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应用效果
2021-11-08胡涛周建华
胡涛,周建华
(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武汉 430100)
重型颅脑损伤作为颅脑外伤疾病,病情较危重且复杂,易造成其他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当患者出现重型颅脑损伤后,会出现高颅内压的情况,因此,及时降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手术减压[1],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尽管能降压,但存在暴露以及减压不足等不足。临床实践表明,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能快速降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56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8 例。常规组男20 例,女8 例;年龄21~70 岁,平均年龄(46.20±1.20)岁;致伤原因:摔伤10 例,车祸15例,其他3例。研究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66±1.52)岁;致伤原因:摔伤8 例,车祸14例,其他6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2],且血肿量>30 mL,格拉斯哥评分<8分。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合并休克者;胸腹部严重损伤者。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手术,首先进行全身麻醉,确定血肿所在的区域和位置后,选择适宜的开颅方式,如血肿在额颞瓣、双侧的颞顶瓣即进行开颅减压手术,先将骨瓣(面积6 cm×8 cm)剔除,将硬脑膜扩大后,进行减张缝合[3]。
研究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患者的耳屏前颧骨上1 cm左右的位置做一切口,顺延发际往后延伸直至顶骨的正中线的位置,在颅骨的位置作5处钻孔[4],选定额骨颧骨,进行开瓣后对骨瓣进行充分的游离,在顶骨位置的上矢状窦旁作2.5 cm的切口,保护蝶骨嵴、硬脑膜及静脉。开窗至中腋窝底,硬膜下血肿,将硬膜切开,进行减压处理。将脑硬膜外的血肿清除干净后,进行止血,并采用T型手法将脑膜剪开,逐步将血肿清除和止血,将挫伤坏死的脑组织完全清除,当脑疝复位后,若无活动性的出血后,脑膜复位悬吊,进行人工补片并减压缝合。若患者存在脑部肿胀,则需进行去骨减压,且在硬膜外留置引流管,完成以上操作后将颅关闭。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格拉斯哥评分表进行评分,显效:全部恢复正常,但存在轻微的缺陷,格拉斯哥评分为5 分;有效:患者能独立生活,但存在轻度残疾,格拉斯哥评分为4分;无效: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格拉斯哥评分≤3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急性脑膨出、切口疝、脑脊液漏。④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评估,包括11 个项目,每个项目为0~3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 d,研究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比较(±s,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mmHg)
表2 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比较(±s,mmHg)Table 2 Comparis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mmHg)
术后3 d 27.88±1.30 19.80±1.20 24.166 7<0.000 1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28 28术前33.88±1.95 33.63±1.85 0.492 1 0.624 6术后1 d 30.89±1.80 22.30±1.62 18.769 8<0.000 1
2.3 两组并发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score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scores)
术后21.90±1.80 11.00±1.00 28.010 6<0.000 1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28 28术前30.75±1.75 30.54±1.56 0.474 0 0.6374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的病理特征为恶性颅内压增高,临床以去骨瓣减压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常规的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可清除脑内坏死组织、血肿,但也会切除部分正常的脑组织[5],减压效果并不理想,影响神经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的范围广泛,可显露额颞顶叶、中颅窝和前颅窝,且能处理镰旁、颞底,及时将血肿清理干净,并能清理部分挫伤区域已经坏死的组织[6],预防出现迟发性血肿,避免患者再次损伤;骨窗的区域分布较大,位置显示较低,可直接显示脑疝成功复位情况,且对于静脉、脑组织的回流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控制颅内压的水平,提高减压区域的局部血流量,从而改善患者缺血性脑损伤,能较好保护脑组织。进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需注意手术的切口不可太低,与颧弓保持平衡即可,临床在治疗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造成的脑疝患者过程中,可先将部分血肿放出,之后对Labe.s静脉和侧裂区域的血管进行保护[7]。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颅内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 d,研究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潘晶晶等[8]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效果显著,能快速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