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词学理论简析

2021-11-07周玲

现代科教论丛 2021年5期
关键词:词学李清照

周玲

摘要:面对唐诗的突出成就,宋人不仅大量进行词的创作,而且在理论上为词张目,抬高词的文学地位,使其成为能与唐诗并肩而立的标志性文学体裁,由此形成宋代词学的雅化理论。苏轼的诗词一家理论到了北宋后期,受到以李清照为代表的重词之传统和本色一派的批评。李清照坚持词的音律性,再辅之以更为细致的审美要求,对词的审美特点进行了更为具体和深刻的阐述。她的雅化理论进一步奠定了词在宋代文坛的突出地位,为词最终能与唐诗比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李清照;词学;雅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1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宋代词的创作大家和理论大家应该从苏轼说起。苏轼的词学理论是从文学性的角度认识词的文体特点,他在理论上强调诗词一家,而他自己也是力求以此出发进行创作的。《王直方诗话》说“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42引)晁补之(字无咎)和张耒(字文潜)都是苏门四学士,他们评价秦观和苏轼的诗词,指出苏轼作词类诗。诗歌应是阔大庄重的,词应是柔媚婉丽的,所谓“诗庄词媚”,正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看法。对苏轼诗词一家理论并不认同的作家也不少见,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可说是重词之传统和本色的一派。李清照博雅文艺,尤其工词。她的词学雅化理论主要集中在批评专篇《论词》里。这篇《论词》在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3和魏庆之《诗人玉屑》卷21均有录。(本文所论均引自《中国历代文论选》所引《海山仙馆从书》本《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3)李清照的词学理论可谓是婉约词派的代表性理论。她在《论词》中以词“别是一家”(另成一家,与诗不同)为核心命题,阐释了词与乐的关系,词与诗的不同,词应该具有哪些审美特点等。李清照为代表的理论坚持词别是一家,词自有本色。李清照反对苏轼的诗化词学理论,主张词的雅化必须严格区分诗词界限。如果说苏轼是从词的文学性出发高屋建瓴地为词张目,李清照则是坚持词的音律性,再辅之以更为细致的审美要求,从而对词的雅化进行了更为具体和深刻的阐述。

既然诗词有区别,李清照就要首先回答为什么诗词不同。她在《论词》中给出答案是从词与乐的关系上来讲的。不同于苏轼强调词与诗一脉相传,她首先讲述了天宝年间艺人李八郎“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的故事,点明词的起源在于乐,词的动人魅力首先必须合乐。她解释了词自唐代产生起就与音乐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合乎音律,严格遵守音律的要求,是词与诗的主要不同之处。

李清照在《论词》中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她认为诗文的声律只讲平仄(平侧)即可,词协音律却要讲究字配五声,即把字音的平、上、去、入和音乐的宫、商、角、徵、羽五声相配,一般是上平声配宫,下平声配商,入声配角,上声配徵,去声配羽。她指出词还要分六律,即如古代音乐中的十二律吕。我国古代音乐一般是从某标准音高起,把一个音级按三分损益法在一个八度内分成由低到高的十二个半音,即成十二律吕,分别命名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奇数为六律,偶数为六吕。担当标准音的律吕不同,乐音的调高和调式也不同。李清照認为五声(宫、商、角、徵、羽等)要随宫调的不同而变化,而要使歌词的字音吻合音律,就必须根据乐曲不同的调高灵活变化五声。古人用十二律吕和五声及变宫(宫的半低音)、变徵(徵的半低音)相配相乘,可以得出调高不同的调式有84种。可见词要讲究五声六律,其声律多么复杂。不仅如此,词还要讲究五音,讲究清浊轻重。五音指按声母发音部位区分唇、齿、喉、舌、鼻音;清浊轻重指发音时声音送气与否、带音与否等形成的字的阴阳声。这样一来,词的声律要求就很严格了。

词在唐及五代,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隋唐时燕乐兴起,这是源自北朝尤其是西域少数民族的新兴乐曲。北朝时,鲜卑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了琵琶、箜篌、羯鼓等西域乐器演奏之乐,西域音乐和中原音乐交融渗透,形成了与南朝清乐不同的北乐。隋唐时,朝廷对这些北方音乐进行改造,统称燕乐。到唐玄宗时,燕乐曲调丰富,演奏乐器众多,旋律节奏变化多样,齐聚海内音乐,广受人们喜爱,由此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继先秦雅乐、六朝清乐之后的又一大代表性音乐体系。燕乐的广泛流传需要歌词的配合,于是“词”这一新的文学体裁顺势而出。燕乐的广泛流传孕育了词出现的音乐环境,同时燕乐丰富多样的旋律曲调形成了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特点。千姿百态的燕乐曲调形成了体式各异的词调,也就形成了词不同于诗歌的词牌。李清照强调词与音乐关系密切可谓慧眼如炬了。

