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croRNA-34a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2021-11-08赵艳丽张家新王人颢刘志毅田子路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浸润性靶向阴性

赵艳丽,刘 钊,张家新,王人颢,刘志毅,田子路,刘 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到2030年,我国的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预计达到23.4万,而因患乳腺癌致死的人数将达到7万人以上[1]。据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的最新报道称,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仍为最高[2],因此,对于寻找乳腺癌的特异分子指标尤为重要。microRNA(mi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结合抑制其表达,进而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3],由此miRNA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是对miRNA功能深入研究的开端[4-5]。目前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中都发现miRNA的表达异常,认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6]。miR-34基因最早被发现于秀丽隐杆线虫中[7],miR-34a可以靶向和调节Fra-1、LMTK3、Bcl-2、Notch等许多乳腺癌病人体内的基因,提示miR-34a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可能有关,miR-34a的失活或缺失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因此,研究miR-34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为乳腺癌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诊为乳腺癌并实施手术治疗的67例病人的标本组织,其中非浸润性癌5例、浸润性癌61例和特殊类型癌1例;根据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TNM 分期标准,临床分期分为Ⅰ期24例,Ⅱ期32例,Ⅲ期10例,Ⅳ期1例。

1.2 技术路线 以确诊为乳腺癌的67例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qRT-PCR检测miR-34a的表达,最后检测miR-34a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1.3 标本收集 根据术前彩超结果,疑似乳腺癌者,取肿瘤组织以及相应的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正常组织,放存液氮中,病理结果确诊后,舍弃不能入组者,入组标本置入-80 ℃冰箱冻存,同时记录临床资料备病理査询和后续统计分析。入组标准:(1)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乳腺癌;(2)临床病理资料完整;(3)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4)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及靶向治疗。排除标准:(1)手术病理非乳腺癌;(2)临床病理资料不完整;(3)术前已经行新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及靶向治疗。

1.4 方法 Trizol一步法提取RNA,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量RNA的纯度,采取纯度比率在1.8~2.0之间的样本进行逆转录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U6作为内参对照,ΔCt=Ct(miR-34a)-Ct(U6),ΔΔCt=ΔCt(乳腺癌)-ΔCt(正常组织),利用公式F=2-ΔΔCt计算得出组织中miR-34a的差异倍数。

三阴性乳腺癌判断标准: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呈阴性的乳腺癌,其中HER-2阳性定义为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3+或ISH检测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和配对设计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乳腺组织中miR-34a的表达 比较2-△Ct癌和2-△Ct正常组织,其中ΔCt癌=[Ct(miR-34a)-Ct(U6snRNA)]癌,ΔCt正常组织=[(Ct(miR-34a)-Ct(U6snRNA)]正常组织,癌组织的中位数0.042,四分位间距0.024~0.095;正常组织的中位数为0.114,四分位间距0.058~0.155;乳腺癌组织中的miR-34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t=4.26,P<0.01)。

2.2 miR-34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联系 年龄、性别、月经状况、PR水平、Ki67表达与HER-2水平对病人癌组织miR-34a的表达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R水平、是否三阴性对对病人癌组织miR-34a的表达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肿块直径≤2 cm组的表达高于直径>2 cm组(P<0.05),淋巴结无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有转移组(P<0.05),非浸润性组的表达高于浸润性(P<0.05),Ⅰ期和Ⅱ期组的表达均高于Ⅲ+Ⅳ期组(P<0.01),ER阳性组的表达高于阴性(P<0.01),三阴性组的表达低于非三阴性组(P<0.01)(见表1)。

表1 miR-34a 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M,(P25~P75)]

续表1

3 讨论

乳腺癌早期多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晚期癌细胞可发生远处转移,引起多器官病变,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找到有效的检测指标,为治疗提供依据,可以延缓病人的生命甚至达到治愈。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分子被发现,研究报道几种特定的 miRNA可以作为潜在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8]。肿瘤抑制因子p53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因此也一直作为研制抗癌药的靶点[9],肿瘤抑制因子p53可以直接调控miR-34a[10],并且研究证明miR-34a是可以通过靶向调节与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相关的一系列基因,在决定细胞命运中起关键作用[11]。因此,miR-34a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指标,为乳腺癌在临床中的诊断及治疗进提供依据。

本研究中,miR-34a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ER及三阴性表达有关(P<0.05~P<0.01),表明miR-34a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并且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和依据,甚至是靶向治疗提供分子基础。miR-34a在男、女中表达出现明显差异,但由于病例数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为后续实验提供实验思路,分析男性、女性乳腺癌病人中miR-34的表达情况,从而找出性别中表达差异,为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浸润性靶向阴性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