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土和历史

2020-11-09常利兵

文史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风土季风意涵

常利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俗语,其意涵向来也被视为不言自明、众所周知,以至于很少有人会从学理上去探究它的社会文化意义了。

近日,我读了日本学者和辻哲郎著的《风土》(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一书后,觉得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随口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风土人情”之类的话,原来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那么简单,而是有着极为丰富和复杂的历史意涵。作者在书中开篇即指出,风土是对某一地方的气候、气象、地质、地力、地形、景观等的总称,也就是常说的水土。但是,作者却认为不能把这些生存环境的要素看作是纯“自然”的问题,而是要当作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风土”问题来加以考察。由此,呈现了作者贯穿整个书中的意识就是“我们是在‘风土中发现自己,寻找相互连带中的自己”。“风土”现象是人类自我发现的一种方式,所以,“既没有脱离历史的风土,也没有脱离风土的历史”。

另外,在《風土》中,除了有关风土的理论建构外,作者花了大量篇幅详细的讨论了“风土”的三种类型:季风型,沙漠型,牧场型,并认为正是通过风土类型,才能充分把握具体个人的存在方式,也就是其特殊性。简言之,季风地带的人的特性因“潮湿”和“暑热”的特征而表现出的是“忍受”“顺从”的特性;沙漠型的人的精神构造则在“干燥”的风土中表现出的是“对抗性”“战斗性”的特性;而牧场型的人在“湿润”与“干燥”相结合的“绿茵茵”的风土中具有“明朗”“顺从”“合理”的特性。通过三种风土类型的比较分析后,作者认为,人们在自觉到“自我存在”的根源,并“欲客观表现”之时,其方式不单单受历史的制约,也受着风土的制约。实际上,正是风土的制约“最为鲜明地提供了人的自觉得以表露的优越性”,如,“牧场型的风土中理性之光最为灿烂”“季风型风土中感情的流露最为丰富”。

猜你喜欢

风土季风意涵
雨来了
风土视阈下的安部公房的异端者精神
户撒刀
万马奔腾
周作人的民间文化情怀
亚洲季风 原因、历史与效应
2009男色季风来袭
北京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