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元庆书籍封面设计互文性研究

2021-11-08邱紫荆张馥玫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互文装帧互文性

邱紫荆 张馥玫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2600)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涌现了一群书籍设计家,创作了许多新文艺书籍艺术作品,从而催生了书籍封面的创作,而陶元庆正身处中西方思潮兼容并蓄的背景下,设计出了富含民族性、不失时代性又兼具其个性艺术语言的书籍封面设计作品。考察陶元庆的现存书籍封面设计作品,通过其设计的封面和对应的书籍文本内容来探讨陶元庆封面设计的图像与文本内容的互文关系,了解陶元庆书籍设计思想,从而为今后的更多相关艺术创作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更多可能的发展途径。

一、互文性理论与书籍封面

“互文性”是文学研究领域的专有词汇,又被译作“文本间性”,一般指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早是由法国符号学家茱莉娅·克利斯蒂娃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在《如是》(Tel Quel)杂志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中提出这一概念,在汲取了结构主义的优点之上,更注重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而言,互文关系包含了对于特定意识形态即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回忆,以及对于文本作为素材所进行的改变与转换方式。后来由法国文学评论家罗兰·巴特提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①

互文性概念的产生反映出了各种文本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即在任何本文当中能或多或少能看到其他文本的影子。在书籍设计当中也有所体现,书籍封面作为文章最重要、最直观的视觉表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本的大体内容或想要向读者所传达的关键信息,这种图像与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可以更好地突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文章中心思想。书籍封面的互文性即封面设计(包括文字和图像以及封面三要素的整体设计)中与文章文本内容具有不可割裂、相互渗透的互文关系。

二、陶元庆封面设计的多元化风格

20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思想空前解放、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背景之中,伴随着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兴起涌现了一批最早的书籍设计家,其中就有陶元庆。陶元庆是我国现代书籍封面设计的拓荒者,开创了新文艺书籍以图案画形式作为封面先河,在我国的书籍装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陶元庆被誉为书籍封面设计“第一人”。

在当时如此新旧思想更迭的复杂环境下,1924 年陶元庆开始为鲁迅的书籍作品进行封面设计。著名装帧艺术家邱陵评价陶元庆的封面创作:“他在装帧艺术中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在鲁迅先生的引导下是具有创作上、艺术上和设计上的独创性的。”②陶元庆的设计并不是一味的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传承,也不是一味学习西方的“拿来主义”风格,而是将传统性和现代性交融甚好的同时也表达自己的独到文艺思想,博采众长,独具一格,在一众书籍封面作品中脱颖而出。

将陶元庆的书籍封面设计艺术特色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多元化艺术表现手法

陶元庆的书籍封面设计从《苦闷的象征》、《白露》运用的是夸张写意的手法来表达艺术风格,至《坟》、《朝花夕拾》等封面设计作品中则采用物像抽象化处理的艺术风格,《蝴蝶》在继承这种写意笔墨的基础之上运用线技法,更加追求流线型的表现手法,以及《彷徨》、《唐宋传奇集》等封面设计作品中还采用了木刻版画的手法来创作;

(二)兼具民族感与时代感

陶元庆学油画出身,书籍封面深受其绘画作品影响,同样注重中国民族传统与西方艺术形式的结合运用;

(三)兼具形与色

鲁迅评价陶元庆的书籍设计作品:“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③陶元庆在设计封面之前会先阅读全书,充分了解书籍的内容立意,从而进行高度提炼和概括、通过形象化的手法来进行封面设计,最终达到封面设计与文本寓意的完美融合,以此达到图案的准确性即深刻的寓意内涵。

其实陶元庆的书籍封面设计不受限于任何某种风格,他将中西方的艺术巧妙相融,形式和内容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的同时也不失中国文化的特有民族性格调,正如鲁迅所评价的:“和世界的时代潮流合拍的,而由并未梏亡我国的民族性”。④“为了达到内容和设计形式的统一,设计者必须对原著的内涵有深刻的了解,知晓著作者的文化心态及审美主体的审美标准。通过提炼书籍中的精神内涵,用美的形式使书籍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力。”⑤陶元庆多元化的个人艺术风格创作的书籍封面设计既具有相对独立性,背后所体现的又正是与文章文本相呼应的互文关系。

三、陶元庆封面设计的互文性

陶元庆现存的相关书籍封面资料并不多,从其与鲁迅、许钦文的书信往来和相关书籍等史料记载中可得出:其实《唐宋传奇集》的封面原本是为《莽原》所作,《一坛酒》是许钦文选用陶元庆的遗作作为封面画的,《无妻之累》的封面画也是选用陶元庆的遗作《吹箫人》等。受限于当时的环境影响,这种不论书籍内容选取封面画并直接套用书籍封面的形式并不少见,反映出了陶元庆的部分书籍封面与文章文本确实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关系,其所体现出的封面与文本的互文关系并不明显,所以此文章主要探讨的是陶元庆书籍封面与文本的重合关系。⑥

