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措施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08刘中华
刘中华
摘 要: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风险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76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中,最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为意外拔管,其次为坠床、心理性危险因素及感染等,通过分析安全问题,制定合理风险防范措施并实施,有助于减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护理安全;重症监护室;风险防范措施;潜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2-0111-02
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大多为病情危重患者,所以有多种先进监护抢救设备。随着如今人们生活方式、作息规律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临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引起了临床高度重视[1-2]。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是收治这些患者的重要场所,护理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转归情况及临床抢救情况。因此,加强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十分关键[3]。本研究就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潜在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8例。对照组中女性136例,男性152例;年龄为28~71岁,平均年龄为(43.36±6.74)岁;病程为1~4年,平均病程为(2.03±0.45)年;其中心绞痛患者59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7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81例,心肌梗死患者77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57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31例。观察组中女性138例,男性150例;年龄为27~72岁,平均年龄为(51.49±8.52)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06±0.41)年;其中心绞痛患者6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7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82例,心肌梗死患者7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56例,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32例。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合并临床疾病、快速心律失常類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依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测等结果符合心内科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者;②精神正常,能进行沟通配合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障碍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存在药物滥用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通过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并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风险防范护理。对对照组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后制定相应的措施,具体护理方式包括:①加强对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医院应当着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同时应当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同时医院应当对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避免护理人员工作时间过长,疲劳工作而造成护理差错事件发生,在交接班时应当做好记录,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②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患者心理因素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关键。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过于忧虑,在陌生环境中易出现紧张等情绪,易造成血压上升,心率上升,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同时加上受疾病的影响,患者易产生悲观绝望,不愿配合治疗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疏导其负性情绪,以促进患者临床配合的提升。③加强抢救药品及设备管理。在病房中,应当合理布局,护理人员应定期清点抢救药品,定期检查仪器并进行维修,以备不时之需,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④加强预防感染管理工作。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注意自身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对医疗器械及病情进行消毒灭菌,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合理处理医疗用品及医疗废弃物。在抗生素的使用中,也需注意用药合理性。⑤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护理会议,对护理安全隐患或事件进行定期分析并总结,不断调整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护理工作开展的有序性、高效性及安全性。
1.4 观察指标
统计并分析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跌倒、坠床、院内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取医院自制量表给予患者填写,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4]。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统计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88.11±6.55)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0.11±6.5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662,P<0.05)。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中潜在护理安全问题较多[5],而护理安全问题的出现又会直接对患者的治疗情况造成较大的影响[6]。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本身情况就较为危急,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小失误、小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本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主要工作包括如下:第一,加强对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从而保障护理质量。第二,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第三,加强抢救药品及设备管理,以备患者不时之需,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第四,加强预防感染管理工作。第五,加强预防感染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感染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未实施风险防控措施下开展护理工作的对照组进行分析,导致这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护理人员、患者自身因素、设备因素等方面有关。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风险防范措施。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后,应用风险防控措施的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減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对于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另外,学者康金通过对研究组中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后,发现较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中,有较多的护理安全潜在问题,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能减少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应当不断总结安全问题,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斌,黄霞,姜艳,等.基于循证和“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重症监护室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6):405-411.
[2]李虹,张俊丽,韩强.基于海恩法则的风险防范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8,40(5):99-101.
[3]谭艳芬,何思雨,王晓月,等.重症监护室中护患对气管插管后患者需求认知的差异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360-362.
[4]康金.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J].心理月刊,2019,14(6):57-57.
[5]崔在卫.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23-224.
[6]汪凌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与干预对策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6):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