成了一座果子山。
主题党日去哪里?来王家庄吧!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走一走,聆听先烈故事,接受红色传承教育。
周末休闲到哪去?来王家庄吧!看看这里的土碱田,泡泡这里的碱水浴,再吃上一顿地道的农家菜,好不惬意。
坐上时代的列车,王家庄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昔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变成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美丽乡村。
走过往昔的岁月,王家庄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进入阔步发展的新时期,绽放出更加美丽迷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