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行天下 丝美千年
2021-11-08王亚中
王亚中
一片纤薄轻滑的丝绸可以带给人赏心悦目和华贵高雅之感。丝绸之美在其色,在其质,在其形,亦在其用。为什么说锦类织物是最具有艺术特征的丝绸品种?四大名锦又体现出怎样的美学价值?
没有任何一种纺织品能够像丝绸一样,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其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信息更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特征。
中国丝绸历史悠久,几千年来,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工艺精美,极具华贵高雅的气韵。在古代,丝绸可分为绫、罗、绸、缎、绡、锦、绒、葛、绉、纺、呢等十几大类,每一大类又根据原料、工艺、规格的不同派生出许多子类品种,不同品种的丝绸也因结构特征的差异呈现不同风格。在众多丝绸品类中,以锦类织物最具艺术特征。
锦代表高贵富足,我们在生活中习惯以“锦”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如锦衣玉食、前程似锦、锦上添花、衣锦还乡等。唐人颜师古在注《急就篇》时说“织彩为文曰锦”,文即纹,意为纹样、花纹。织锦是将色丝采用提花工艺织造而成的有漂亮图案的提花织物,其特征在于用多彩丝线一次性将颜色丰富的图案织造完成。织锦是丝织品中最为精致华美的珍品,其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费力,据说熟练的织工一天也仅仅能织成几厘米的锦,因而有“寸锦寸金”的说法,足见其珍贵。
在锦类织物中以云锦、蜀锦、宋锦、壮锦四大名锦最具代表性。四大名锦不仅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也彰显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神韵和华美气质。
云锦:富丽华贵 灿若云霞
云锦因多用云纹且绚丽灿烂如云霞之美而得名,主要产地为江苏南京,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东晋时,在都城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织锦工艺在这里得以规范化推广和发展。
云锦在元、明、清时期均被皇家列为御用贡品,专供皇室制作服装之用。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云锦:王熙凤第一次见林黛玉时,穿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是云锦;薛宝钗在梨香院会宝玉的时候,穿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是云锦;贾宝玉见北静王,穿的“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是云锦;“晴雯补裘”所用的技法也是云锦的修补技法……这些描述正反映了云锦在当时的贵族家庭备受青睐的真实状况。
云锦最具艺术性,以用料考究、图案精美、花纹绚丽、织造精细、富丽华贵、灿若云霞、格调高雅著称。云锦图案经常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抽象纹样和描绘自然现实的具象纹样结合使用,形成浑然一体的组合吉祥纹样。由于云锦作为贡品的特殊属性,其图案除了常见的吉祥纹样,还有很多龙凤纹样,如“龙凤呈祥”“凤戏牡丹”等。除了优美的图案纹样外,云锦还有瑰丽华美的色彩装饰。其配色以红、黑、藍、黄、绿、金、银、紫、白等为大宗,常使用温暖、明快、鲜艳、强烈的颜色,对于弱色和间色运用较少,呈现出雍容大气、雄浑壮丽的华贵气象。
南京建有一座云锦博物馆,走入其中,浓浓的古韵扑面而来,恍如进入了美不胜收的艺术殿堂,又仿佛走入披满云霞的瑶宫仙阙,各式各样的云锦藏品如同朵朵彩云令人赏心悦目,意兴悠然。如今云锦依旧遵循传统,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工艺,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是现代机器无法替代的。
云锦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织造工艺名传天下。2006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云锦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蜀锦:历史悠久 取材广泛
蚕丛织锦绣,丝路锦官城。蜀锦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在四大名锦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南朝刘宋时山谦之在《丹阳记》中说:“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元人费著所撰的《蜀锦谱》也记载:“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锦官,江名濯锦。”故蜀锦生产地成都,向来有“锦城”之称。历代蜀锦生产延绵不绝,对国内外丝绸织造技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蜀锦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雨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云锦等。这些织锦以经向彩条为基础,图案繁密华丽,条纹精细,配色典雅,别具一格。蜀锦图案取材广泛、变化丰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人物、花鸟禽兽无所不包,在织锦过程中巧妙地应用寓合纹样,进行高度的艺术性概括和抽象化处理。在四川博物院收藏有一批珍贵的古代蜀锦,它们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紫红地万年青织金蜀锦”代表了元代蜀锦的风格。万年青又称忍冬,为唐、宋以来我国常见的缠枝花卉纹样,早期多出现于佛教文物中。元代蜀锦基本上承袭了前代风格,同时由于元人尚金,在蜀锦中加入了织金图案作装饰,以体现贵族的身份。“方胜团龙纹织金锦”“缠枝宝相花织金锦”“灵鹫纹织金锦”“团龙凤龟子纹织金锦”等都是当时的典型产品。蜀锦在制作过程中还衍生出捻金、印金、片金、拍金、销金、浑金等新的织金技术,改变了唐代以多彩色为主的配色风格,形成了以金银色为主的配色特点。
