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地维度下基于景观风土的南北古典园林差异性分析*

2021-11-08郭思远李同予

关键词:风土皇家园林

郭思远,李同予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哈尔滨工业大学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纵观南方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文化与空间地域对其的影响贯穿始终,其所表现出的风格差异,也是“史”“地”两个维度的作用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史”是事物发展的时间历程,延续着历史文化的脉络;“地”是事物存在的物质依托,蕴含着地域场所的精神。从“史”“地”两个维度入手,即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探寻导致南北园林差异的原生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景观风土作为影响南北园林差异的次生因素。这样既可以较为全面地展现南北园林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使对南北园林的差异分析更具逻辑性。

一、地: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地”,主要指景观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生态条件等,具有客观性。“地”延伸为与空间位置相关的事物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其中蕴含着地域场所的精神,属于空间上的维度,是导致南北园林差异的原生因素之一。

(一)气候条件

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故江南的广袤平原与纵横水道使其园林建筑以水景出彩,借流水之柔形、气候之温润,塑造园林温婉精巧之态、建筑轻盈雅致之姿。北方园林受气候因素影响,水源和水量受限,一般只有皇家园林才能利用大型天然湖泊造景。

(二)生态条件

北方园林受气候与水分因素制约,植物种类主要为常绿针叶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因其落叶阔叶树所占比例较大,故一年之中季相变化明显。配置时多采用自然式,疏密有致。而江南的沃土和温润的气候造就了各类造型独特、色彩丰富的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搭配造景,高中低生态位都相对丰富,四时之景致不同。

(三)地貌条件

北方地势多平坦,平地堆山活动在皇家园林中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场地高低层次单一的缺陷,并且可以利用高差塑造视觉高点和焦点,如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御花园的堆秀山等。但因北方缺少叠山石材的原料产地,为达到园林的生态经济效益,部分园林叠山只是就地取材,造景多表现自然雄浑之感。而相对于北方的平坦地势,南方地区则多分布一些山地丘陵,且江南地区水路交错纵横,地形随水势一致呈现南高北低的起伏形态,加之苏州太湖等地产奇石,叠石造景时可结合地形,小中寓大,大中有小。

二、史:南北园林的意识形态载体

“史”,是南北园林在历史发展脉络下的意识形态载体,指一个地区的历史人文环境,其以人类文化内涵所形成的文明为核心要素,包含文学艺术、审美意识、传统观念、政治外交、社会思潮等。上层意识形态对南北园林的成形构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南北方园林自一开始便循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除去地域因素影响、服务对象差异等客观因素,和南北方不同的文化渗透有着莫大的联系。

总的来说,南北园林的意识形态根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在建造过程中,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华,追求和谐、平衡。这既体现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体现在处理建筑的整体与细节上。[1]细化来看,北方园林更多受到上层建筑影响,南方园林更多受到文化上的情操感染与道德感化。

(一)南方:文化感染、名士风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江南的经济文化自古繁华。私家园林的园主多为文人、士大夫,因政治失意落魄而在市井造园,排遣闲情,寄情山水。对于园林的热爱更多是因为他们将园林作为隐逸文化的物质载体、隐逸生活的外在体现。这些珠玑银屑般散遗的江南园林,可视为园林主人为自己精神世界开辟的一处世外桃源。其文化内源并不仅在于自然山水的天工重现,以奇巧险胜夺人眼球,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市井烟火的气息与古朴风雅的文人意向实现了部分的融合,在于家国天下的大学之道与流水人家的国风品味进行了互动的尝试,这是南方园林区别于北方皇家园林极为重要的一点特质。

(二)北方:政治影响、朝代枯荣

北方的园林可谓开一代帝王之气,力图囊括天下景观,象征着盛世的繁华与万代的威严。政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皇家园林的建造布局,皇家园林的建造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着政治的衰荣。北京颐和园凭借其恢弘气势成为皇家园林的代表,其前身于乾隆时期建造,后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多年之后,慈禧太后隐退,她企图修建一座奢华的园林来填平政治上的无奈与挫败感,重建颐和园被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国力的衰弱,后又遭受八国联军抢掠、民国军阀混战,颐和园再无法重现乾隆年间鼎盛的景致。政治上的国力衰败、外交失败、朝代更替等等对颐和园的修建与重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颐和园也无声见证了那一段历史。

