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分析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

2021-11-08赵庆建

关键词:经济林规模融资

丁 胜,秦 嘉,赵庆建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林是以生产油料、药材、调料、果品以及工业原料等经济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产品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对我国粮食、食用油、能源安全的补充具有战略性意义。作为一项生态富民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经济林产业占整个林业产业比重达60%以上,在果品和工业原料供给、群众健康、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1]国家在战略层面对经济林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2020年计划新增810 万hm2的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并提出2035 年经济林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从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看,仍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这为政府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等干预手段提升产业质量提供了可能。[2]当然,要发挥经济林产业的生态富民作用,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毕竟良种的培育及推广、新种植技术的创新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3]

当前解决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而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发挥经营绩效较高产业的影响力。[4]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从经营绩效来看具备了这样的产业素质,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优先发展来带动经济林产业整体实力的提高。一方面,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优先发展最关键的注入要素就是资本,上市融资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2至3家上市公司,已发展到2019年底的17家。其中2007年前经济林产业上市速度较快,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给经济林产业带来了产业链延伸的机遇,但在2007 年后,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并无增长[5],呈现股权融资逐步趋于饱和的状态。另一方面,经济林产业因其种植生产周期长、经济收益见效慢且不稳定等特点,也导致各类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渠道变窄。现阶段,经济林产业仍以国家投入为主要来源,虽然借助政府外部投入可以缓解产业发展瓶颈问题[6],但从长期来看,经济林产业如果不能解决自身产业内部发展的效率问题,不能通过有效融资的方式借助于上市公司的影响力促进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由于经济林整体产业内部未能有机整合,经济林各产业普遍效率低下。有学者以2014—2016年木本粮油加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这类公司位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融资效率普遍较低,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7]经济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公司融资是必由之路。不解决融资效率问题,经济林产业难以提升。因此,可以通过抓住关键部门,利用高效融资来促进经济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8]从不同角度研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指明融资效率提升的发展路径,可促进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一)融资效率

研究经济林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应充分考虑效率的基本内涵。所谓效率,可界定为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或将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以此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求。与此对应,融资效率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1)经济主体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2)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下,资源在进行转化时,不影响任何利益相关者的状况,即“帕累托最优”;(3)制度的安排效率,即经济主体在现有制度的管理下所展现的配置效率和自身效率。关于融资效率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从获取资金能力角度,研究筹资所耗费的成本与涉及的风险;另一是从使用资金角度,研究对筹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即在固定投入下,企业有多少有效产出。[9]经济林产业存在社会化程度低、难以规模化、生产周期长等不足,在进行融资活动时往往处于弱势,缺乏其他新兴产业在融资方面的优势,融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本文对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选择从使用资金角度出发,探讨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能力。

(二)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

经济林产业为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林业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迄今为止,我国未对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进行明确界定,加之上市公司经济业务存在重复与叠加,造成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属于经济林产业时缺乏统一的标准。按照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以及对于经济林的相关定义,即生产木本油料、调香料、工业原料、果品、森林食品、茶叶、药材及其他等八类的林业,依托经济林资源从事各种生产和服务的上市公司的集合定义为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其中,《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分类标准。具体的分类方法如下:当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50%,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50%时,如果某类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30%,则将该公司划入此类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否则,将其划为综合类。由此可以界定,截至2019年底,深沪两市A 股中共有17家上市公司属于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2018年4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为准,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中从事制造业的为14 家,占82%;农、林、牧、渔业的为2 家,占12%;批发和零售业的为1家,占6%(图1)。可见,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以制造业为主,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则相对较少。

(三)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由运筹学家A.Charnes、E.Rhodes 以及Copper 提出,其基本原理为将多个输入及其所对应的输出作为一个评价决策单元(DMU),运用特定算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评价该决策单元是否有效以及是否位于“ 生产前沿面(Production frontier)”上,也就是帕累托最优解所构成的面。投入量为一固定值时,产出量可能为条件内可获得的最大值,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是有效的决策单元,无效的则位于“生产前沿面”内。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本文融资效率的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财务的微观视角。由此按照确定的上海与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属于经济林产业17家上市公司,确定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的投入与产出指标(表1)。[10]

