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中国古典文学的聚宝盆
2021-11-08广西谭延桐
◎文/广西·谭延桐
编教材也可以流芳千古
古籍浩繁。若是精力十分有限,如何才能在浩繁的古籍中感受到奇文瑰句的光辉?这大概是每个读书人都在关心的。于是《古文观止》便脱颖而出。完全可以这样说,《古文观止》手中紧紧攥着的,都是闪烁着异彩的文化宝石。这样的宝石可谓价值千金,甚至价值连城。
今天,我们必须要感谢《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和吴调侯二位。吴楚材是清代学者,吴调侯是吴楚材的侄子。他们二人的共同点,便是饱览经典——要读多少经典,才能选出这样一本书啊——但皆因不宜仕途而埋没民间,长期从事私塾教学,博览、教学之余,便合编了《古文观止》,因此而留芳后世。
《古文观止》的成书时间,大约是在康熙年间,具体地说便是1694年之前。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古文观止》的雏形,只是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俩为了给童子们讲授古文而编写的一些讲义。因为每年都要讲授,他们对古文的理解和见解也便越来越深,讲义也越编越精,以致有“好事者手录”而去。因为看的人多了,便有人说,读后确有“观止”之叹,便劝他们“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听了之后,他们觉得是有道理的,因此才“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书稿编好之后,便寄往归化,即如今的呼和浩特市,请名臣吴兴祚审阅并斧正。吴兴祚披阅数遍,以为此书于初学古文者实在是大为裨益,便捉笔作序,且“亟命付诸梨枣(旧时刻书制版多用梨木或枣木,故以“梨枣”作书版的代称)”,因此而有了《古文观止》最早的刻本,再后来,就慢慢地流传开来了。
《古文观止》所收录的篇章,自东周至明代,共222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散文,也有少量的骈文和韵文。《古文观止》之所以嵌入了“观止”二字,意思是说,选入书中的都是名篇,您读着读着,就会禁不住停下自己的阅读而吟咏再三,咀嚼再三,回味再三。就像美景次第出现,总会让人流连忘返一样,不可匆匆离去。
在《古文观止》里转来转去
读《古文观止》,帝王的求贤若渴,臣子的献计献策,外交家的唇枪舌剑,纵横家的雄辩高论,以及奢靡宏伟的宫室,硝烟弥漫的战场,落英缤纷的乐园,惬意畅快的宴饮……应有尽有。
其中很多篇章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过秦论》《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陈情表》《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滕王阁序》《陋室铭》《阿房宫赋》《师说》《捕蛇者说》《岳阳楼记》《石钟山记》等等。感觉,就像是无意之中又见到了许多的老朋友,顺便感叹一声:老朋友安在。
二吴对《古文观止》的编选,是从《左传》开始的。先秦文学所占的分量,在《古文观止》里自然是非常大的。汉代所选的篇目,大多来自《史记》,由此可见二吴对《史记》非常偏爱。唐宋时期,我们所熟悉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等,尽在其中。所选散文,或写人,或叙事,有议论,有寓言……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其中的十三篇韵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杜牧的《阿房宫赋》等,则是工于描绘,虽用韵语,但又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因此而“极声貌而穷文”,而让人尽情去领略声情之美。
总体上来说,二吴的编选,所侧重的是先秦、两汉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而两晋六朝和明代的散文则放在了从属地位。有重有轻,很显然不是有所偏好,而是当时散文的情况确确实实就是这样的。
二吴的评注,或是从句法入手,或是从用字入手……分析得都是颇有意思的。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二吴是这样评注的:“通篇共用二十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有时,二吴的评注也从人物的身世或境况入手,带有明显的“比较文学”的意味,如《史记·屈原列传》中的:“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似《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禁唏嘘欲绝。要之,穷愁著书,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宜其忧思唱叹,低回不置云。”
那么多的精彩
不难看出,《左传》是二吴最最倾心的一部书,因此,由他们编选的《古文观止》也便从中选得最多。同样不难看出,二吴从《左传》所选的《季梁谏追楚师》《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子产告范宣子轻币》《晏子不死君难》等等篇章,也确确实实是体现了《左传》非凡的文学价值。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共选了81篇,也是大体上能代表他们各自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色的。如《过秦论》《治安策》等,充分地显示出了贾谊在议论时如江河一般的才华横溢,如汪洋一般的辟阖;《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则让我们看出了诸葛亮闪光的忠贞;情景交融、立意高远、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的《岳阳楼记》,则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范仲淹的从容、深沉、飞扬以及“撇过岳阳之景,专写览物之情,引起忧乐二意,又从忧乐写出绝大本领”的文学个性。
书信,若是写得好了,自然也是可以成为名篇的。《古文观止》里所选的19篇书信体散文,各有角度,各具特色,并且声情并茂,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应酬之作。不仅如此,有的绝对是曾经影响了一个朝代的重大决策的,比如秦朝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围绕着总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正反论证,利害并举,理足词胜,雄辩滔滔,充分地说明了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因此而打动了秦王嬴政,并使他收回了逐客的王令。
