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地区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效果调查研究

2021-11-07马海丽殷春秦占毅

防护林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

马海丽 殷春 秦占毅

摘 要 通过在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区和对照区建立临时标准地,调查树下黄斑星天牛死亡成虫数、刻槽数、3龄以下活幼虫数、3龄以上活幼虫数、羽化孔数等,进行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药+树冠喷药”有机结合的防治措施可使树下黄斑星天牛死亡成虫率达到52.1%,刻槽减退率达到89.1%,3龄以下幼虫减退率达到94.3%,且防治效果不受限于天牛重度、中度、轻度发生区。

关键词 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死亡成虫率;减退率

中图分类号:S763.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5.017

Abstract The number of dead adults under the tree,the number of grooves,the number of live larvae below 3rd instar,the number of live larvae above 3rd instar,the number of emergence holes,etc. were investigated by establishing temporary standards in the chemical control zone and the control zon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runk injection + canopy spray”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of Anoplophora maculatus can make relative to the dead adult rate under the tree reach 52.1%,the groove reduction rate reach 89.1%,and the larvae below 3rd instar decrease. The rate reach 94.3%,and the control effect is not limited to areas with severe,moderate,and light occurrences of Anoplophora maculatus .

Key words Anoplophora maculatus; chemical control;mortality rate of adults;decline rate

甘肅省敦煌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39°53′ N,平均海拔1 138 m,四周被沙漠戈壁包围,平均年降水量39.9 mm,蒸发量2 486 mm,平均无霜期164 d,全年日照时数3 294.6 h,年均日较差17.7 ℃,是典型的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1]。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杨树(包括小叶杨、大官杨、钻天杨等)是本地区农田林网的主要构架。21世纪初在林业重点工程、四旁树等方面主要推广栽植新疆杨、银新杨、胡杨,基本形成了“杨树主内,新疆杨主外”的农田林网的格局。2004年敦煌首次发现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危害,至今已有16年时间,根据最新普查结果显示,发生面积为

966.7 hm2,且主要发生在党河以西的乡镇和月牙泉镇,部分重度发生区幼虫虫口密度可达30头 株-1以上。随着黄斑星天牛的不断扩散蔓延,截干更新、混交林营造等措施在各镇相继开展,但由于敦煌生态的脆弱性和虫害发生面积大以及易产生防治死角等因素,全市防护林网的生态屏障功能呈现逐步衰退的态势。

做好黄斑星天牛防治效果评价、构建“敦煌黄斑星天牛防控模式”是科学防控黄斑星天牛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也是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本研究对黄斑星天牛防控中所采取的“树干注药+树冠喷药”有机结合的化学防控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旨在进一步指导本地区今后的黄斑星天牛防控工作。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10%的吡虫啉乳油(河北德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用于树干注药防治黄斑星天牛;3%的噻虫啉微囊悬浮剂(江苏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8%的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重庆中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用于3次树冠喷药防治黄斑星天牛。

1.2 试验方法

重度发生区为七里镇杜家墩村八组的杨树林分,胸径18~21 cm,有虫株率为41%,且在2020年4月20日进行了树干注药和6月18日、7月18日、8月18日进行3轮次树冠喷药的黄斑星天牛虫害木。

中度发生区为月牙泉镇合水村三组总干渠边的杨树林分,胸径18~21 cm,有虫株率为17%,且在2020年4月20日进行了树干注药和6月18日、7月18日、8月18日进行3轮次树冠喷药的黄斑星天牛虫害木。

轻度发生区为月牙泉镇中渠村二组的杨树林分,胸径18~21 cm,有虫株率为9%,且在2020年4月20日进行了树干注药和6月18日、7月18日、8月18日进行3轮次树冠喷药的黄斑星天牛虫害木。

对照为月牙泉镇月牙泉村一组片林内的杨树林分,胸径18~21 cm,有虫株率为59%,且未采取任何防治技术措施的黄斑星天牛虫害木。

1.3 调查方法

2020年8月30日,在落实了树干注药和树冠喷药技术措施的黄斑星天牛重度、中度、轻度发生区(以下简称防治区)和未进行任何防治技术措施的林区(以下简称对照区)各设立临时标准地1个,面积667 m2,并在每个临时标准地内随机抽取样株20株,共计80株,记录树下死亡成虫数。

