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在数字人文研究服务中的实践与策略
2021-11-07哈欢欢
摘 要 在数字人文的研究与实践发展中,图书馆由于自身传播知识和服务的可接近性以及注重知识的开放性,对数字人文研究和实践的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新的发展机遇。论文基于数字人文对图书馆的影响,总结国内外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现状,以期从实践入手,探讨在数字人文研究服务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以此明确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的方式和策略,促进面向数字人文的图书馆服务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图书馆 数字人文 馆员素养 咨询服务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9.007
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digital humanities library will become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he library because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its own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services and the openness of knowledge.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humanities on librar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humanities practice in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that need attention for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starting with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libraries to participate in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so as to promote the library service facing digital humanities to a new level.
Keywords Library. Digital humanities. Librarian literacy. Consultation service.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不断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尤其在语言、文学、历史、地理、文化、艺术、考古、哲学等众多社会人文领域出现了相关文本编码处理、挖掘关联分析、语义检索等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此影响下,传统的社会人文领域研究者的认知模式以及研究范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改变,拓展了他们的研究视野,为人文研究提出问题、界定问题和回答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1],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研究者对社会人文相关性概念、语义、事件的研究揭示,成为许多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在人文领域研究中掌握关联思维,充分揭示文献关联的一个重要追求,而且使湮埋于繁多的文献档案中的文献主题、人物关系、事件背景、历史沿革等等因素能够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数字人文的研究与实践发展中,图书馆由于自身传播知识和服务的可接近性及其注重知识的开放性,对数字人文研究和实践的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数字人文对图书馆的影响,总结国内外图书馆数字人文实践现状,以期从实践入手提出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的策略和措施,从而促进面向数字人文的图书馆服务迈上新台阶。
1 数字人文对图书馆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各类资讯、信息呈现出一种泛滥、爆炸的状态。图书馆作为一个文献资源收藏、整序和提供信息服务的文化机构,保存、传承人类文化是其使命之一,数字人文技术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挖掘、整合、揭示海量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可能。图书馆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于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和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可以说数字人文的发展赋予了图书馆新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天然的优势,树立数字人文发展理念,除提供传统的资源供给与咨询服务之外,对于多样化的文献资源可以利用统计和定量定性分析工具对文献文本数据进行处理,运用聚类、文本分析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采用数据关联技术,实现资源的深度挖掘,更加侧重于知识单元的开发,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揭示某一相关主题或学科的人文内在的关系,呈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反映结构。