(三)南北融合

园林的审美形态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南北园林所代表的上层意识也不断碰撞,趋向融合。南北园林在其主导建造思想的基础上互相借鉴,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以生民养天地之心”的理念融入皇家园林的审美意识形态中,皇帝便在园林中耕种,以彰显“恤民情、兴民德”的思想。至明清时期,北京皇家园林中已出现不少农业景观,如太液池中的丰泽园、圆明园中的多稼轩等。而家国天下、朝野处世之道融入南方私家园林之中,就会呈现出淡泊名利、寄情烟火、山水人心的大方格局。

三、景观风土

“史”与“地”从不同维度上影响着南北园林,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一个地区的景观风土逐渐形成。风土,由风与土组成。风为环境之意;土,为土壤之意,引申为乡土、故乡之意。[2]风土即为一个地区自然特征(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及其与文化特质外化成的风俗、习惯的总称。景观风土的地域差异是划分文化区域的主要指标,也是构成地区特色文化景观的重要因素。[3]南北地区的园林受到其景观风土的影响,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相互作用,融合成为相对稳定并且具有鲜明特征的园林艺术。

(一)北方:皇城龙脉、风水中轴

北方的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作为帝都的重要选址之地,北京坐拥皇城龙脉,在地理环境上有绝对的优势。同时,北京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统领全国。自元大都建城起,北京就规划了一条壮丽的中轴线,皇家宫苑严格遵循“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国都营建规制。由此,秩序与统一构成了皇家园林的主旋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

(二)南方:盛名都会、市井人烟

江南地区园林各具特色,带有鲜明的地方风土特性。扬州地处南北要冲,依托运河,借盐业成为盛名一时的经济中心,夯实了园林发展的经济基础;苏州园林之兴盛,因其繁华的市井、正统的士流风尚。而南京,借助成为大明王朝陪都的契机,经济、政治繁荣,奠定了金陵地区“皇家园林轩昂,私家园林争秀”的独特地位,其景观风土也更加多元化,更具研究性。

南京为六朝古都,钟阜龙盘、山环水抱,在风水、气候、经济、人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六朝时期,南京为当时新兴文人园的主要集中地,私家园林得到了充分发展。明初,迁三山、填燕雀湖建成明故宫。作为古代都城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明故宫的建造集聚了当时先进的理念、材料、工艺等等,其建筑形制也为明官式建筑开了先河,并延续到北京故宫的建造之中。晚明时期,南京的私家园林极为繁盛,东园、西园、莫愁湖园等私家园林大放光彩。

纵观南京的发展历史,在此建都的统治王朝都未实现大一统、达到全盛,难以在南京修建大规模的皇家园林,同时,在营建都城过程中,南京六朝统治者追求宏大气势的欲望不及北方马背民族强烈,其皇家园林相比北方的皇家园林少了些气势。而南京的私家园林同扬州、苏杭的自然式布园模式相似,整体上受到名人雅士、市井人烟的影响较多。但同时期江南地区的扬州,作为两淮食盐运营的中枢地区,依托长江和大运河的便利交通,成为经济中心;同为大都会的苏州,又因其文化繁荣、文风特盛,延续着江南的文脉,集聚正统的士大夫园林格调。在园林发展的经济基础上,南京不如扬州、苏州。在地方文化属性方面,南京地方文化不及吴言侬语方言区那么鲜明,园林作为当地传统文化的象征在普及过程中明显受到制约,因而南京的园林与扬州和苏州相比稍有逊色。

四、景观风土作用下的南北园林差异

园林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环境等“史”“地”原生因素对于城市园林发展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的。在“史”“地”二维度的综合作用下,景观风土对南北园林山水关系处理、布局手法、建筑设计等方面产生了次生影响(表1)。