11月15日—11月26日,在防治区和对照区的临时标准地内各随机抽取样株5株,共计20株,伐倒后进行解析木调查,记录刻槽、羽化孔、卵、侵入孔、3龄以下活幼虫、3龄以上活幼虫、解析木内死亡成虫等数据。

1.4 数据处理

株均树下死亡成虫数(头)=临时标准地内各样株树下死亡成虫数之和/该临时标准地内的样株总数

相对树下死亡成虫率(%)=(防治区树下死亡成虫数-对照区树下死亡成虫数)/(防治区树下死亡成虫数+对照区树下死亡成虫数)×100

平均相对树下死亡成虫率(%)=防治区相对树下死亡成虫/3

减退率(%)=(对照区数-防治区数)/对照区数×100

平均减退率(%)=防治区虫口减退率(%)/3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将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区样株树下死亡成虫数与对照区样株树下死亡成虫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株均树下死亡成虫数(表1),然后得出天牛重度发生区相对树下死亡成虫率为63.7%,中度发生区相对树下死亡成虫率为53.3%,轻度发生区相对树下死亡成虫率为39.1%,最后得出平均相对树下死亡成虫率为52.1%(表2)。

通过开展解析木调查,计算出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区和对照区的株均羽化孔数、刻槽数、3龄以下活幼虫数、3龄以上活幼虫数(表1),然后得出3龄以下幼虫平均减退率为94.3%;刻槽平均减退率为89.1%;羽化孔平均减退率为44.0%,3龄以下幼虫平均减退率54.5%(表2)。

3 結论与讨论

“树干注药+树冠喷药”的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措施可使天牛相对树下死亡成虫率达到52.1%,天牛刻槽减退率达到89.1%,3龄以下幼虫减退率达到94.3%。

黄斑星天牛解析木调查工作分别在其重度、中度、轻度发生区进行抽样,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评估天牛化防在不同天牛发生程度下的防治效果。通过此次调查发现,3个不同程度天牛发生区3龄以下幼虫减退率差别不大,因此得出:天牛化学防治效果不受限于天牛重度、中度、轻度发生区。

另外,实施了树干注药和树冠喷药技术措施的黄斑星天牛重度、中度、轻度发生区的临时标准地内树下死亡成虫居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天牛成虫羽化后取食了带药的木质部、韧皮部,补充营养的过程中吞食了带药的树木叶片、侧枝等[2],进而中毒死亡;二是树冠喷药导致一部分天牛成虫中毒死亡。

3龄以下幼虫平均减退率高主要是由于树干注药后,药物浓度由木质部、韧皮部到叶片部位逐渐升高[1]导致,这与熊善松等人[3]研究结果一致。3龄以上幼虫多为上年孵化的幼虫,常集中于心材部分,而树木心材部分药物的含量相对较低[2],且树冠喷药防治黄斑星天牛主要是对天牛的成虫有较好的杀伤力,对树体内的幼虫作用不大;但在此次化学防治防效调查中,3龄以上幼虫减退率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差,是由于中度和轻度发生区本身天牛虫口密度较小导致。

黄斑星天牛雌成虫一生平均产卵34粒[4],也就是说至少可以形成34个产卵刻槽,雌成虫数量减少1只,刻槽至少减少34个,这也是刻槽减退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马海丽,刘生虎,邱军,等.甘肃敦煌葡萄栽培把“七关”和“三段式”架面管理方法[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8(10):11-13

[2] 许志春,田海燕,陈学英,等.吡虫啉在杨树中持留量的动态变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1):62-65

[3] 熊善松.杨树天牛综合防治[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57-58

[4]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458-459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
番荔枝采后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棉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无患子光肩星天牛化学防治研究
南方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橡副珠蜡蚧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
南方砂梨早期落叶减量增效化学防治初步研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