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可制定相應的数字人文特藏资源发展策略,依托大数据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搜集、分析挖掘、发现地方文献资源潜在的关联,从而进行地方特色专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地方人文资源宣传及展示提供新渠道,更有效地发挥出地方文献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此外,还可以针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分析,挖掘文献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在关联,按照不同标准整理归类,对知识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服务,使服务更具有效性,从而提升知识开发程度和知识资源使用率。
2 图书馆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服务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人文研究正朝着更加广泛和复杂的方向发展,已成为人文学术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图书馆领域来看,已经有较多图书馆参与到数字人文研究发展中,对数字人文研究的服务实践主要集中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信息与数据的组织处理与揭示、人文知识学术研究交流和传播等等方面,并尝试推动、参与和主导数字人文的研究进展[2]。本研究为能体现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方面的代表性, 采用文献和网站方式选取20多所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其中高校图书馆基本上为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较前的高校图书馆,他们对数字人文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参与到数字人文项目中,并在图书馆网站设置有数字人文/数字学术栏目。调查显示,图书馆对数字人文研究和实践的支持已渐成规模。
2.1 设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统计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发布的相关数据,发现所建立的数字人文研究单位或机构已经达到百个以上,在这些单位和机构中美国所占比例近50%,高校图书馆创立或与其密切关联的单位达到75%。最为典型的是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人文科技研究所、伦敦大学数字人文中心,以及兰卡斯特大学的数字人文协同研究中心等。一些高校图书馆还参与了数字人文学科的课程教学,如康萨斯大学图书馆以研讨会形式为研究生开展数字人文入门指导,利用数字工具协助宗教学教授重新设计考古遗址相关的课程,完成学生作品的公开展示[3]。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以重新设计课程、提供学习资料、提供版权指导、数字媒体获取、选取内容管理系统等方式全程嵌入研究生的城市文化研究课程[4]。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数字人文研究实践中,高校图书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数字人文研究虽然起步晚,但近几年来数字人文机构、团队也开始组建,文本挖掘、图像分析、可视化等技术在数字文学、数字考古、数字史学等领域研究和应用已逐步深入,数字人文学术活动也日渐频繁。
2.2 图书馆内设置数字人文馆员岗位
除设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图书馆内还成立专门队伍对数字人文相关项目运营实施规划,设置了相关的数字人文馆员岗位。以国外高校图书馆为例,截止到目前,美国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等均已经设置了数字人文馆员岗位,从表1的内容可看出这一岗位的职责主要为对科研、数字人文教学服务提供协助,和学院师生积极沟通,合理规划馆藏管理,通过编制资源导航、指导工具应用、协助项目维护、数字保存、元数据管理、提供版权指导、开展学术评价、策划数字出版等方式为学者提供学术支持服务[5]。此外,为更好地服务于研究人员,图书馆还通过招聘具有某一学科相关背景的馆员,提供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的支持、发起论坛讨论来推广数字人文理念等模式开展相关实践探索[6]。
2.3 提供研究数据平台
由于图书馆馆藏非常丰富,可以针对相关主题或有研究意义的馆藏实施整合,建立数字人文研究平台,将其转化为数字人文研究所需的数字化文本信息,比如由德国多个高校图书馆联合研究的“TextGrid”科研项目,为了使研究者更加方便地开展学术研究,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处理、交流,信息共享的协同研究平台[7]。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大革命电子数据库”、大英图书馆的“国际敦煌计划”等均是基于自身特色馆藏建立的数字人文研究资料平台。上海图书馆于2016年率先推出基于关联开放数据的数字人文服务,将馆藏家谱资源和接口开放出来,提供多维分面浏览,交互数据展示,读者可以利用家谱资源,同时参与资源开发利用[8]。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17年4月组建数字人文工作坊,向校内外师生普及数字人文工具和方法,并通过图书馆多媒体资源服务平台提供课程录像[9]。我国台湾地区的数字人文实践起步较早,如台湾大学的数位人文研究中心通过与台湾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合作,已陆续建立了35个大型数字人文典藏资料库。台湾大学图书馆作为成员单位之一,陆续开发了淡新档案、台湾古契书、台湾老照片等主题的多个数字人文项目[10]。
2.4 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体验场景
图书馆为引导读者感受数字人文成果,还在空间营造中,有效将研究成果结合在日常实际生活中设立体验区,比如在数字人文展示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扩增现实技术等的应用,提升读者的兴趣。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运用可视化数字技术向读者直观的展示了英国1500年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人物,包括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11]。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曾经组织“图书馆的夜晚”活动,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下让读者穿戴设备实现对“图书馆之夜”的体验。美国普瑞特信息与图书馆科学学院研究的“关联爵士”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发掘音乐家之间的社交网络和社会关系,为学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人文资料解读途径[12]。美国内基美隆大学图书馆也在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下,完成了虚拟坦克游戏的设计,引起了读者的积极参与兴趣。
