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1-11-08李敏张晶李巍

当代医学 2021年30期
关键词:呼气康复运动

李敏,张晶,李巍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特需呼吸科,吉林 吉林 132011)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气道气流受限进行性进展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药物治疗能改善急性期症状,但不能改善肺功能和抑制病情的进展。而该病治疗要求不仅需改善症状,还需提高生活能力,使患者重新回归社会。临床上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管理措施为肺康复,其已被GOLD推荐为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实施有效的康复计划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康复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26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 例。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实验组根据不同的康复管理方式又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各21例;并根据2018年GOLD 指南中慢阻肺病情程度分组方案将实验组分为B组(轻度,n=21)、C组(中度,n=22)和D组(重度,n=20)。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1];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重症感染;严重高血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茶碱类,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 受体激动剂及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酌情予以静脉糖皮质激素及无创呼吸机通气。

实验1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呼吸功能训练,常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呼吸功能训练:选合适的气球,容量800~1 000 mL,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尽力将肺内气体吹进气球内,直至吹不出气体为止,反复3~5 min,每天3~4次;缩唇呼吸法:采取鼻吸气,收缩口唇呈吹口哨状,呼气并收腹,将胸部稍前倾,缓慢呼气,吸气时间2~3 s;呼吸时间5~6 s;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2∶1。腹式呼吸法:呼吸时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吸气时用鼻深吸气,将腹部鼓起,呼气时则缩唇缓慢呼气,腹部尽量回缩。

实验2组实施常规治疗+呼吸功能训练+全身运动训练,常规治疗和呼吸功能训练同实验1组。全身运动训练: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游泳、打太极拳、做运动操等,运动强度需达到预计最高耗氧量的80%,每天持续20~45 min,每周3~5次。

实验3组实施常规治疗+呼吸功能训练+全身运动训练+生活方式改变,常规治疗+呼吸功能训练+全身运动训练同实验2 组。生活方式改变包括营养指导和康复教育。营养指导:摄入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营养均衡。营养比例为蛋白质∶脂肪∶糖=1∶1∶3。康复教育:保持室内环境温、湿度相对稳定,一般温度为20~25 ℃,湿度为45%~55%。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戒烟、戒酒,避免吸入烟雾和粉尘、煤气及其他刺激性气体或烟雾,每周开展1 次患者交流会,交流训练心得(可远程视频)。

1.3 观察指标 随访6 个月,比较干预前后各组肺功能指标、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英国MRC 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及6 min 步行距离(6MWD)情况。①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及FEV1/FVC。②6 min 步行测定:在医务人员的监测下,使患者在不引起气短的情况下6 min内尽量行走较长的距离,间隔10 min 后再重复1 次,取2 次行走距离的平均值。③mMRC 评分:用以评估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分为0~4级,级数越高说明呼吸困难越严重。④CAT评分:主要用于慢阻肺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估,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6 MWD、mMRC评分及CAT评分比较 实验1 组、实验2 组、实验3 组FEV1、FEV1/FVC、6MWD均高于对照组,MRC、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组FEV1、FEV1/FVC、6MWD均高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MRC、CAT评分均低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6MWD、mMRC评分及CAT评分比较(±s)

表2 各组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6MWD、mMRC评分及CAT评分比较(±s)

注: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VC,用力肺活量;6MWD,6 min步行距离;mMRC,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CAT,慢阻肺评估测试。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实验1组比较,bP<0.05;与实验2组比较,cP<0.05

指标FEV1(L)FEV1/FVC(%)6MWD(m)mMRC评分(分)CAT评分(分)对照组(n=63)1.21±0.34 52.09±8.44 234.46±41.52 3.08±0.68 26.84±9.46实验1组(n=21)2.25±0.53a 54.68±10.23a 268.62±50.23a 2.88±0.33a 23.48±8.02a实验2组(n=21)2.68±0.56ab 58.42±9.89ab 312.68±42.41ab 2.08±0.56ab 18.48±7.25ab实验3组(n=21)3.02±0.74abc 65.35±11.42abc 388.26±56.44abc 1.53±0.35abc 15.48±6.35abc

2.2 B 组、C 组、D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MWD、mMRC 评分及CAT评分比较 B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MWD 高于治疗前,mMRC 和CA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FEV1、FEV1/FVC、6MWD均高于治疗前,CAT和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 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AT和mMR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B组、C组、D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MWD、mMRC评分及CAT评分比较(±s)

表3 B组、C组、D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MWD、mMRC评分及CAT评分比较(±s)

注: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VC,用力肺活量;6MWD,6 min步行距离;mMRC,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CAT,慢阻肺评估测试。与治疗前比较,aP<0.05

CAT评分(分)21.68±8.56 16.39±7.44a 28.68±7.46 18.68±5.34a 31.08±4.56 27.68±3.23a组别B组C组D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EV1(L)61.25±10.35 68.68±10.23 51.42±8.68 60.62±10.04a 45.48±7.46 48.88±7.68 FEV1/FVC(%)63.3±5.32 65.2±5.63 55.4±4.68 62.2±5.26 47.5±3.46 50.3±4.24 6MWD(m)370.21±1.34 426.39±11.44a 338.68±10.23 371.39±11.02a 165.48±14.46 176.39±11.31 mMRC(分)2.02±0.58 1.54±0.52a 2.36±0.65 1.92±0.23a 3.32±0.36 3.01±0.48a

3 讨论

慢阻肺是气流阻塞进行性加重的一种肺部疾病,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并伴有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据统计,至2020年,COPD全球花费居于第5位,死亡率居于第3位,超过心血管疾病,仅次于脑血管疾病及肿瘤[2-3]。慢阻肺患者的生存期与家庭康复护理明显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患者日常生活积极的、规律的、持久的康复治疗,制定综合性多学科方案,不仅可逆转肺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心理的改变,延缓肺功能的进展,极大程度改善肺功能,尽可能恢复社会功能,还可延长生存期。以家庭为场所进行肺康复训练,简单、易行、舒适、经济,无需专门的仪器设备,有利于改变患者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提高肺康复的依从性[4]。

慢阻肺病理生理改变主要为膈肌下降,呼吸肌无力。通过呼吸功能锻炼使局部肌肉得到锻炼,有效增加呼吸道内压,延长呼气流速,便于肺部气体呼出;缩唇呼吸可提高机体潮气量与肺泡有效通气量,降低功能残气量及呼吸频率[5]。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可减慢呼气,减小气流,增加气管内压,促进肺残留气体排出,改善肺通气状况;提高肺的顺应性。全身功能锻炼可提升全身肌肉的力量,减轻体质量,使机体运动更协调。慢阻肺病理心理改变有焦虑、抑郁、沮丧、恐惧、绝望,通过心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保证患者营养均衡,增加体质量,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提高免疫力[6-7]。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肺功能指标、6MWD、mMRC评分、C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杨蓉等[8]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通过呼吸训练、全身运动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社会关系均明显改善。C 组肺功能指标、6MWD、mMRC 评分、CAT 评分改善最明显,受益最明显;D 组患者功能下降较明显,可能与在运动过程中耐受程度差,持续时间短的原因相关。而B 组患者功能下降不明显,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因此,改善不明显。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健康教育、营养支持可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力以及改善疾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呼气康复运动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正经运动范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