表1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投入与产出指标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要求所输入数据均为正数,根据表1 计算的投入指标数据均为正数,而产出指标中则出现不少负数,因此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其中,xij与分别表示处理前后的指标数值,min(xj)与max(xj)分别为第j列的最小与最大值。

二、样本分布与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分布

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分布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表2),其中山东和新疆分别有3家,广东和河北分别有2家,安徽、湖南、河南、甘肃、北京、海南、吉林分别有1 家。可以看出,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分布较为分散,传统的农林业大省河北、湖北等省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少。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江苏等地区,虽然有涉及经济林产业,如经营油茶、调香料等产品业务,但由于公司发展规模较小,效益不够显著,达不到上市的要求。由表2可见,我国每个地区的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数量相对偏少,经营业务分散,不能形成区域优势,无法通过产业集群效应开拓市场,提升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此外,由于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属于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对经济林产品的依赖度较大[11],这就导致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一般分布在生产原料供应相对丰富的地区。

表2 样本分布

(二)描述性统计

统计2015—2019 年5 年间经济林产业17 家上市公司的投入与产出指标(表3),用以代入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表3 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投入与产出指标平均水平的描述性统计

投入指标包括资产总额(X1)、资产负债率(X2)和营业成本(X3)这3 个与融资规模、结构等相关的指标:

(1)资产总额反映融资规模,为企业的日常运营以及各项业务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从17家公司的资产总额来看,海南橡胶最大,达到134.3亿元,洽洽食品最小,仅具有2.94亿元。大多数公司维持在10多亿的规模,说明近年来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其他行业大型上市公司规模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结合公司资产抵押价值和内部积累相关指标来看,资产抵押均值为43%,处于中等偏下。从公司内部累积能力看,未分配利润占资产总额的均值仅有4.5%,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下降,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信贷风险的考量,不愿意向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提供大额度信用贷款。

(2)资产负债率反映融资结构。17 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为31.01%,进一步证实债务融资能力较弱。当前大多数公司依靠股权融资,未能优化融资结构以积极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3)营业成本反映整体融资的效率。与自身经营规模相比,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整体融资代价较高,尤其是朗源股份和宏辉果蔬,融资利用效率较低。

产出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Y1)、总资产周转率(Y2)、每股收益(Y3)和营业收入增长率(Y4)这4个与融资利用水平相关的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内源融资的盈利能力。17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保持在9.59%左右,整体水平一般,但公司间差异较大。其中,香梨股份、宏辉果蔬与道道全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5%,而养元饮品、洽洽食品、国投中鲁、海南橡胶的净资产收益率为负,朗源股份、冠农股份、通葡股份、莫高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到3%,说明这些上市公司内源性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企业依赖外部资金输血,需要提升内源性融资水平。

(2)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利用率和经营质量。总资产周转越快,融资利用效率越高。除香梨股份、宏辉果蔬资产周转速度相对较快外,其他公司基本维持着较低的运营水平,资产变现能力较低,说明整个产业在存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下对已有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

(3)每股收益体现股权融资所筹集资本能否为股东谋利,反映公司的盈利与成长能力。除养元饮品、洽洽食品、国投中鲁、海南橡胶每股收益为负外,17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平均水平为0.62,整体水平尚可,道道全每股收益达到4.6元,股权融资利用水平最高。

(4)营业收入增长率反映对资金的运用所带来的收益增长水平。近年来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加,尤其是冠农股份和通葡股份增长速度较快,整个产业处于规模报酬快速递增阶段。即便如此,17家上市公司中仍有8家营业收入增长率均值为负数,说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公司牺牲了自身的收益,不惜以亏本的方式换取市场的发展。一旦这种快速的扩张出现资金链断裂,必将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总之,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内源性融资能力水平较低,外源融资更倾向于股权融资,债务融资较少。优序融资理论指出,融资结构依次为内源、债务、股权融资,可见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现有的融资结构与优序融资理论相悖。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大大降低了融资使用效率,削弱了公司盈利能力。在整体产业处于规模报酬快速增长的阶段时,各公司更需要增加债务融资规模,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同时提升内源性融资能力,以应对产业快速扩张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融资效率计算与实证分析