2.5 注重文化传承和数字人文研究人才培育
如火如荼的实践探索也使图书馆在数字人文研究服务领域注重人才的培养,从而为数字人文研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图书馆里的数字人文:学科馆员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学科馆员在数字人文领域中的新角色,鼓励图书馆员在数字人文研究和教育中发挥作用,建议他们在参与数字人文项目中要不断更新知识,重塑技能。自2013年寒假开始,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和马里兰大学技术与人文学院合作,共同举办为期7天的HUMANITIES INTENSIVE LEARNING & TEACHING 培训活動,内容主要为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呈现,数据库设计以及数字教育学习等等。密西根州立大学图书馆每年春季也会定期开展校园数字人文学科活动,不仅针对数字人文实施研讨,还为数字人文爱好者组织了5次每次30分钟的数字人文讲座培训活动,主要涉及到数字人文入门到应用知识。我国图书馆基于国际视野积极响应数字人文的研究,开展了数字人文座谈会以及研讨会等,上海图书馆作为我国最早关注数字人文技术的图书馆之一,在2014年就举办了“数字人文与语义技术”研讨会,以促进人们对数字人文的了解,加大数字人文传播及发展[13]。北京大学图书馆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两届数字人文论坛,邀请国内外各领域前沿的专家学者普及数字人文概念与实践,探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并在2017年的第二届上探讨了历史学和数字人文共生的关系[14]。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唐诗分析系统,实现了多维分析检索、自动提取字及词组进行频率分布统计等[15]。
3图书馆在数字人文研究服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数字人文研究及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的实践刚刚起步,在基础设施、技术体系、服务内容、建设方法和流程等多个方面还处于不断探索中,图书馆要开展好数字人文研究服务,笔者认为在服务实践中需要重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定位好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注意不缺位也不越位
图书馆的职能和服务对象决定了它在服务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朱娜认为,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中的角色包括资源提供者、内容策展人、学科联络员、课程辅导员、咨询顾问与研究空间提供者[16]。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要能为高校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而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应当面对普通读者、科研人员、政府机构的需求开展服务,要通过数字人文的内容策展使普通读者加深对相关主题人文内容的深度了解;要能通过对科研人员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熟悉数字人文工具来完成他们自己的项目研究,并可实时参与或引导他们发现资源;要积极地参与到政府机构开展的当地历史文化、地域发展、社会问题等主题人文项目中去,为政府施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2 提升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视数字人文生态营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人文已从单一的计算机语言发展到计算机图像、视频、音频等等现代化技术应用领域当中,深刻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概念和服务模式,扩大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图书馆在面对人文研究的服务过程中,要从重视文献资源的搜集保管转变到重视资源开发使用、重视文献资源数据管理、重视用户个性化需求方面来[17]。面对这一挑战,图书馆要做好数字人文研究服务工作,就必须相应地加大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并不断提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由此才能主动投入到数字人文的浪潮之中,在数字人文的资源供给、数据监管、数字保存、数字出版、数据平台等方面打造一个良好的数字人文生态[18]。
3.3 整合链接数字人文各类资源,注意搭建与关联资源平台的链接
首先要针对数字人文研究的需要,筛选并数字化加工馆藏纸本资源,还应考虑将自身机构知识库的资源与购买的数据库的资源整合建立统一平台,通过数据聚类、数据关联等手段,构建一个面向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的数字内容仓储平台,提供给数字人文研究者。在此基础之上,要对数字人文研究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分析,将其需求特征纳入到馆藏资源建设的考量中[19],通过手稿识别、语义关系提取和文本挖掘等方式寻求外部网络的关联文献数据,乃至原生数字资源的链接,包括印本拓展到社交媒体等各种新兴载体的内容,以此提供一种集成相关的各类资源检索入口,确保数字人文研究者在获取数字资源时,提升对相关主题资源的全面了解和利用程度。
3.4 培养数字人文研究服务人才,重視人文知识和技术培训
