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VAP发生率的影响
2021-11-08李婕
李婕
(新余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新余 338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出生不久后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肺泡进行性萎陷,导致患儿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是造成新生儿病残、病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多采用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机械通气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病情,但机械通气会增加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患儿预后较差[2]。而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最大限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INSURE 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VAP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男24 例,女18 例;胎龄30~36 周,平均胎龄(33.15±2.84)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3 例,剖宫产分娩19例;体质量1 000~2 260 g,平均体质量(1 647±257.28)g;产妇产前使用激素22 例,产妇产前未使用激素20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9 例;胎龄31~36 周,平均胎龄(33.34±2.76)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4 例,剖宫产分娩20 例;体质量1 000~2 265 g,平均体质量(1 620.50±270.50)g;产妇产前使用激素23 例,产妇产前未使用激素21 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3]中关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伴有呼吸困难、气促、呻吟、鼻扇等临床表现;征得家属同意后,采用呼吸支持治疗。排除标准:伴有先天性畸形;合并严重中枢性呼吸抑制;伴有重症感染;伴有遗传性代谢疾病;循环系统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保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小儿内科治疗,并尽早给予患儿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气管插管:患儿仰卧位,将其头部轻度仰伸,左手握持喉镜,右手固定患儿的面部和下颌部,将喉镜沿舌面右边深入,直至喉镜顶端刚超过舌根,右手握气管导管,沿口腔右侧缓慢插入声门,插入气管导管后撤出喉镜,操作时间<20 s。采用珂立苏(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28,规格:70 mg/瓶)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用量70~100 mg/kg,将药液加温至37 ℃,采用无菌注射器吸取加温好的药液,通过气管插管送至肺内。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技术治疗。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后,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并采用SIMV通气模式,使用泰科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PB840型呼吸机,进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参数设置: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30~40次/min,吸气峰压15~25 cmH2O,呼气末压4~8 cmH2O,并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治疗1个月。
1.3.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INSURE技术治疗。注药后,气囊正压通气2~3 min;待患儿稳定拔管后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通过鼻罩连接无创呼吸机维持患儿的通气治疗,呼吸机模式NIPPV,参数设置:初调吸氧浓度为30%~50%,吸气峰压10~20 cmH2O,呼气末压4~8 cmH2O,吸气时间0.4~0.6 s,呼吸频率30~40 次/min,并根据患儿的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调节参数。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1 个月后,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评价临床疗效,治愈:患儿血气指标正常,精神好,呼吸正常,胸部X线片正常;好转:患儿血气指标基本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正常,胸部X线片有所改善;无效:患儿血气指标、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胸部X线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记录两组患儿上机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③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根据监测的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④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上机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4)t值P值住院时间(d)23.05±4.82 19.81±4.11 3.360 0.001上机时间(h)55.18±7.82 50.27±6.24 3.226 0.002呼吸困难改善时间(h)60.12±13.97 48.97±15.92 3.446 0.001氧疗时间(h)54.02±8.65 48.24±7.89 3.240 0.002
2.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PaCO2、FiO2均低于治疗前,PaO2、PaO2/FiO2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2、FiO2均低于对照组,PaO2、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s)
注: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FiO2吸入氧浓度;PaO2/FiO2,氧合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PaO2/FiO2 95.40±10.28 96.63±10.67 0.544 0.588 210.43±18.64a 270.07±22.85a 13.227 0.00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PaCO2(mmHg)65.24±5.58 65.13±5.61 0.091 0.928 42.85±5.74a 38.95±4.97a 3.373 0.001 PaO2(mmHg)50.16±5.23 50.47±5.17 0.276 0.783 73.65±7.86a 81.02±6.59a 4.720 0.001 FiO2 0.53±0.06 0.52±0.06 0.285 0.777 0.35±0.05a 0.30±0.05a 6.635 0.000
2.4 两组VAP 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VAP 患儿8 例,发生率为19.05%(8/42);观察组发生VAP 患儿1 例,发生率为2.27%(1/44)。观察组VAP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7,P=0.029)。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是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见病,特别是Ⅳ级呼吸窘迫征患儿,好发于孕龄<35周的早产新生儿;且该病患儿会出现皮肤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导致患儿死亡[5]。由于新生儿肺发育不完善,导致患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严重不足,造成肺顺应性明显下降,血流通过肺泡扩张功能下降,气体交换失败,重新回到心脏,造成肺内短路,使患儿的氧合功能低下,血氧含量不足;同时,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会增加患儿肺血管渗透性,患儿出现肺水肿症状,血浆内物质外渗,形成肺透明膜,进而导致患儿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广泛应用,能明显的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的死亡率,但对患儿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
临床多采用传统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但机械通气后患儿会出现不同的相关性并发症,例如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传统的机械通气是一种有创操作,主要通过应用较高的吸气峰压或大潮气量,维持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的肺泡扩张和血气指标在正常的范围内,但由于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泡、肺间质水肿等病变症状,严重时会造成高碳酸血症,导致患者会出现VAP和酸中毒。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升高,INSURE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治疗中广泛运用,且有研究表明,INSURE技术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中效果优于传统的机械通气[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上机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后PaCO2、FiO2均低于对照组,PaO2、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VAP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INSURE 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为,INSURE技术是由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3部分组成,其中气管插管能及时吸出患儿器官内的分泌物或异物,避免异物进入呼吸道,增加患儿呼吸困难的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为进行有效的通气,提供最佳条件。而通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能明显提高患儿肺顺应性,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改善氧合功能,促使患儿呼吸呈现良性循环;同时,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Ⅱ型肺泡细胞产生,当肺泡萎缩时,表面活性物质较厚,能降低肺泡张力,有利于肺泡扩张,稳定肺泡容积,增加肺泡内氧分压,使患儿能进行氧交换,促进患儿吸气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儿病情。此外,通过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迅速扩张肺泡,改善患儿肺部的气体交换,提高患儿的肺功能,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增加肺泡的弥散面积,改善患儿PaO2/FiO2指标,提高氧合功能,减少机体耗氧量;同时,增加跨肺压,提高患儿胸腔内气体的容量以及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塌陷。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护人员的INSURE 技术愈加熟练,即使在无呼吸机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及时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患儿;且其明显降低了有创机械通气引起的VAP 发生率,改善患儿呼吸通气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7-8]。因此,采用INSURE技术辅助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能避免机械通气引起的气道损伤,保证患儿气道的完整,降低诱发感染的风险[9-10]。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采用INSURE技术治疗可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和相关临床指标,降低VAP 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