表1 景观风土作用下的南北园林差异及原因

(一)山水关系营建

南方园林受文人思潮和用地规模的影响,重在写意、抽象的造园手法,擅长再现山水,小范围内塑造山与水的关系。而北方园林为彰显皇族的气派,重在写实,擅长处理现实中的山水关系,通过园林来承载天人合一、皇权至上的理念。

北方皇家园林面积广阔,通常以大型天然湖泊、河流等为主景,与山结合营建,利用本身地形起伏与地貌转变来划分区域,自然式布局中仍保持中轴对称的森严,将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于平面和立面两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颐和园前身清漪园的动工与西北郊水系的整理工程密切相关。昆明湖面获得开拓,最终形成“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的供水系统。以该规模浩大的水系为基础,清漪园围绕昆明湖,用万寿山脊作界限,将园分为前山前湖景区与后山后湖景区,将“三山五园”的传统理念完美蕴含其中。

而南方园林的建造在财力、物力、人力上不及北方皇家园林,大多地域狭小,于是力求在咫尺山林间,寻求再造乾坤的自然之功。南方园林大多抽象出山、水等景观要素的造型特色,通过改造和调整,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入门奥如”的意境。[4]

虽然南方园林的园主大多为文人士大夫,但也有少数王朝在江南地区建都并修建皇家园林,其在山水关系的营造上也有独特的处理,如南宋都城临安的西湖园林组群,明朝首都南京的明故宫等。明朝时的南京,先后作为大明的首都和陪都,其独特的政治地位带来经济文化的异常繁荣,加之南京城山水秀丽、古刹林立,为园林的借景提供了便利,南京园林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山水关系,既巧借外部的山水格局又注重内部山水关系的再建。根据《游金陵诸园记》记载,南京各种规模的园林共36 个,大多分布在南京城内或近郊的山水名胜处,如莫愁湖园,“出三山门,不数百步而近,其景为最胜,盖其阴即莫愁湖”,便是借得了莫愁湖的风光。这些园林改变了传统伏居山林的隐居方式,将“城居”与“园居”完美地统一,扬名一时。[5]

(二)布局手法

北方皇家园林由于所处环境优美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采用外向或内外结合的布局形式;江南园林多处于市井之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借景条件,因此多采用内向的布局形式。[6]

1.内向型布局

南方古典园林,受其地位和经济的限制,规模较小,大多采取内向式布局。建筑虽自由地散落在各处,但面向中心,形成一个较为集中的大型庭院空间。回廊、亭榭均沿园子边缘布置,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同时,更加突出中心的集中空间。[1]园内的观赏路线呈封闭环形,开放空间经过处理后得到有效贯通,内外空间交替转化、互相渗透,拥有丰富的层次。

2.外向型布局

外向型空间布局形式,其特点是使建筑物背向山而面朝外,不仅使建筑物具有生动活泼的外观和参差错落的外轮廓线,还可以充分利用山地的特点使人的视野开阔,从而创造优越的观景条件。[7]北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濠濮间等在凸起山地上建造的园林均采用外向型的布局形式。

3.内向外向结合型布局

内向与外向相结合的布局,既解决了内向布局不能规模过大的问题,也避免了完全外向式布局带来的单调无聊之感。采取这种布局形式的有苏州沧浪亭、北京颐和园等。颐和园中云松巢建筑群的西部以回廊形成空间院落,具有内向布局的特点,东部则采取外向布局的形式,如此不仅兼顾到内外两方面的景观要求,还为观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样的处理与它所处的特定地形环境(背靠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也是统一协调的。[7]

(三)建筑设计

南北地区气候条件、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在建筑设计上也有所体现。北方园林建筑粗犷而工整,以四合院为基础模式,给人四平八稳的感觉。而南方建筑整体轻盈精致,曲折富于变化,且层次感强。

1.建筑尺度

北方皇家园林多以规模取胜,而南方私家园林则力求凸显士大夫、文人造园的匠心,因此更为精致,无以复减。体量较大的核心建筑在北方园林中有重要作用,其组成建筑群体,构成整个园林的重心,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周围建筑群。