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具备人才基础。数字人文研究属于跨学科领域,而随着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及其技术工具的迅速发展,不仅需要研究者提升人文学科及计算机技术能力,也对服务于数字人文研究的相关人员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图书馆馆员通常是图情专业毕业生,学习过程中和人文课程的接触并不多,因此并不会积极参与到数字人文项目中去,进而也就导致这些馆员并没有全面掌握数字人文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相关理论、技术。这些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挖掘技术、文本可视化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关联数据技术、语义标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研究方法,以及视频捕捉运动分析与虚拟现实再现、图像分析、色彩还原和数字重建等应用技术。想要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切实保障,笔者认为不仅需要在图情专业中设置数字人文相关课程,也要强化馆员的学习和上岗培训,针对馆员数字人文教育开设入门班和高级班,或定期举办系统培训及研讨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注重提升馆员对于数字人文知识的重视,以使他们在应用网络资源、选修课程过程中主动去学习涉及到的数字人文项目知识。
4 图书馆对于数字人文研究的服务模式与策略
图书馆对于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服务方兴未艾,但从整体看来仍处于探索阶段,只有少数几个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并且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完善,功能单一,没有开发出具有本馆特色的数字人文项目,没有组建专业的数字人文馆员队伍,实践基础较薄弱[17]。笔者认为,图书馆的数字人文服务水平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参与的服务模式需要进一步提升,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积极采用多样化服务方式,注重数字人文资源的开放获取
数字人文的发展为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坐标和更明确的方向,图书馆可从自身的优势着手[3],主动以多种数字服务方式参与到数字人文研究的开放获取运动中,培养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在人文学者中的被认同“体验”,乃至对人文学者情感、态度及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图书馆可积极组织相关人文学者到数字人文中心进行体验和参观,也可通过AR/VR/MR等技术应用,让用户在家里就能够感受到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变化以及发展。除此以外,图书馆要加大开放获取资源的揭示,积极参与开放获取期刊出版,谋划构建开放的学术环境,逐渐突破数据商的垄断,扩大开放获取的成果和影响力。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为了充分揭示文献资源,可以将相关数字人文资源整合起来实施管理,为其提供基础设施及组织结构,以实现不同数字人文信息资源的链接,图书馆也可以继续针对这些信息资源实施分类和保存,将其放置在可以被发现和利用的平台上供人文学者获取。图书馆在资源整合中,基于宏观视域可以建立在已有资源优势上,采用共建共享方式和其他图书馆结合,共同建构人文研究数据集或大规模结构化数据,以此完成数字人文网络基础设施,为相关人文学者研究提供抽样样本。基于细节角度逐渐实现资源内容标引、揭示,以实现资源的由浅入深讲解,为数字人文研究者提供服务。纽约公共图书馆为促进数字人文的发展,也组建了数字实验室,主要为艺术家、人文学者以及电脑爱好者服务,之后出现了数字画廊专业团队,有效促进了各项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展和发展。
4.2 基于用户个性化研究需求,不断寻求资源供给的精准化
在图书馆的数字人文研究服务中,不同用户存在不同的学术背景以及研究目的,需要结合用户的不同需求制定服务计划,以实现对数字人文内容服务方式的合理设计,获取更多更好的人文研究资源。因此在服务计划制定中,需要实现对用户特征以及需求的分析。一般来说,借鉴上述图书馆的调研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实施问卷以及访谈等方式调查,实现对当地人文学科开展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而实现对用户潜在需求的了解;(2)建构人文院校长效互动机制,以此建构数字化程度、师生数量等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数据库。每年均需要针对本机构的广大师生人文需求变化实施调查分析;(3)前期调查过程中,针对用户需求实施明确的细分方案,合理选择相应的资源以及工具方法。
除采取上述调查反馈的方式外,一般情况下,图书馆对于数字人文研究的服务,还可以通过教育专项模式体现出来,以此得到数字人文研究领域中的话语权。如果图书馆已经具备有数字人文技术馆员,在积累相应的经验后,也就可以选择应用教育专项模式。针对大部分图书馆来讲,素养教育模式比较容易入门,且方式多样,可以基于之前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实现人文课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数字人文项目的参与效果。另外,阅读活动作为图书馆阅读推广一个重要的常规服务形式,从本质上来看阅读活动是一项文化传播活动,但也可以从中了解和掌握人文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特征,所以在当前数字网络技术大力发展环境下,需要加大对各种网络技术的应用,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数字阅读专题活动,以促进图书馆数字人文研究服务模式的针对性和精准化。
4.3 加大数字人文专业人才培养,引导馆员参与到数字人文研究中
数字人文研究属于科学研究工作,在此情况下,对于服务于数字人文的图书馆员要求也比较高,以符合当前人文学术交流模式。在以上调查中可以发现国外各个高校图书馆中均设置有专门数字人文馆员,在这些人员当中,一方面要求馆员具备计算机科学及人文科学等相关高级学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知识,需要具备有多重数字化技能。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技术团队等相关人员为数字人文研究开展以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主要工作即为情报信息、科技查询以及学科信息等相关工作,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开始实施数字人文课程教育以及数字人文人才培养。所以,图书馆要参与到数字人文研究服务中,先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加大学科人才培养,定期组织馆员进行数字人文课程学习,引导馆员加强计算机知识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字人文知识和技能。国外部分高校的数字人文课程教学人员均是相关学科专家兼职担任,我国图书馆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或者学科专家来进行教学,加强对数字人文研究案例的学习,另外还可以和国外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图书馆积极合作,借鉴国外图书馆经验,强化数字人文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馆员自身的科研素养。