(一)技术效率

技术效率衡量的是综合效率,反映企业的资金配置能力以及使用效率。对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计算结果如图2 所示,对数据整理排序后发现上市公司道道全的技术效率最高,表明该公司的资金运营水平较高,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金资源以实现产出最大化。除道道全以外,养元饮品、通葡股份、莫高股份以及深深宝A的技术效率均长期高于平均值,冠农股份、海南橡胶、中葡股份长期低于平均值,说明其在融资资源利用和运营管理方面效率偏低。

根据图2的计算结果进行技术效率比较,2015年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中有8 家企业的技术效率为1,占比为47.06%,2016 年时最多,达到9 家。2016 年后3 年资金配置能力以及使用效率起伏较大,呈现不稳定状态。

图2 2015—2019年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测度

(二)纯技术效率

纯技术效率是技术效率剔除掉规模效率影响后得到的企业对现有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对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的纯技术效率测度结果如图3所示。通过纯技术效率比较可见,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整体纯技术效率较高,共有承德露露、好想你、道道全以及养元饮品4家上市公司5年内纯技术效率均为1,说明这4家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资源,达到最大产出能力。中葡股份虽在2018年纯技术效率达到1,但其余4年内的纯技术效率均低于平均值,说明其他年份资金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融资运营效率发展水平不够稳定。从上市公司5 年来整体的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技术发展不断趋于优化,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正逐步得到提高,但融资运营能力仍需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3 2015—2019年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

(三)规模效率

规模效率分析可以帮助上市公司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对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测度结果如图4所示。通过规模效率比较可见,我国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规模效率的整体水平处于中上,2015—2017 年3 年间17 家企业规模效率达到1 的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50%,但2017 年呈现极速下滑,仅2 家达到1,2018年后虽然有所上升,但未能恢复到2017年前的水平。

图4 2015—2019年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规模效率

在17家上市公司中,道道全的规模效率最高,说明道道全的生产规模接近于最优规模,冠农股份以及海南橡胶的规模效率连续四年低于平均值,说明其现有产业发展规模较为不合理。5 年来17 家上市公司规模效率持续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并不多,可见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由于受自然力的影响,规模效率水平发展并不稳定,各上市公司会结合经济林产品每年的收获情况不断调整生产规模。

(四)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由融资引起的生产规模变化以及因生产规模变化而导致的产量变化关系,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以及不变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表明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达到最佳规模;规模报酬递减则相反,说明生产规模过于庞大,生产效率低;规模报酬不变表明企业生产规模处于最优状态。图5 为2015—2019 年17 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规模报酬比较情况。

由图5可知,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2015年和2016年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的上市公司数量变化较为稳定。2015—2017年,规模报酬不变的上市公司趋于均衡,投入量与产出量相对合理,而2018—2019年规模报酬递减的经济林上市公司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5年间尤其以冠农股份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最为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了公司内部管理、资金使用与运营效率等因素影响,导致各要素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难以协调,使得公司融资效率大幅度降低。

图5 2015—2019年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规模报酬比较

四、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风险投资、票据贴现等融资渠道,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较多,一些创新的融资工具也丰富了企业的融资途径。企业可充分考虑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如企业规模等——选择适合其融资需求的融资方式。

经济林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的重要分支,在融资方面与林业产业相似。目前我国林业常用的融资模式是以政府政策性扶持资金为主、商业为辅,包含林权抵押、资产抵押等方式。根据《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我国林业资本市场的大多数建设资金来源于国家预算资金,占比均超过40%,国内贷款占比为10%左右,自筹资金30%以上。目前林业资金的大部分来源均为国家投入资金,以林业贴息贷款为主的国内贷款占比相当少,信贷融资形式单一。政府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也不能支持产业的高质量稳定发展,融资渠道的拓宽刻不容缓。

