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特征比较

2021-11-08何瑶何春耕

粤海风 2021年5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比较

何瑶 何春耕

摘要:随着国外旅游类节目迅速兴起,我国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也顺势而上,先后播出了《走遍中国》等有影响力的体验类旅游节目。在国外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中,《现代鲁宾逊》《荒野求生》《傻瓜在国外》等别具一格。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特征具有相似性:一是制作理念强调体验程度与娱乐元素结合;二是节目环节设置去处介绍与“探险”“揭秘”;三是以普通人物为主要参与者;四是“真实”程度上“虚拟真实”与“完全真实”结合。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特征存在差异性:其一,注重影迷、追捧者与普通观众的受众定位不同;其二,多重融入与单纯幽默的娱乐元素的分量不同;其三,拍摄方式与画面效果方面存在国外追求画面的完美程度与国内多用摆拍和跟拍的区别。

关键词:电视节目 体验类旅游节目 制作特征 比较

一、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也顺势而上,取得了多元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2002年海南卫视改版,推出全国第一个旅游专业频道——旅游卫视,播出了一些体验类旅游节目。目前,除了中央电视台的《走遍中国》《远方的家》《世界各地》《边疆行》《百山百川行》等之外,各个地区都有自办的电视旅游类节目。山东台的《走四方》、四川台的《导游东西》《中国游》、桂林电视台旅游节目《游山玩水》等,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体验类旅游节目。各个电视台创办的这些旅游节目大多是以介绍式和体验式旅游为主。然而,旅游栏目虽发展迅猛,但质量却参差不齐,品牌栏目少,节目的品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外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的佼佼者众多。比如加拿大的《现代鲁宾逊》、美国的《荒野求生》、英国的《傻瓜在国外》(又名《阿卡出国去》)等。其中,英国天空电视台的旅游体验节目系列《傻瓜在国外》最早在SKY1频道与SKY科学频道播出,后来又在探索频道旗下的旅游生活频道TLC台播出,在国外体验式旅游节目中别具一格。

《傻瓜在国外》节目播出之后,由于大受欢迎,节目内容被重新编辑成书。该节目由英国喜剧演员瑞奇·葛文斯(Ricky Gervais)与史蒂芬·默切特(Steven Mochete)制作,卡尔·皮金顿(Karl Pilkington)主持。节目中,不爱旅游、讨厌新事物的卡尔·皮金顿之前从未离开过英国,而其好友兼该节目的制作人决定强迫让他到不同的国家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异国文化,主要记录他在旅程途中的各种抱怨与糗事。节目真正的看点,在于打着去世界新七大奇迹的幌子,记录卡尔·皮尔金顿的行程。热尔韦说:“这比大多数纪录片更真实,你在电视上看到的,都不是我们事先准备好的,我们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1]

二、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特征的相似性

(一)节目特点:强调体验程度与娱乐元素结合

在国内的体验类旅游节目中,湖南卫视2014年推出了户外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其节目原型来自韩国tvN电视台的综艺节目《花样姐姐》。《花儿与少年》节目的主要内容是安排两位明星“少年”(张翰、华晨宇)带领五位明星“姐姐”(刘涛、许晴、李菲儿、张凯丽、郑佩佩),前往欧洲旅行,途中不能有经纪人的帮助,不能使用可以上网的智能手机,必须利用有限的资金在十五天之内“穷游”异国。第一季的旅行目的地为意大利、西班牙这两个欧洲国家,途经六个城市。节目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主人公体验与娱乐元素占整个节目最重要的部分。《花儿与少年》这档户外真人秀旅游类节目的主人公都是明星,且人物个性各不相同。相对于因性格差异的不同而形成的节目中的人物矛盾和情节悬念设置来说,明星八卦、私生活揭秘才是观众真正想要看到的东西。可以说,旅游观光的成分大大少于明星八卦的元素。大姐郑佩佩有极为丰富的旅行经验,在六姐弟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说不像是“大姐”,更像是“妈妈”;张凯丽则和郑佩佩形成强烈的对比,英语能力欠缺,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刘涛和许晴两人则是性格迥异的“好媳妇”和“傲娇公主”的代表,看点极高;两位弟弟和最小的姐姐三个年轻人之间的嬉笑打闹、张翰的冷傲风格也成了节目的看点。旅途中的景点介绍都会通过旁白进行解说,但是六位主人公中有五位由于之前都游历过这些景点,其“游玩”的興致并不高。年纪最小的华晨宇是第一次出国,对欧洲城市的各种人文景观都表示出天真烂漫的好奇,可以说只有他是旅途中真正在“游玩”的人。