2.建筑色彩

北方园林色彩总体较富丽,多采用强烈的三原色,突出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例如,代表皇族尊贵的黄色屋顶,富有生机的绿色琉璃瓦和传统中式的红色梁柱结构,在强烈的对比中,凸显皇家的尊贵。[1]因颐和园囊括园林景致广泛,所以青瓦屋顶、墨绿色立柱等色调比较稳定调和的建筑在园中也有点缀修饰,但其主体建筑排云殿、佛香阁等,在色彩的选择上仍延续皇家富丽的风格。

典雅的气质构成了江南园林建筑最基本的色调,几乎所有建筑都以白粉墙、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绿色的木构装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8]黑、白、灰、绿等淡雅色调与自然山水相协调,符合南方园林朴素恬静的意境。

3.建筑细部

墙体方面,北方园林受气候的影响,墙体较为厚实,南方园林则相对较薄。在门窗的设计上,北方寒冷,建筑少窗而厚实,造型相对单一。南方气候潮湿,建筑多开窗以通风,并且受到江南文化影响,园中多设置不同形状、不同镂空花纹的漏窗,达到虚实结合、画中有画的审美意境。在南京瞻园中,完全透空的门窗洞口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种流动的感觉。[9]至于栏杆、挂落等,北方园林在这些细节上需要与建筑体量相协调,因此栏杆、挂落等多粗壮朴实;南方私家园林在这些细节上力求纤细、灵活,栏杆、挂落等大多花纹古朴而造型简洁。

4.建筑角度

建筑翼角的起翘幅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外立面与轮廓线,北方皇家园林中建筑翼角起翘幅度较小,屋顶曲线平缓;而南方则高高翘起,风格活泼,如位于扬州瘦西湖水道之上五亭桥的建筑翼角。在游廊与桥的设计上,北方园林中的廊多呈相互垂直的直角关系,这样的造园手法与北京城中轴对称的城市布局和皇权至上的皇家思想密不可分。而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廊可以呈现任何角度的弯折,构成庭院深深的园林效果,既使得空间相互观照,也发挥了引导与暗示的功能。

(四)堆山叠石

山居是中国古代文人美好的理想居住形式,因此,多处于闹市中的南方私家园林也期待达到山居的效果。江南私家园林因其体量小,一般较少采用大型石块,叠山多砌于驳岸边、亭前等地。轩斋堂榭,或是依在叠山一边,或是以叠石环围,用花木掩映,水面萦绕,模仿人居于山中的境界。

自然崇拜在古代君王的观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园林中的山石则为自然山岳的替代物和象征,从自然山岳那里继承了神性以及“通天近神”的功能,成为重要的礼制建筑。[10]但北方不像江南苏州等地盛产叠山的石材,园林多借自然之山景,园中叠石为假山大多只出现在故宫这样的园林中;山水园林叠山大多只是就地取材,如在颐和园中多用山石形成洞壑,利用其天然起伏之地形打造迷宫之感,即便园子规模很大也能体验曲径通幽之感。

(五)植物配置

北方皇家园林作为皇权象征,植物配置在实现造景功能的同时更要体现皇家园林的庄严大气。在气候因素影响下,北方皇家园林中使用的乔木多为色叶树种,构成季相变化,或列植常绿树种(如松、柏等)增添森严之感,做到四季有景。如颐和园的前山景区广泛种植松、柏,象征着长寿、坚韧的高贵品质。松、柏相比色叶树种虽然季相效果并不突出,但适合群植作为山体的基础树种,并与富丽堂皇的殿堂楼阁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人在觉得气派恢弘的同时沉浸于皇家园林带来的森严秩序感。而江南私家园林因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以及玲珑雅逸的建筑风格,园中植物多了一丝温婉与精致,大多以单体为主,体型不大,在尺度上衬托建筑,并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视觉上扩大园林的规模。

