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其人其艺摭谈
2021-11-08杨长才
傅抱石是『新金陵画派』的继承者,『新山水画』代表画家,他长期攻研山水画、人物画,亦擅长金石书法,还是一位优秀的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从生活入手』,以『写生』为门径独创『抱石皴』,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傅抱石其人
傅抱石(1904—1965年),谱名中洲,曾用名长生、瑞麟,字庆远,号抱石斋主人,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喻(今新余)。傅抱石是“新金陵画派”的继承者,“新山水画”代表画家,与齐白石合称“南北二石”。他长期攻研山水画、人物画,亦擅长金石书法,还是一位优秀的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他艺术素养广博,风格独树一帜,对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独特的地位。
傅抱石出身贫寒,天资聪颖,幼时曾进私塾“附读”,也在瓷器店当过学徒。他坚持自学篆刻、书画,后插班进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1921年,他升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中小学、职业学校等艺术教学工作。1933年,他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公费留学。1935年回国后,他应徐悲鸿之聘执教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1938年初,为躲避战乱,他携家眷回归故里,继而应郭沫若之邀进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随“三厅”辗转至重庆。1940年,应徐悲鸿之邀,傅抱石回重庆沙坪坝国立中央大学任教。1942年,他被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陈之佛聘为教授兼校长秘书。1946年,他全家迁回南京,继续执教于国立中央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曾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等。其主要著作有《国画源流述概》、《摹印学》(后修订为《刻印概论》)、《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美术年表》、《中国篆刻史述略》、《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中国的绘画》、《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等。为了全面展示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江苏省南京市维修傅抱石故居并建成南京傅抱石纪念馆,江西省新余市抱石公园内建有新余傅抱石纪念馆。
“从生活入手”的艺术实践
傅抱石绘画风格的形成是“从生活入手”,以“写生”为门径的。他一生中共有4次比较重要的写生实践。
金刚坡写生。在重庆金刚坡居住期间,傅抱石在授课及抗日宣传之余,对篆刻、绘画、美术史论进行广泛探究与实践,并多次深入大自然进行实地写生。从柔婉的晨曦与金色的余晖中,从风、云、雨、煙、雾、闪、雹等天气变化中,从山峰、树丛、竹林、溪流、飞瀑、古寺、亭阁、石级、村舍、炊烟、梯田、牧童、野花、幽鸟等充满诗意的景色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初夏之雾》《洗桐图》《巴山夜雨》《夏山图》《琵琶行》《万竿烟雨》《潇潇暮雨》《晋贤图》等大量崭新风貌的山水和人物作品,并在重庆、成都等地多次举办画展。其别开生面的画风与独特的艺术个性,赢得各界人士广泛赞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可以说,傅抱石山水画风的形成与其在巴蜀的生活感受、自然山水的熏陶洗礼以及大量的观景写生是密不可分的。
东欧写生。1957年5月,傅抱石受命率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术家代表团一行5人,首次出访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他们写生作画,并在布拉格、布加勒斯特举办作品观摩会,进行中外艺术交流。面对异域风情,傅抱石大胆尝试运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来表现外邦的风景名胜、古代建筑和基本建设工地,创作出《捷克风景》《布拉格宫》《布拉格教堂》《大特达山登山缆车起点处》《返布拉格途中雨景》《罗马尼亚风景》《西那亚城中俯瞰车站》《比加兹列宁水电站水坝工程》《斯摩列尼兹宫》等约50件兼具中西风格之美的写生作品。1958年12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傅抱石访问捷克斯洛伐克写生作品选集》《傅抱石访问罗马尼亚写生作品选集》。这批对景写生作品的产生,既是对傅抱石创作能力的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也是他在山水画新题材表现上的一次大胆的探索与突破,促使其创作思路更加宽广,笔墨表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万里写生。