第二,明星组合成姐弟,形成姐弟的虚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虚拟真实”“虚拟真人秀”。本来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几位明星,由于节目拍摄的需要临时结成“姐弟”,每个人都要“扮演”姐姐或者弟弟的角色。虽然节目的定位是主打亲情,然而和《爸爸去哪儿》不同的是,这种“亲情”并非现实生活中的亲情,且主人公表演的成分仍然较多。因而人物关系与活动富有看点,具有很明显的娱乐色彩。

第三,《傻瓜在国外》作为体验式旅游节目,应该是主持人带领观众去吃、喝、玩、乐,并且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这个地方有多么有趣,多么好玩。然而,这个旅游类节目却不按照常理出牌,主持人不是一个介绍者,也不是纪录片的旁观者,而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主人公卡尔在这档旅游类节目中是实实在在的体验者,他不会对着镜头眉飞色舞地介绍风景名胜,而是将自己所有的真实感受都畅所欲言。[2] 并且,作为一名英国人,从来没有出过国门的卡尔会毫不留情地将旅游目的地的各个方面同英国的情况作对比,大吐苦水。

(二)节目环节:去处介绍与“探险”“揭秘”并存

国内户外旅行冒险体验式竞技真人秀节目《我是冒险王》,是青海卫视同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于2010年打造的一档王牌节目,定位为大型旅游探险类真人秀节目。2014年,青海卫视再次将该节目进行升级,欲打造国内首档“户外旅行竞技真人秀”。

《我是冒险王》的原版《冒险王》是台湾三立都会台世界地理杂志系列节目,节目的开场语和结尾语几乎都是固定的。节目开场先由主持人口述:“我永远无法忘记这趟旅程,因为我在……”而结尾语主持人会与之前呼应,再说一次意味深长的“我永远无法忘记这趟旅程”,再一次述说这趟旅程的深刻感受与收获。每期节目都有一个指定的冒险地点,但一般会先安排主持人前往该地点附近的知名旅游观光胜地去感受当地的“吃喝玩乐行”,重在“享受”,先让观众过足“玩”的瘾,然后主持人才会跟随熟悉环境的当地探险者们深入到冒险目的地,展开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大陆版本的《我是冒险王》基本上延续了这一节目的环节设置,节目的主题内容一般都会作为压轴部分播出,节目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当地好玩、好吃、好看的去处介绍,一步步为后半部分的“探险”“揭秘”的内容做铺垫。

台湾原版的《冒险王》主持人明道,在许多人看来就是台湾本土的偶像明星,然而,这档节目其实是他还没有通过电视剧成名之前的作品。当时的他只是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被称为“菜市场小孩”。他家中条件并不富裕,父母都是卖菜的小贩。更不可思议的是,明道从来没有外出探险的经验,但是节目的制作团队认为,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现“冒险”的主题。然而在每次节目组拍摄之前,明道都会通过书本补充当地文化的几乎所有资讯,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更好地了解世界的文化。

青海卫视引进之后,先是请明道继续主持了几期节目,之后便邀请网络旅游知名博主李小奇主持。后来改版,邀请世界羽毛球冠军鲍春来主持节目,实现了体育明星的主持处女秀。2014年3月,节目再次改版,新的主持人增加到了三位,主要以搞笑、竞技、冒险的方式凸显当地的吃喝玩乐特色。

该节目从台湾原版到青海卫视的大陆版,主持人的选择基本上都是影视明星、网络红人、知名主持人、体育明星,并将其任命为每一任“冒险王”。但是,除了专业出身的主持明星之外,其他明星在主持冒险体验类旅游节目时却仿佛“花瓶”,难以真正做到“冒险”,见到惊险刺激的场面,往往表现出普通观众和游客的惊恐和不安,没有充分展现“冒险王”的姿态。对羽毛球世界冠军鲍春来的选择虽然比较成功,体育明星的体力、耐力都比普通人好,然而节目的内容安排也没有充分的“冒险”元素,可惜了这位具有冒险实力的主持人。相比之下,节目的第一位主持人明道则比较好地诠释了真正的“冒险王”的形象,乡下菜市场小孩出生的他,天不怕地不怕,拥有很多明星都没有的黝黑皮肤和健壮的体魄,给观众展现出冒险的勇气和精神,是这档冒险旅游类节目中比较成功的主持人。

因此,青海卫视改版后的《我是冒险王》一改原版主打“冒险”的风格,整档节目偏“娱乐”化,虽然没有打上任何“娱乐”的标签,但是几位主持人在节目中嬉笑打闹,“冒险”的元素早就已经消失。