明代,蜀锦在继承唐宋以来盛行的卷单、串枝、散花、折枝花卉等纹样章法和技法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新的样式。珍藏在四川博物院的明代“卷草蝴蝶纹锦”以一个个相互串接的蝴蝶纹样结合线条造型,组成枝叶缠卷的艺术形式,造型新颖,形态活泼,层次丰富,色调明朗,是一幅构思十分精巧的佳作。再如,明代的“双狮雪花球路纹蜀锦”,锦面由大小圆镜内的雪花代替圆珠组成球路,大圆中配置双狮戏球纹样,小圆中缀以凤纹,色调古朴典雅,纹样对称生动。联珠对禽、对兽的织锦图案和球路纹都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也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在织锦艺术上的体现,蜀锦可以称得上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瑰宝。
宋锦:华而不炫 锦中贵族
宋锦是在继承汉唐蜀锦特征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因兴盛于宋代而得名。宋锦主要产地在苏州,因而又称“苏州宋锦”。南宋时,宋高宗为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裱需求,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大力推广宋锦,拓展了宋锦的用途,使宋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锦采用三种有色纬线织成,纹样繁复多姿又精密细致。图案通常以几何纹为骨架,内以花卉、瑞草或是八宝、八仙、八吉祥等纹样填充,灵活生动,严谨有序,极具写实风格。明清时期,宋锦题材新颖而广泛,花色丰富而典雅,质地坚柔而轻薄,突出低调内敛却自带贵气的特征,已经与蜀锦风格有了本质上的不同,从内而外散发着无可比拟的贵族气质,被称为“锦中贵族”。
宋锦的贵族气质还在于其色彩华而不炫、贵而不显、艳而不火、繁而不乱,有着明丽古雅的韵味。宋锦对染料选择非常严格,大多采用草木染料或矿物染料纯手工染色而成,因此其色彩单纯,淡雅自然且耐褪色,体现出宋人尚简的审美观。更重要的是,宋代织锦与绘画艺术的结合,赋予了宋锦别样的艺术气息。宋锦可以看作宋代艺术审美理念的延续,如宋词一样流淌出一种清雅纯净之美。
宋锦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写实性,织出来的名家画作几乎与原作别无二致,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幅清代乾隆初期苏州织造“石青地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此图纵448厘米,横196.3厘米,图中以彩丝织出亭台、楼阁、宫阙、华盖、幡幢以及佛教人物278尊,并饰以流云、树木、花草纹样。其人物面目清晰,表情生动,服饰轻柔飘逸,线条流畅,与工笔画原稿几乎一般无二,反映出清乾隆初期苏州宋锦技术水平之高超。
宋锦应用广泛,品类众多,分为大锦、匣锦和小锦。大锦包括全真丝宋锦、交织宋锦、真丝古锦、仿古宋锦等品种,常用于装裱名贵书画和包装高级礼品盒。匣锦常用于装裱一般书画的立轴、条屏等。小锦包括月华锦、万字锦和水浪锦三种,多用于装裱小件工艺品的包装盒。用宋锦做装裱或包装,给人以一种低调奢华的质感,提升了书画礼品的档次,这也是其独特之处。
宋锦曾一度繁盛,也曾一度没落,而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又活跃在时代的舞台上,与时尚元素相融合,展示着新的华美篇章。2006年,宋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采用宋锦定制,让宋锦再次为世界熟知。
壮锦:浓艳粗犷 对比强烈
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一幅壮锦》,讲述了一个关于壮锦的美丽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精巧高超的织锦手艺,表达了其不畏艰难、追求幸福的奋斗精神。文章取材于广西壮族民间传说,其中的“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指的是壮族传统手工织锦。壮锦起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市,忻城壮锦曾作为贡品晋献皇宫,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
壮锦在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日用品和装饰品,是壮族女儿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编织壮锦也是壮族妇女的“女红”必修课。壮锦一般用手工织机编织,织机上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通常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以棉纱为经,以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基础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锦厚度,或用多种彩纬挑出,呈现立体质感。壮锦色彩鲜明,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夺目,对比强烈;纹样复杂,多为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壮锦多用于制作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在广西随处都可以发现壮锦的影子。
壮锦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紋样体系:以几何图案为主的连续纹样,以花卉图案为主的复合纹样,以吉祥瑞兽为主的吉祥纹样。传统的壮锦纹样主要有蟒龙纹、万寿纹、福田纹、万字菊纹、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这些纹样图案生动,色彩亮丽,充满热烈、开朗的“最炫”民族风情,体现了壮族劳动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丝绸之美在其色,在其质,在其形,亦在其用。四大名锦所代表的是优秀的丝绸文化,它们承载了数千年中华文明文化内涵,体现出华贵高雅又平和自然的美学特征。
锦行天下,丝美千年。生活如锦,依靠我们一针一线努力编织。让我们在锦绣生春的新时代,邂逅丝绸,编织美好,再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