陶元庆一生的书籍封面设计历程虽短暂却成就辉煌,从1924 年创作的第一幅封面作品《苦闷的象征》开始直到1929 年逝世,短短四年时间创作书籍封面设计30 余幅,大部分是为鲁迅和许钦文的书籍所作。陶元庆与鲁迅通过书信形式讨论相关书籍装帧事宜,设计了7幅:《苦闷的象征》、《朝花夕拾》、《彷徨》、《工人绥惠略夫》、《坟》、《出了象牙之塔》和《唐宋传奇集》。许钦文作为陶元庆的挚友,其著作的装帧设计几乎全部都是由陶元庆亲自设计,其中包括:《故乡》、《毛线袜》、《鼻涕阿二》、《幻象的残象》、《仿佛如此》、《若有其事》、《蝴蝶》和《一坛酒》。陶元庆通过对书籍文本内容的充分理解,以高度形象概括形式来设计封面画进行阐释,其设计的封面画与文本形式、内容、风格等对应性的重合特点使书籍设计整体更加饱满和完整。⑦

许钦文在《鲁迅和陶元庆》一文中提道:“我国印新文艺书籍,以图案作封面,由鲁迅先生译的《苦闷的象征》开始。”⑧《苦闷的象征》(图1)是鲁迅于1924 年仅用不到20 天翻译自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的遗作。鲁迅与其“异国知音”厨川具有相似的人生哲学,对于批判当时社会上的资本主义、封建制度等落后的思想深感共鸣。陶元庆在这样一个饱含压抑的文本中得到启发,从而设计出充满夸张写意风格的封面画——一个披下长发的半裸女子,脚趾夹着三刺戟,舌头舔舐着三刺戟的尖头,双手别过背后,双眼紧闭。新颖的团扇形构图,封面仅用黑红两色,传统古代的残忍兵器三刺戟与现代化的表达形式相结合,寥寥几笔线条便勾勒出了该女子的绝望与压抑,正是文章中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反抗的具体化体现,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直观简洁地表现当时社会的一种复杂压抑的状态,表现了所谓的“苦闷的象征”,使封面画与文本内容呈现出了一种交会互融的对应关系,形象又抽象的封面画为读者提供了独特视野,也隐喻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达到书籍中图文的互文性。⑨

《朝花夕拾》(图2)和《坟》(图3)的封面设计从纯线条转而成为几何因素造型的表现形式,将物像抽象化,利用律动感的线条来表现文本意象。《朝花夕拾》是鲁迅1927 年出版的重要散文创作之一,各篇章内容层次分明,描述了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教育成长史,反映中国教育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一系列变化过程。陶元庆描绘的封面整体色调为暖色,由鲁迅题字的字体圆润,体现出温暖美好的一种童趣意境,对应文本内容的成长史主题内容。

图2 《朝花夕拾》封面,陶元庆,设计于1927 年

图3 《坟》封面,陶元庆,设计于1927 年

《坟》是鲁迅1926 年出版的杂文集,运用史笔引据事实来表达了其各种观点,体现了他不屈不挠于旧势力抗争到底的精神。鲁迅请求陶元庆为他设计《坟》的封面:“《坟》这是我的杂文集……可否给我制作一个书面?我的意思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⑩但陶元庆仍坚持自己的创意设计理念,也可看出互文性在书籍封面与文本之间的重要性。陶元庆根据书名“坟”的意象进行设计,描绘了在旷野里两个三角形的坟墩以及一个棺材头,整幅画都利用直线来表现物体,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荒凉寂静之意,营造一种压抑的死亡氛围,也与杂文中鲁迅对当时社会现状不满的观点所反映出来社会一片死寂的现象呼应融合。封面画与文本内容的完美融合所体现出的统一性是书籍设计中的完整性体现,通过封面图像来阐释文本内容,从形式到内容的高度统一,为二者之间的互文性体现。

结语

互文关系之于陶元庆的书籍封面设计是研究陶元庆书籍封面设计相关问题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籍封面设计作为交叉性研究领域,图像艺术与文本内容互相交融、互补渗透。陶元庆书籍封面作品以其特有的个人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现代装帧的代表作,其书籍封面图像具有文章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出一种互相借鉴、互相依存、相互阐释的互文关系,在重合互通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错位关系。

注释:

①吴胜男.新文学作品封面的“语-图”互文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②邱陵.邱陵的装帧艺术:装帧史论·装帧设计·写生作品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p107.

③鲁迅.《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我所要说的几句话》,《鲁迅全集》第3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版.

④鲁迅.《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我所要说的几句话》,《鲁迅全集》第3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版,p573-574.

⑤黄可.陶元庆与新文艺书装帧[J].读书,1980,(01),p151-154.

⑥光亚平.草露易晞[D].江西师范大学,2012.

⑦古梅芳.陶元庆的绘画艺术与装帧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⑧钦文.《鲁迅日记》中的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p84.

⑨刘娟绫.现代书籍封面的兴起——论陶元庆对民国书籍封面设计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⑩《鲁迅文集全编》编委会.鲁迅文集全编 (全两册)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p2306.

猜你喜欢

互文装帧互文性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分析
传统诗文中的互文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纪念币装帧卡收藏价值日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