又如,在加拿大的“户外生活电视频道”(Outdoor Life Network),以及探索频道、科学频道播出的户外生存体验式旅游冒险节目《现代鲁宾逊》(Survivorman)。目前已经播出了2004年、2007年和2008年三季,共23集,每集时长约为44分钟。该节目的主持人、摄像、导演都是一个人——加拿大著名电影人和冒险生存专家雷·斯特劳德(Les Stroud)。在节目的设定下,他必须在只有极少量甚至没有食物和设备支持的苛刻条件下,独自一人运用生存技能在指定的地点生存七天。[3]

《现代鲁宾逊》的节目环节从多角度记录个人的冒险求生过程。在每一集的节目中,斯特劳德先是和摄制组碰头,然后约定七天后再次碰头的地点。在这七天的时间内,斯特劳德会完全依靠自己操作几台不同装置的摄像机,通过多角度记录自己的求生过程。在节目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斯特劳德手持着一架摄像机,同时不远处还摆放着另一架摄像机进行全景或远景的补充拍摄。他的求生装备只有衣服、摄像器材、一把口琴(无聊时消遣用)、一把多用刀,以及根据生存地点的不同而准备的简单工具(例如在非洲大草原求生时,斯特劳德乘着一只热气球抵达目的地后,热气球上的所有装备在接下来的七天求生过程中都派上了用场)。出于自身安全的因素,斯特劳德还会携带一台紧急卫星电话,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向摄制组求救。有时候,斯特劳德也会出于安全考虑和生存需要携带一把来福枪。

该节目的主旨,在于教会观众如何在只有少量装备的情况下、在艰难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直至获救。主持人斯特劳德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电视节目中最全能、最忙碌的主持人之一,整个节目的编导、摄像、主持人、剪辑等,全部自己操刀完成,可谓整个节目的灵魂人物。斯特莱德原本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在当了多年的乐队吉他手之后,专注于制作摇滚音乐录像和音乐电视节目,学习电视节目的画面编辑和拍摄的技巧,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全国性音乐电视频道节目的制作人。后来由于手腕重伤,放弃了音乐制作的工作,投入到户外探险的生活中。受到当时热门的《幸存者》真人秀节目的启发,斯特劳德向加拿大探索频道提供了更为真实的素材,在2001年制作了户外生存节目《荒野一周》和《荒野的冬季》。这两档节目的成功为后来的《现代鲁宾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鲁宾逊》的节目特点还在于主持人对节目制作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主持人,这档节目几乎不可能存在。美国的《荒野求生》也是试图模仿斯特劳德的《现代鲁宾逊》,只是制作者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团队。虽然《荒野求生》给人的感觉是冒险家贝尔一个人在冒险,其实背后有若干的工作人员。斯特劳德本身具有冒险家的生存本领和令人惊讶的知识储备,才能实现真真正正一个人完成这档节目。

由于斯特劳德一个人操作好几台摄像机,尽管他有丰富的电视节目制作经验,对画面的把握水平较高,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掌控摄像机是不可能做到画面精致的,经常会有倾斜、抖动、颠倒等画面出现。比如说斯特劳德将摄像机挂在长矛前方,去探测蛇洞洞口,突然蛇头就猛地窜了出来,為了个人人身安全,斯特劳德拿着长矛扭头就跑,摄像机自然也就捕捉到了这一惊险的画面。虽然观众看到的画面是抖动的,然而这并非不符合影视画面审美的需要。

再如,美国出色的体验式旅游冒险真人秀节目《荒野求生》(Man v.s. Wild)(港译:《人在野》),是美国探索频道制作的体验式冒险真人秀电视节目,由英国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主持。节目中,贝尔会去沙漠等不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地点,在野外活捉昆虫幼虫、蝎子等令人作呕但富含蛋白质和卡路里的食物生吃,还示范在荒漠中如何寻求淡水,如何避开野牛群、毒蛇、鳄鱼、熊等。[4] 在国内,贝尔被网友们称为“贝爷”,其勇敢的求生精神和毫不畏惧的“什么都吃”的形象非常令人敬佩。

(三)人物身份:以普通人物为主要参与者

虽然《花儿与少年》的主人公身份是公众人物,拍摄真人秀的时候难免会有作秀的成分,并且大部分是为了收视率而制造噱头,但他们在节目中仍旧是普通的一员。《傻瓜在国外》节目的主人公则是英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市井小民卡尔,并不是什么名人,不需要顾虑观众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他做到了彻头彻尾的“真实”,卡尔才能够将自己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出来,也促成了节目的成功。

(四)“真实”程度:“虚拟真实”与“完全真实”的结合

《花儿与少年》首先主打明星,其次才是旅行,具有“虚拟真实”的特征,但是更多的内容是“完全真实”的展示。《傻瓜在国外》主打旅行,完全真实地记录主人公的旅行感受,但是在节目的内容设置上则主要任务虚拟化。因此,《花儿与少年》与《傻瓜在国外》都具有“虚拟真实”与“完全真实”结合的明显特征。

