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送给孩子7件珍贵的礼物
2021-11-08
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孩子会收到很多礼物,糖果、玩具、书,也可能是一顿大餐或者外出旅行……但是,这些事物为孩子带来的也许都是短暂的快乐。如果想让孩子真如我们所祝福的那般永远幸福快乐,从小培养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才是给他的最好人生礼物。
积极乐观是保证孩子一直拥有快乐的密码,也是王者基因—让他在未来世界有强大的竞争力。我们可以试着从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开始,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利他精神
爱别人、帮助人,服务人是一种利他精神。很多研究都表明,利他行为会让人感觉快乐,乐于助人的青少年心理更健康,他们更活跃、更积极、勇于接受挑战,抑郁症患病率和自杀率也比其他人低。这样的行为会使人们减少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外部事物上。纯粹的利他行为并不难做到,做到之后,孩子就能体验到持久的快乐。所以,培养孩子的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愿意为他人奉献的精神,不仅是美德培养,更是为孩子打下积极乐观的底子。
运动习惯
运动能明显地提高人的幸福感和内在活力,让人体验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和生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进行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的沃尔特·米歇尔教授认为,人的意志力系统有两种,其中,冷系统主导延迟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热系统主导及时满足的情绪,二者之间相互抑制。激发并强化冷系统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中,我们在挑战生理极限的时候,也在挑战心理极限。对身心的不断刺激会使我们逐渐适应,而适应之后,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需要提醒的是,要注重锻炼的强度和可持续性,可以鼓励孩子加入学校的运动社团,参加社区比赛等,孩子在进行这种有挑战和竞争的运动时,目标感更明确,有利于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兴趣爱好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考级或者参加竞赛而参加的辅导班。人们在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时,更容易沉浸其中,往往能够体验到一种全身心的快乐,也可以称之为福流。因此,让孩子拥有一两件自己真正感兴趣做的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出现情绪问题时,这些兴趣爱好可以帮他跳出情绪的旋涡,体验到福流。体会过全身心投入到兴趣爱好中的专注和美好,孩子还可以尝试着把这样的状态带回学习中。
审美力
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领悟别人领悟不到的东西,能够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真善美,就是审美力,比如能欣赏潮涨潮汐、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之美,这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也做不到的能力。人类的高级脑细胞负责审美、共情、共鸣功能,高级脑细胞的活动越多,人类的智慧程度越高,情感就越积极,成就也会越大。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活跃的高级脑细胞,让孩子有更多的灵性、悟性、善意和更高的德行。
享受当下的能力
生活由无数个瞬间组成,如果我们能意识到每个瞬间的意义,并使每个瞬间都有意义,生活也就有了意义。所以,教会孩子享受当下的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能力也被称为感知力,可以帮孩子更好地觉察到自己,包括情绪的波动。感受当下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些练习获得,比如葡萄干练习—取一颗葡萄干放在手中,仔细观察一分钟,用眼睛观察葡萄干的形状、褶皱,用手指触摸葡萄干的表面感觉它的形状,然后用鼻子闻葡萄干的气味。最后,把葡萄干放入嘴中,仔细地咀嚼品味。
感恩之心
真实的感恩不是感人,而是对自己所拥有之物的一种满足,是快乐、轻松、幸福的体验,它给予孩子的应该是心理上的放松,而不是压力。感恩之心最大的心理效果是比起关注自己缺什么,更关注自己有什么,同时让人们更加关注别人而不是自己。感恩是人类所有其他美德产生的根源,因此,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格外重要。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培养:经常让孩子记录值得感恩的事;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经常回忆那些在生活中帮助过我们的人,以及周围的人的善良、道德、崇高之举;写一封感谢信或者打一通表达感恩的电话;多和充满感恩的人待在一起;养成回馈社会的习惯。
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通过努力、良好的策略、其他人的反馈和帮助,自己的能力可以被提高。与成长型思维相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持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则总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能力是天生的,在童年时代我的能力就已经固定了,我对于改变无能为力。”
固定型思维者害怕失败,而成长型思维者能更好地接受挫折和失败,将失败看成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坚信成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言而喻,当然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更加积极乐观地看待一切,也愿意接受挑战,在面对困难时会表现出坚定和坚韧。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就习惯使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培养: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父母需要通过言传身教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价值观:孩子应该利用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鼓励孩子注重努力的过程,变身“努力家”。
父母乐观地面对和处理孩子偶然的失败。多引导孩子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寻找改进方法。
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让孩子明白,再强大的人也会出错,坦然接受、及时改正錯误才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中有一些特别的优势,就会坚守和保护它,并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将这种积极乐观的智慧因素传递给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