1960年9月,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一行13人,历时3个月,进行2.3万余里的壮游写生,途经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6省10余市。他们游览风景名胜,瞻仰革命圣地,参观祖国建设成就,与各地美术家协会、艺术院校举办观摩座谈会,以炽热的情怀投身到新时代生活的观察、体验与创作中,将“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一个历史高潮。长途写生使傅抱石的山水画题材得到了新的拓展,他创作出《待细把江山图画》《枣园春色》《陕北风光》《黄河清》《红岩村》《山城雄姿》《漫游太华》《西陵峡》等一大批主观倾向浓郁、反映时代脉搏、技法新颖别致的精品佳作,这些作品对其艺术风格的转变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1961年5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联合在北京帅府园美术展览馆举办“山河新貌—江苏国画家写生作品展览”,对上述作品进行展出,引起巨大反响,轰动中国画坛。1962年10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又将上述部分写生作品集结出版了《山河新貌》画集。万里写生、首都展览、出版画集等活动相继推出,“新金陵画派”成为新中国代表性画派之一,为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增添了新活力,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重而辉煌的一笔。
东北写生。1961年6月,傅抱石与关山月同赴东北三省,进行为期近4个月、行程4000多里的游览写生,亲身体验、描绘北国奇秀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一派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场面。傅抱石将写生稿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取舍,创作出《天池林海》《镜泊飞泉》《丰满道上》《松花江上》《假日千山》《呵!长白山》《天池飞瀑》《林海雪原》《煤都壮观》《煤都一瞥》《绿满钢都》《老虎滩渔港》《棒棰岛景象》等约百幅追随时代、震撼人心的作品,将自然和社会两种题材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浑成达意,成为他深入生活、再攀创作高峰的又一开创性壮举。傅抱石曾感叹这次旅行写生是“兹游奇绝冠平生”,足见对其艺术创作影响甚大。1961年11月,“傅抱石东北写生画展”在南京举办。1964年4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傅抱石东北写生画集》。1964年9月,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画选》。此次东北之行,开拓了傅抱石山水画创作的新形态、新境界,为其作品注入了更加苍劲、雄浑、豪放的气魄,对他晚年创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往往醉后出高格
在傅抱石的艺术人生中,值得回味的往事很多,但有几件事不得不说。
酒画交融。傅抱石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往往酒后挥毫,或边喝边画,微醺之际,掩藏于心底的情感喷涌而出,迅即进入物我相忘、自由自在的创作状态,率性而为,恣意挥洒,并通常会在得意之作钤上闲章“往往醉后”,颇有自嘲自愉、自满自足的意味。傅抱石的女儿傅益璇在《傅家记事》一书中回忆道:“父亲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则要喝一杯一鼓作气;不顺手时,更要喝一杯来排忧解难。如大功告成,兴奋之下那就更要痛饮几杯了!”
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受邀为新建的人民大会堂联袂创作山水画。据说因商品短缺供应紧张买不到酒而画兴索然、思路受阻,无奈之下傅抱石向周恩来总理“求援”,竟得到特批好酒。待美酒入怀,灵感奇生,挥笔如振绮,终成鸿篇巨制。毛泽东主席欣然为此经典之作挥毫题名《江山如此多娇》。后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来华访问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经常以此画为背景合影留念。
独创“抱石皴”。傅抱石中年时,在尊重传统、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崇尚革新,勇于实践,以惊人的胆识运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肌理结构,创立了独特的具有高度概括力和强大表现力的“抱石皴”。这种笔墨技法以气取势,深邃浑茫,变化多姿,自然天成,延伸发展了中国画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傅小石、傅二石兄弟曾在《回忆点滴》一文中回忆其父作画时的情景:“他时而使笔锋散开,时而又使它收拢;时而卧笔擦出大片的墨迹,时而提笔勾出挺拔的线条。墨色的干湿浓淡,用笔的轻重缓急,线条的粗细刚柔,物体的虚实隐现,这一切都在那一支毛笔之下魔术般地出现。”
傅抱石虽已逝去,但他的风范与业绩蜚声遐迩,永载艺术史册,流芳千古,泽润后人。
杨长才,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