经济林产业同样具有林业产业在生产经营方面长期性以及收益不确定性的劣势,使得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获得商业贷款的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在进行产业评估时更倾向于向林业龙头产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产业进行融资。全国用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资金占林业完成投资额的49.46%,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资金为28.49%,在新增林业贴息贷款中,用于经济林建设的只占29.48%,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由于在经营、收益、规模上的发展劣势,很难获得必要的商贷融资。而且,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商业贷款规模小,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

(二)融资效率偏低

当综合技术效率的值为1时,说明企业整体的状态较好,对于投入的资金能够合理利用,得到较高产出,即生产发展的各个过程中都能够将资金有效融入。图6 为2015—2019年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情况,表明了综合技术效率测度5年间处于DEA有效和非有效状态的公司数量。除2015年外,效率非有效状态的公司数量均超过50%,2015 年也接近50%。17 家公司中,半数以上公司未能达到DEA 有效,充分说明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偏低,资金使用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情况。

图6 2015—2019年17家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

(三)规模不合理

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现有企业规模和管理经营的匹配程度的高低也影响着融资水平。通过规模效率与报酬分析可以看出,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生产规模不尽合理。从图4 规模效率比较中可发现,2015—2019 年整体规模效率均值呈现“V”型波动,2015—2017 年虽有下降但波动不大,2018 年由0.8 大幅下降至0.57。在整体DEA 有效的情形下,2018-2019 年也是超70%的上市公司处在非有效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不足,与生产规模的扩张和技术改进等的需求不匹配。融得资金使用率低,产生资金利用冗余。

规模报酬则更加凸显了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生产规模不合理的情况。2015—2017年处于规模报酬不变,即最佳规模的数量在50%左右,到2018年规模报酬递减的公司数量突增至15家,2019年虽有好转但仍有11家,说明整体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大于产出增加的比例,存在投入过度导致产出效率偏低,急需对上市公司生产规模进行调整,避免因资金浪费、使用效率低等原因造成规模不合理。规模的不合理迫使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一方面需要融资,另一方面又不断浪费较为稀缺的资本要素,从而使得融资问题更加恶化。

(四)金融机构支持度不高

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自身存在经济林产品培育周期长、易受病虫害影响等问题,加之生产管理不完善、产业布局分散以及从经济林的种植、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降低了整个产业系统的融资效率,抑制了经济林产业的转型升级。除国家财政投入外,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在获取外界各方融资时,由于公司自身发展的劣势,在风险评估时会被金融机构谨慎对待。以银行贷款为例,贷款期限一般为5年,而经济林周期可能在5~8年后才能进入丰产期。贷后管理中,银行仅能了解公司财务状况,而对林产等抵押物的情况难以精确评估。为此,金融机构为经济林产业提供资金的意愿程度不高,同时,由于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发展与创新不够,未能像对待通讯类、船舶类公司那样,针对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推出专项信贷业务服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金融机构对经济林产业战略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五)保险与抵押制度不健全

保险与林权抵押制度不健全也同样带来了经济林产业融资效率问题。林业生产经营保险可以投保用材林和经济林,经济林虽然包含在保险范围内,但保险条约中对承保面积和免赔范围都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例如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小于15亩免赔,超过15 亩部分赔付。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冲突,导致林业保险在我国的推广举步维艰。而林权抵押则存在法律不完善、林权价值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各项法律条文之间的出入,如《物权法》《担保法》等条文规定不明晰,导致林权抵押过程会出现较大风险,加之林权评估时会受到无统一与权威的评估标准、评估人员职业素养有差距等因素影响,增大了抵押融资难度,延长了融资周期,从而使得融资效率水平低下且不稳定。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1)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整体偏低。2015—2019年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均值虽均在0.5以上,但最高为0.805,最低为0.544;纯技术效率均值虽均在0.7 以上,但最高为0.919,最低为0.767;规模效率均值虽在0.5 以上,但最高为0.876,最低为0.57。存在投入和产出的剩余,使得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整体效率偏低。