4.4 建构图书馆数字人文研究保障机制,架构好数字人文服务体系
可以预见,人文学者通过数字人文平台满足自身研究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元化。为能够促进数字人文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资源服务,必须构建合理、分层的数字人文资源集成管理系统架构,建立高效识别和处理人文学者的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研究需求的数字人文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字人文研究工作有一个正常安全运行的保障机制。由此,对于图书馆管理者来讲,首先结合数字人文研究需求,成立数字人文保障部门或小组,建构相应的组织宗旨、目标框架、考核制度及监督管理体系等,以保障数字人文研究有资金和人员支持。其次,针对人文科研需求及图书馆员工技能两者间的差距实施对比分析,开展针对性的员工培训,或者直接聘请部分专业人员或兼职人员,做好数字人文研究的人才培养及其团队建设。数字人文馆员需要和用户需求密切结合起来,建构动态的自我训练机制,以满足数字人文研究的知识和技术发展要求。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可以在慕课平台的应用下掌握新的知识,也可以在数字人文网络社区平台上,强化自身技能提升。对于数字人文馆员来讲,不但要强化学习以及知识更新,也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参与到相关数字人文研究项目中,以有效积累经验,强化数字人文素养。
另外,图书馆也可以招聘一部分数据处理专家,在数据管理、文本挖掘以及文本数字化等方面有效发挥管理及服务功能,结合已发现的信息或知识,实现新旧信息或知识的结合,实现新的学术资源创建,有效针对数字人文用户提供良好的知识服务。最为重要的一点,即为强化元数据创建、映射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中,结合国际发展需求促进知识发现。
参考文献:
朱本军,聂华.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会议综述[J].大學图书馆学报,2016,34(5):16-21.
何盼盼,陈雅.我国图书馆领域数字人文发展途径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9(1):56-60.
金玲娟.我国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现状、障碍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9):15-20.
HARTSELL-GUNDY A,BRAUNSTEIN L,GOLOMB L,et al.Digital humanities in the libra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ubject specialists[M].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15.
杨滋荣,熊回香,蒋合领.国外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4):122-129.冯晴,陈惠兰.国外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研究述评[J].图书馆杂志,2016,35(2):14-19.
郭金龙,许鑫.数字人文中的文本挖掘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11-18.
上海图书馆推出基于关联开放数据的数字人文服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5(2):10.
北京大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新平台全新上线[EB/OL].[2020-10-16].https://www.lib.pku.edu.cn/portal/cn/news/0000000954.
陈雪华.数字典藏创意加值与数位学习:以台湾大学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6(11):48-50.
夏翠娟,张磊.关联数据在家谱数字人文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杂志,2016(10):26-34.
刘炜,谢蓉,张磊,等.面向人文研究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5):29-39.
肖鹏,彭嗣禹,王蕾.基本原则与关键问题:学术型图书馆馆员如何启动数字人文项目[J].图书馆论坛,2017(3):20-25.
朱本军,聂华.互动与共生:数字人文与史学研究:第二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4):18-22.
王倩.图书馆人文资源的价值再造:基于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J].图书馆建设,2012(12):10-12.
朱娜.数字人文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图书馆,2016(12):17-22,48.
苏敏.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路径与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7):194-201.
肖鹏.从“营造生态”到“需求驱动”:学术图书馆如何满足人文学者的数字学术需求[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0,32 (9): 50-57.
肖奕.图书馆支持数字人文研究进展[J].图书馆论坛,2018(4):25-30.
哈欢欢 南京图书馆馆员。 江苏南京, 210018。
(收稿日期:2021-02-20 编校:刘 明,陈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