此外,為了增强节目的可看性,最大限度地保证“真实”程度,实现“虚拟真实”与“完全真实”结合,往往会运用加工手段。例如,《荒野求生》虽然是真人秀节目,但许多场景由于条件限制而不得不进行加工和现场布置。其镜头背后是一批经验十足的拍摄团队,许多“险象环生”的镜头是现场加工和后期制作的。然而,这种夸张的效果反而强化了节目的可看性。

三、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特征的差异性

(一)受众定位:影迷、追捧者与普通观众的不同

《花儿与少年》受众定位主要是几位明星的影迷、追捧者,以窥探明星私生活为看点;《傻瓜在国外》里,中国人认为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在卡尔眼里却是可笑的、可怕的和无聊的。可以说任何国家的人们看到这个节目都会从内心发出共鸣,尤其是西方的观众。许多中国观众在看到卡尔在中国的那期节目时,会产生一些反感,但若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因素,卡尔的表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一种真实的记录。

而《现代鲁宾逊》《荒野求生》,则没有特殊的受众定位,节目中悬念的使用让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5]

(二)娱乐元素:多重融入与幽默特点的不同

体验类真人秀旅游节目将两种不同的娱乐元素和旅游元素结合。《花儿与少年》的娱乐元素成本较高,邀请多位明星,筹备豪华的欧洲之旅;然而《傻瓜在国外》没有任何的明星,也没有任何的包装,其真正的娱乐元素基本集中在市民卡尔的身上。他以毫不做作的英式幽默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吝啬运用自嘲和其他夸张手法去表达他对异国文化的感受。

(三)解说方式和语气风格的差异

《我是冒险王》主持人大部分是将自己所观所感,用比较主持人化的风格描述出来,并且台词大都预先写好,灵活度低。《现代鲁宾逊》的主持人斯特劳德则完全是“用生命在主持”,他在讲述自己经历的很多突发状况时,往往还要留心周边可能出现的危险。比如在非洲大草原的夜晚,伴着野兽的嚎叫,他使用红外摄像机记录自己现在的情况时,不得不压低声音说话,让观众切身感受到那种近在咫尺的危险。另外,斯特劳德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用引导、指导的语气跟镜头前的观众对话,仿佛在面对面教观众们如何生火、如何搭帐篷。而《荒野求生》的主持人贝尔指导、引导的语气更强,他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的诠释之精准,如同教科书,比如:贝尔在教电视机前的观众如何在野外抓昆虫吃,补充身体热量的时候,可以精准地说出每一只昆虫的具体热量。这如果没有前期的资料准备,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拍摄方式与画面效果的差异

体验类真人秀旅游节目需要主持人冒着较大的危险去实现许多拍摄场面,不同程度的冒险决定了拍摄方式的不同。加拿大旅游类节目《现代鲁宾逊》是一个最极端的例子,主持人全程独自拍摄并完成后期剪辑。美国的《荒野求生》吸纳了《现代鲁宾逊》的精华,同时增加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以追求画面的完美程度。《我是冒险王》也是以团队的形式拍摄,然而改版后的节目更多的是摆拍和跟拍,冒险元素越来越少,娱乐的元素大大超过了“冒险”和“探秘”的成分。

结语

总之,中外体验类旅游电视节目的制作者都别出心裁,节目形态各有特色。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在制作理念上都强调了体验程度与娱乐元素结合,节目环节中都设置了去处介绍与“探险”“揭秘”,参与者以普通人物为主,在“真实”程度上则注意了“虚拟真实”与“完全真实”结合等,这些方面的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中外体验类旅游节目特征的差异性在于:注重影迷、追捧者与普通观众的受众定位的区别,融入幽默等娱乐元素的分量不同,在拍摄方式与画面效果方面也存在国外追求画面的完美程度与国内多用摆拍和跟拍的差别。

本文为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数字时代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YJA7600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1] 豆瓣电影《傻瓜在国外》,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257225/。

[2] 叶菁:《娱乐元素在游记栏目类纪录片中的运用——以〈An Idiot abroad〉为例》,《媒体时代》,2013年,第8期。

[3] 参见维基百科“现代鲁宾逊”词条,http://zh.wikipedia.org/wiki/现代鲁宾逊。

[4] 参见维基百科“荒野求生”词条,http://zh.wikipedia.org/wiki/人在野。

[5] 康菊霜,林纪辉:《Discovery频道〈荒野求生〉节目的特色分析》,《东南传播》,201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比较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