五、南北地区景观风土的存续思考与建议

《论语·雍也》中“文胜质则史”的“文”与“史”有密切联系;“质胜文则野”的“质”与“地”有着象征性的关联。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单凭质朴自然就会囿于化外之地;而“文胜质则史”,文人笔墨过重又会流于虚饰之风,二者要相得益彰方能成为“君子”。由人及物,景观同样有质感问题,而且与史地维度相伴随。这里的“史”是时间维度,近于文,“地”是空间维度,近于质。[11]“文质彬彬”则体现:一方面不可过分拘泥于历史文化、人情脉络;另一方面不可过分依赖自然环境、区位优势。苏州、扬州一带的南方园林,并没有因园主及社会名流的高风雅趣而放弃对庭院细节的琢磨,其漏窗、假山等无不彰显独特审美;北方皇家园林也没有因天然山水格局的气势而放弃对园林布局的讲究,集锦式的布局、对称的中轴依然应和着皇城的雄伟。

南北园林作为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历史人文而综合形成的园林艺术,对于当今城市中的城乡历史环境再生、乡土景观存续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建筑师莱特说:“要将建筑嵌入土地,而非只是放在其上。”因此,在把握南北园林地方特色、深刻了解风土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其优势,将其理念适当引入现代城市建设,是打造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一环。

(一)留存:保护自然原生,发掘时代乡土

对于风土景观的开发和保护,首先应该注意原有风土景观的保护,注重乡土植物的保护和培育,充分利用土地原有的地势。例如,北京作为一个有三千多年城建史和五朝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在城区,而且在郊区都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又有相当数量本身就是古典园林或与传统园林共存。进行城郊一体化的园林建设,有利于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及其所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是体现北京文脉特点和独有风貌特色的一项重要建设。[12]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乡野”这个地理名词的范围不断变迁,同时伴随着“山水城市”“美丽乡村”等政策相继推出,“生态文明”的理念逐渐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乡土景观”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一些文化景观,发现新的乡土景观。

(二)延续:坚守场所精神,传承历史文脉

乡土景观作为一个地区文化的直接体现,承载着地区的特有属性。然而很多时候由于社会变迁、场地变更等原因,历史乡土景观的修复难以实现。这时需要对当地的风土特征进行归纳和提炼,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深化场所赋予的精神内涵,并加以运用。例如闽侯县青口镇的保护规划实践,以传承地域文脉、保护场地记忆为前提,通过提炼乡土景观元素的特性,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村落格局、风土风貌,引入生态景观的设计手法,协调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保持其乡土气息,传承村落本土特色,从而实现对乡土景观的保留和延续,回归山水情怀的耕读文化氛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13]

(三)焕新:注入现代审美,活化地域文明

风土景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只依靠原生保护和物质上的翻新是不够的,四千年的建城史中,我国的城市风土在其形成、发展、延续等方面都有深厚的文化需要挖掘,如何立足时代审美、社会风尚进行创新,并进一步塑造城市结构的新形态、城市景观的新特色,这些对于现代城市文明的形成十分重要。杭州西湖天地是具有杭州历史文化的休闲旅游景区,它以杭州独特的园林、历史建筑为基础,以自然与时尚的融合、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为表现形式,改造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集餐饮、零售、文化、娱乐的综合性时尚地标。[14]西湖天地大量使用玻璃等现代元素与杭州古典园林结合,用现代的手法将杭州传统园林、历史建筑、风土人文进行了交融,不但延续了杭州的景观风土,而且活化了城市文明,推动了人居语境下城市和园林的共融。

六、结语

南北古典园林在地理区位、空间布局、造园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折射出我国南北地区不同的景观风土。我们应秉持南北两派求同存异的研究态度,使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史的文化土壤逐渐深厚。此外,在现代城市历史环境再生、城市文明建设等方面,不妨从当地风土入手,维系景观连续,传承历史文脉,广泛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内涵,创造现代城市视角下人地共生的城市环境。

猜你喜欢

风土皇家园林
“一碗面”何以“煮”出经济风味?——区域产业往往源于地域风土
风土和历史
清代园林初探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皇家游泳池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风土视阈下的安部公房的异端者精神
丹麦皇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