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2021-11-07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7月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达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大约2000家。根据测算,首批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落地。中国石化下属17家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等4家企业参与首日碳交易。图为6月8日,胜利油田在城南进行钻井施工。朱克民 摄
行业趋势
我国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在7月13日举行的中欧合作伙伴对话首场活动中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谋划金融、价格、财税、土地、政府采购、标准等保障方案,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202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7 月7 日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
北京发布“京6B”车用燃油标准
近日,北京市《车用汽油环保技术要求》和《车用柴油环保技术要求》两项强制性地方标准(简称“京6B”油品标准)正式发布,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京6B”油品标准全面严于国家标准、日本标准和欧洲标准。新标准实施后,汽油车颗粒物排放下降20%~30%,碳氢化合物下降10%~15%,一氧化碳下降6%~10%。柴油车颗粒物排放可下降20%,氮氧化物下降10%。
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家运用强磁场成功调控化学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盛志高团队利用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SM1超导磁体开展特殊功能材料研究,发现强磁场能够有效调控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路径及反应产物。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强磁场在化学反应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而且为特种功能材料的磁控合成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机遇。
我国原创生物基橡胶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对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为主完成的“官能化生物基衣康酸酯-丁二烯橡胶”科技成果进行了鉴定评价。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官能化生物基衣康酸酯-丁二烯橡胶材料结构设计与合成居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建议大力推广。据估算,生产1吨官能化生物基衣康酸酯-丁二烯橡胶相比传统石油基合成橡胶,能够减少碳排放1.44吨。
国产自主可燃冰钻探和测井技术获重大进展
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7月12日宣布,国产自主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此次海试成功使我国在深水——超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领域,具备了船舶—钻探—测井—取芯—在线分析检测全套国产化技术水平和全过程作业能力,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企业资讯
中国石化启动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
7月5日,中国石化启动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建设。项目预计今年底投产,届时会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将有力推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千亿立方米“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
6月25日,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这是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实现从300米深水向1500米超深水的历史性跨越。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首批核心装置中交
6月30日,在江苏连云港徐圩新区,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顺利完成常减压蒸馏等首批生产主装置中间交付,正式转入投产准备阶段,为项目今年底投料试车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