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探索
2021-11-07王卉
王卉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民办应用型高校呈遍地开花趋势。加强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民办应用型高校整体办学质量,克服传统教育弊端,促进教学发展和教学改革,还能为民办应用型高校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但當前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存在目标不清晰、缺乏足够联系等弊端,需要民办应用型高校综合考量教育融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为具有正确“三观”的优秀人才。
一、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的内涵
新时期背景下,学生参与式学习是个体和组织主动性的直接表现。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应秉持人本理念,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要求,落实学生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 下4个方面:第一,能发挥各部门参与学生和学校教学工作的作用,达到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的目的,加强学生对学工与教学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二,学工与教学融合期间还会采取鼓励学生参与、服务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参与等形式提升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进而让学生主动配合学校完成人才培养和各项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第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民办高校育人和管理工作质量,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引导和帮助,促进高校教学和育人工作全面发展。第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技能,实现对学生良好人格的熏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融合教育理念下强化知识能力,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相互转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学工与教学的融合是增强学校育人工作合力、凝聚力的关键,目前,部分高校还存在学工与教学融合两张皮的问题,未能将实践育人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需要充分发挥学工与教学融合的作用与价值,实现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的目标。
二、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的意义
(一)民办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民办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应突出本科底蕴、注重应用能力、强化实践应用的3大本质内涵。民办应用型高校将学工和教学融合,第一,能起到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的作用;第二,克服实践性教学条件潜力挖掘不够、资源整合不科学、教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第三,通过大类招生以及转专业的方式,大一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大二选择专业方向为日后择业提供保障,充分给予学生机会,尊重学生选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四,通过实行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协同辅导员一起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采取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共同培养方式,避免对学生专业指导和思想引领不到位、培养目标定位与教育教学模式产生偏颇以及院校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发生。
(二)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
高等教育面向的主体是广大学生,因此学生需求是一切教学和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虽然教学和学工线教师的分工、职责、专业背景有所不同,但作为高校教师共同承担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高校培养目标。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是相互统一的。民办应用型高校只有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化,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为学生应用实践提供支持,才能有效落实教学和育人工作。
三、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工和教学工作培养目标不清晰
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教育,把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当作教育的最终任务。学校教育主体是学生,而学工和教学工作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中的重要工作。但现实中,部分教学工作者重视教学工作、应用实践工作以及学科建设工作,在学生思想教育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却有所忽略,重“教”而轻“育”;部分学生工作者重视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思想教育缺乏专业背景,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应用相结合,重“育”而轻“教”。部分民办型应用高校存在“重教学、轻学工”的现象,认为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强于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工作须让步于教学工作。部分民办型应用高校学工和教学工作师资配备和待遇差异明显,专业教师在职称评比、交流学习、课题研究、工资待遇上明显高于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按照1∶200进行配置,日常工作琐碎,待遇与专业教师差距较大,若不加以改变,容易使教学工作者和学生普遍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并不重要,从而在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忽视学生工作者的想法和建议,导致无法清晰定位和高效完成立德树人培养目标。
(二)学工和教学工作相互独立、缺乏联系
学工和教学工作相互独立、缺乏联系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育人平台和信息资源的相互独立上。首先,在管理体制上,教学工作由教务处以及各二级学院教务主要负责;学生工作主要由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副书记、辅导员负责。二者责任分工独立,界限清晰,缺乏沟通和交流。其次,在育人平台上,教学以课堂为主,辅助实验以及专业生产实习,围绕专业教学与实践应用开展,虽然专业性更高、针对性更强,但学生积极性不高;而学生育人工作更贴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和生活,采取暑期社会实践、党团日活动、课程思政、先进班集体评比等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参与感更强。育人平台的差异化特征导致教学与学工活动多以“教学—学生”“学工—学生”单线互动模式进行,难以真正融合,既增加了学生任务量,也导致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最后,在信息资源上,教育工作重点在于专业性,而学生工作则涉及学生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在以上3方面缺乏交流和联系、相互割裂,存在较大工作冲突和矛盾,降低了工作的严肃性和执行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四、民办应用型高校学工与教学融合教育措施
(一)教学与学工部门加强合作,明确高校培养目标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著名命题。每位大学生都涉及教学关系、管理关系、师生关系,体现出教学关系和学工关系的重要连接。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目标指引下,教学工作和育人工作同等重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个性化管理中厚植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工作者和育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学习交流机会、职称评比必须一视同仁,否则很难改善“重教学、轻学工”的状况。只有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得到同样重视,给予教学和学生工作同样的展示平台,才能真正实现“教”和“育”相统一,从而明确和统一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任务的指导下为实现中国梦奋斗。
(二)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相融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点在于其专业背景深厚,不仅能在学业上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在实习实践、考取专业资格证书、规划专业走向、就业择业等方面也能给予学生专业指导。辅导员可以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学生的日常表现、心理状态、个人规划以及在学习中遇见的困难等问题,加强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交流。专业课教师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可以自学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熟悉学校相关学生日常管理制度;辅导员除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要进行深刻思考:在将“00后”大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时,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突破陈旧的管理模式,转变思路,开阔眼界,不断提升自我专业储备,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五、结语
民办应用型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更有主见和思想的“00后”大学生,结合民办应用型高校办学性质和宗旨,民办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受到冲击。为培养“00后”大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民办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应始终牢记“以生为本”的培养原则,清晰定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之间的联系交流、相互促进,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海红.论基于“教学—学工”融合式高校育人工作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5(6):94-96.
[2]李景韬,肖强,管永红.高校二级学院“教学—学工”协同联动机制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49-50.
[3]曾狄,汤烈琴.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的独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78-80.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