北宋散文家曾巩曾奉父亲之命,写信敦请欧阳修为自己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收到信后不久,欧阳修便写好了《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收到之后,便写了《寄欧阳舍人书》,以表感谢。因此,曾巩的《寄欧阳舍人书》,实际上是一封感谢信。这自然不是一封普通的感谢信,因为在信中,曾巩除了对他的老师欧阳修表示感谢之外,还通过分析铭志的作用以及流传条件进一步地论述了“立言”的重大意义,阐发了“文以载道”的主张,并且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明代散文家茅坤在其《唐宋八大家文钞》里谈到《寄欧阳舍人书》一文时是这样说的:“此书纡徐百折,而感慨鸣咽之气,博大幽深之识,溢于言外。”
李白就是李白。李白在他的写给韩朝宗的自荐书《与韩荆州书》里的表现,最是豪放倜傥,毫无乞怜之态,只是坦荡、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的一种绵薄的心愿。文章的开头,李白借用天下谈士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语,赞美了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的高风。接着毛遂自荐,介绍了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等,进而表现了李白的“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抱负和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由古及今,渐次道来,顿挫跌宕,发人深思。《与韩荆州书》不仅用典故得体,而且给我们捧来了不少的文中锦绣,比如“龙蟠凤逸”“颖脱而出”“扬眉吐气”等。特别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如何去自荐,确有启示。
杂记,一般的文学选本是不怎么重视的,而《古文观止》却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仅是杂记就选了27篇之多。这些主要是写景的杂记,自然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柳宗元的杂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托物言志,融情于景,清丽自然,别开生面,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寄寓了柳宗元因参加唐宋古文运动而失败、遭到政敌迫害,被贬到永州当司马的悲凉遭遇。静静的描绘中,自有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既有画面美也有音乐美的美文,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无论有多少,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是其中的最美者之一。然而,这样的美,却是欧阳修被贬到安徽滁州做知州期间创造的。滁州一带的幽深秀美的景色,滁州百姓的祥和安乐的生活,作者在山林中与民游赏宴饮的乐趣,尽在其中。句句是记亭,又句句是写政绩,句句是抒发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其中却包含了很多的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了一个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的背后实在是隐含了不少难言的苦衷……年方四十,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无不是在表明欧阳修其实是在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格调清丽,音节铿锵,因此而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一次炉火纯青之美。
祭文,《古文观止》里也是有的。最最感人,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祭文珍品的,自然要数清代文学家袁枚的《祭妹文》。袁枚的这篇祭文,从兄妹之间不可替代的关系着眼,选取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梦,因此而对其妹袁机的一生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渗透了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之情。文中所记述的袁机在家中扶持母亲、办治文墨、明经义、谙雅故等等细节,充分地表现了袁机的德能与才华。所写虽是家庭琐事,却描述得如影历历,憬然赴目,让人潸然。难怪近代著名学者王文濡在其《清文评注读本》里曾说:“韩昌黎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立。”
总而言之,被《古文观止》所悦纳的种种文本,都是经过时间的大浪一再淘洗最终胜出的,无一不是散文中的精品,无一不是情真意切的范本。一卷在手,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整体观,自然马上就形成了。因此,在谈到《古文观止》时,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在文学上的影响,《昭明文选》和《古文观止》,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古文观止》的缺陷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选本都是有缺憾的。《古文观止》自然也是。在我看来,《古文观止》的缺憾,绝对是不该出现的。
《古文观止》的最大缺憾在于,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等先秦诸子的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文字,竟然完全是空缺,这是其一。其二,对叙事文重视不够,所选文字大多都是议论性质的文字,不知道这与明清的科举考试只考议论文不考记叙文有没有关系。其三,南北朝时期只选了一篇,金元竟是阙如……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古文观止》的尊重和赞美,热爱古典文学之人,应该走到哪里就把《古文观止》带到哪里,且观,且止;且歌,且泣;且感,且悟……便会醉在其中,乐在其中。此之乐,既是读之乐,也是生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