但是词的创作如果一味遵守严格的声律要求,可能会反过来因为声律而损害词句的意思甚至整篇内容。元代时候的词作家和理论家张炎在《词源》中曾记载其父作词改字以协音律的例子:“(先人)又作《惜花春起早》云:‘琐窗深’,深字意不协,改为幽字,又不协,改为明字,歌之始协。三字皆平声,胡为如是?盖五音分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故平声字可为上、入此也。”“深”字属清音,齿音,与音律不协,所以改为“幽”字;“幽”字属浊音,但为舌音,又不协;最后改为“明”字,属浊音,又属唇音,才协音律。但是词句的意思却在这一改再改中大相径庭。

她写这篇《论词》时尚处于北宋时期,词的创作正处于繁盛中,词作家蔚为大观,但她首先从音律的角度来品评作家:柳永“变旧声为新声”,是属于协律的;而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虽学富四海,但所作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王安石、曾巩,文章可比西汉,但“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更是不合格了。令人瞩目的是,为了强调词与音乐的关系,李清照直接称呼词为歌词。这一点倒是和词的产生相一致了。

是否协音律的词作就是好词呢?李清照提出了其它的审美要求。这里包括高雅、浑成、情致、典重、故实、有铺叙等。高雅强调词要语言含蓄,格调高雅,显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李清照批评颇富市民气息、露骨写艳情的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主张词应象南唐君臣般“尚文雅”。浑成指讲究词作全篇的整体意境美,如张先有“张三影”之美称,宋祁被美誉为“红杏尚书”,都是工于炼句而得名,但李清照认为他们“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是名家?!”(其实李清照自己可能也没想到后来她也因为词作中的佳句,人称其为“李三瘦”。)情致,则指词要善于抒发离情别绪,柔肠百转,思致缠绵。秦观词善于抒发宛转情思而得李清照首肯。典重指词的风格典雅沉着,她认为贺铸词缺少这一审美特点。故实是用典故,必须贴切自然而不堆砌。如果用典太少,如秦观词,就如贫家美女,即使极其艳丽,也缺少富贵气;相反如黄庭坚词用典较多,但不贴切,也是美玉有瑕,价值折半了。铺叙则指层层深入的表现手法,晏几道词多为小令(《小山词》存词260首,仅有3首长调,其余均为小令)篇幅短小,缺少层层深入的表现手法。李清照从音律角度肯定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虽知词“别是一家”(和诗不同),和苏轼、王安石、曾巩等不同,但也指出这四人不能具备以上所说的审美要求,各自有问题存在:“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非不妍丽,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从李清照的批评来看,词的创作在北宋中后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一大批的词作者,也使得她能够从各家那里总结出词雅化的具体要求和审美经验,从而对词在北宋文坛的标志性文体地位进行了巩固,是宋代词学雅化理论的又一代表性宣言。李清照之后,词至南宋,既有辛弃疾承继苏轼豪放之风又有姜夔、吴文英等人发扬清空高雅的婉约传统,出现了大量以“雅”命名的词集,例如《乐府雅词》、《复雅歌词》、《紫薇雅词》、《书舟雅词》、《宝文雅词》、《风雅遗音》等等。重音律一派的词学理论也随着姜夔等人的创作流风甚远。

词在宋代终于完成了雅化的历程,尤其是李清照这位词作巨匠和她代表性的词学理论建树颇多。虽然雅化的词在元代难以为继,散曲和杂剧因其通俗性更为大众喜爱,但这也使得词终于凝定为两宋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宋人终于有了可以比肩唐诗的文学体裁。

参考文献

[1](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 (后蜀)赵崇祚编,李保民等注评.花间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 方智范等著.中国词学批评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 马兴荣著.词学综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9.

[6] 李定广,陈学祖.唐宋词雅化问题之重新检讨[J].湖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7] 谢永芳.宋代学人词刍议[J].文艺研究,2009(10).

作者简介:周 玲(1971—),女,安徽金寨人,济南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词学李清照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性格刚烈
论张惠言的易学与词学思想分析
试论宋代女性词成就
词学胜境
词学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