(2)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大多呈现非有效状态。2015—2019年间有较多公司达到纯技术效率DEA有效,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没有达到DEA有效。在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方面,5 年间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处于DEA 非有效的状态的公司数量较多;纯技术效率方面除2017年有效状态数量大于非有效状态数量外,其余4年处于DEA 非有效状态的公司数量多于有效状态的公司数量。如2015年的通葡股份和国投中鲁两家公司,在最佳发展时期虽纯技术效率已达到DEA有效,但规模效率分别只有0.683和0.827,最终造成整体融资效率非有效。

(3)因规模报酬递减导致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表现不够稳定。2015—2018 年,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的公司数量较多,而到2018—2019年,规模报酬递减的公司数量激增,近年来发展的瓶颈问题愈发突出,由于公司内部管理、资本使用与运营效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经济林上市公司在融资投入管理与规模扩大上,未能协调好各要素投入的比例关系,要么由于资金不足形成产业发展的要素瓶颈,要么由于融资规模盲目扩张导致资金使用浪费,从而使得公司融资效率表现不稳定。

(二)政策建议

(1)优化融资结构

企业的融资效率会受到融资结构的影响,融资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融资效率的高低。我国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在融资结构方面,外源融资的比例远超过内源融资,与优序融资理论相悖,内源融资可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而在内源融资中,债务融资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优于股权融资。因此,在近年来产业股权融资逐步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已上市公司应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适度举债,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经营中调整、完善自身融资模式,调整内源融资比例,提高融资效率。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在获得资金、使用资金时,应制定合理、完善的规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需求,有序进行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而不是盲目筹资、随意使用资金,造成资金浪费。在资金获取方面,企业要结合自身,制定筹资计划后开展筹资行为;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对各项成本和费用的支出加大审核力度,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企业利润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做好各项调研,不盲目扩大规模。

(3)调整产业规模,优化治理结构

企业内部因素,如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技术条件等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低,也会降低企业对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近两年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公司较多,这说明公司在内部管理、决策过程中业务规模控制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水平下降,降低了融资效率水平。因此,通过合理的发展规模优化已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管理层、股东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完善财务制度与信息公开机制等,达到提升融资效率水平的目的。

(4)促进经济林产业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可以促进融资效率水平的提升。经济林在工业原料培育等方面都依赖种质资源、栽培技术、产品保鲜及开发等技术创新。因此,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需重视技术投入与研发,自主研发或者引进先进设备,掌握关键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交流。

(5)创造良好融资环境

政府在经济林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使经济林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国家应在扶持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发展方面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完善现有保险与抵押的法律法规,为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的各类融资提供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

此外,金融机构对经济林产业的支持力度小,也是制约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经营绩效,获得融资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政府应构建完善的经济林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加强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经济林产业公司的信贷支持,鼓励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林产业公司的信贷支持力度,向这类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性的补助等,降低融资风险,维护融资市场秩序,为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6)拓展融资渠道

融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同样影响着融资效率,为此,首先应当建立良好的信用评价体系。经济林产品种植与培育周期性长、资金回报慢等特点,导致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在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时有一定难度,所以金融机构应当针对我国经济林产业的融资难题,加大自身创新,突破传统融资模式,提供专项信贷服务,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便于经济林产业提升融资效率。其次拓宽融资渠道。随着经济林产业的不断发展,公司进入不同的生命周期,所需要的融资方式和融资需求都会随之改变,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将为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国家应支持经济林产业发行公司债券,鼓励经济林产业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或收购,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与规模效益。最后发展针对经济林产业的专项保险,适当放宽对承包面积与免赔范围的限制,让经济林产业融资获得更为可靠的保障。[12]

猜你喜欢

经济林规模融资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融资
融资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7月重要融资事件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