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与乡土阔叶树种混交林的初期生长效应

2021-11-09

绿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马尾松胸径桉树

周 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广西 钦州 535099)

1 引言

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桉树在广西推广迅速,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000万亩,居全国第一[1]。但长期以来,我国桉树人工林的造林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2],导致当下的林木产业的结构单一,进一步造成了林木的生态系统单一、树种退化、产值不高等情况,同时纯林集中种植还会带来化学药剂滥用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投资经营者而言,桉树纯林的经营的强度较大,所需的投入也相对较高[3,4]。因此,寻找一种适宜的桉树混交林方案来降低经营强度,进一步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不同混交模式的实地试验和数据处理分析,试图寻找出能够与桉树按一定比例共存,从而带来更大收益的树种,为人工林中桉树混交林的树种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2 试验地概述

试验地位于北海合浦县西北部24 km处的星岛湖,地理位置为108°09′~109°13′E,21°71′~22°19′N,地处洪潮江水库的中段,地势东低西高,海拔在120~350 m之间,地貌主要为山地和丘陵结构,坡度为25°~32°[5]。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温为20.5 ℃,年均降雨量为1800 mm[6]。试验地位于同一坡面,土壤以红棕壤为主,土层厚度40~60 cm,前作为桉树纯林,腐殖质层较薄。

3 材料与方法

3.1 混合造林试验方案设计

2015年7月,在试验地建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三种乡土阔叶树种的混交实验林,共6组混交林实验组,4组纯林对照组,其具体试验方案如表1所示,每组处理重复三次,共30块标准地,随机区组排列,将各处理安排到试验地上,每块试验地的面积为20 m×20 m。造林前,对林地周边进行全面清杂,整地方式采用挖面宽40 cm×40 cm、深30 cm的穴,每穴施加500 g氮磷化肥作为基肥。株行距为2 m×2 m,试验造林的密度均为2505株/hm2[7]。造林后,每季度除草一次,施肥一次(50 g复合肥/株)。

表1 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混交造林试验方案

造林后,对每株树木进行编号,每年调查记录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测量胸径和树高[8]。2018年10月,同期开展土壤的肥力测定。试验收集的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4 结果分析

4.1 不同混交方式对保存率的影响

桉树属阳性树种,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9]。在第一年时,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的存活率没有明显差别,均大于95%,平均存活率为95.78%,这说明了3种乡土阔叶树在一年生前对桉树的影响极小。但在第二年时,根据统计数据发现桉树的存活率发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与格木混交的桉树的存活情况最差,仅为87%,而与红锥混交的桉树的生长情况最好。可以认为,红锥更适合与桉树进行混交。

4.2 桉树生长效应分析

通过长期的数据收集,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的胸径生长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具体胸径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桉树纯林实验组的桉树胸径的生长量低于3∶1的混交林。从整体上可以看出,采用适当的混交比例,有助于桉树的生长,同时,桉树的混交比例越大,对桉树的生长越不利,在3∶1时的效果较好。同时可以发现红锥与桉树进行混交的效果最为优异,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胸径曲线基本都在其他混交模式及纯林模式之上,说明,在这3种树种中,红锥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有效。

表2 不同混交方式对桉树胸径的影响

对于桉树的生长来说,高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的混交模式不仅对胸径有重要的影响,其高度方向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所有混合模式下的桉树高度基本都大于纯桉树林的造林模式,但差异不明显,可以认为混交对桉树高度的影响存在但较小。同样也存在着桉树与混交树的比例提高对桉树高度提升起着促进的作用,而红锥这一树种对桉树高度的作用会更加明显。随着生长年份的增加,由于桉树的生长速度极快,混交对高度的影响程度会进一步减小。

4.3 马尾松生长效应分析

由于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与世界三大速生树的桉树相比,马尾松的胸径增加量和高度升高度都要明显低于桉树的。因此,胸径的测量误差较大,分析的准确性较差,因此本次该对象不做分析。而对于高度来说,则较容易测量。在不同的混交模式下,营造桉树和马尾松的混交林能够有效地促进马尾松树高的生长,因此可以判定,选择适合比例的混交林,有助于加快马尾松的生长,从而带来综合价值的提高,进一步带动“桉树经济”的发展。

4.4 格木生长效应分析

与马尾松相比,格木是一种中生性树种[10],这个树种耐阴程度会比马尾松要弱,因此由于桉树的自我整枝能力较强,枝叶的繁茂程度较低,对于格木的遮荫作用较弱,从理论上分析其将不利于格木的生长。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其胸径和树高的分布,可以发现,在混交模式下,格木的胸径和树高明显低于纯格木林,同时,混交中,桉树的比例越大,对格木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格木的胸径和树高呈现越低的趋势。

4.5 红锥生长效应分析

红锥的生长习性同马尾松比较接近,但是红锥会更喜阳,因此其混交模式下的生长速度会比纯红锥林的快的多,但也会随着桉树混交比例的增加,树木的生长遭受抑制,但仍比纯红锥林的增长率高。

4.6 不同混交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对于植物来说,土壤的物理状态越好,植物根系就生长的越快越旺盛[11]。混交林的树种结构、根系分布以及枯落物的分解情况等,会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质[12]。经过统计分析10种类的试验方案,各种土壤的理化性质无明显的差异,但是整体上随着时间的迁移会呈现提升的趋势。这是因为桉树、马尾松、格木和红锥均属于深根型的树种,在植株较小的时候,由于枝叶不够繁茂,自身的枯落物相对较少,此时,对土壤的改善作用极其微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林的密度增加,枯落物也越来越多,通过微生物的不断分解,土壤的肥力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还具有保水锁水的作用。可以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的理化性质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5 结语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混交模式下,按3∶1与红锥混交的桉树的生长情况最好,胸径和树高的增长量最大,且存活率也最高。而对于伴生的马尾松、格木和红锥来说,马尾松和红锥与桉树混交均能促进自身的生长,但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桉树比例增高而下降。而对于格木来说,与桉树混交会抑制其生长。除此以外,混交模式还可以逐步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能够通过自然恢复的方式使土壤更加肥沃。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初步认为,通过混交能够加速桉树的生长,但要选择合适的伴生树,同时要选取合适的比例,即必须遵循“适树适比例”的原则[13],才能在提高生态水平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马尾松胸径桉树
马尾松公益林胸径分布规律及冠幅影响因子分析
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森林里的纵火犯
香樟树之恋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