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模式研究
——以某高校龙舟文化为例
2021-11-07魏雪猛刘乃宝
魏雪猛,刘乃宝
(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曾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多次做出重要指示[1](P31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强调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P323)。《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更明确指出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3]。从“钱学森之问”到“李约瑟难题”[4],从高校五大功能——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到大学生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要求高校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传统体育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体育文化的根源,因此高校更应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龙舟文化在中国高校文化发展中已有三十多载的传承历程。虽然在传承和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受到人才缺乏、经费不足、场地器材受限、运动员自身发展空间狭窄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5](P4),但龙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凭借自身特有的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吸引中华儿女,激发人们不断将之发扬光大。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高校龙舟文化更得到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龙舟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承和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文献检索与实地考察了解,现阶段关于龙舟文化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区域性龙舟文化开展情况进行的研究,高校龙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为研究维度,探寻共享其传承和发展的模式,以期为中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X高校历时10年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模式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高校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新路径。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等网络电子资料库中以“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和“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201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96 篇相关文献,同时参阅了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中央及有关部委颁布的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相关的政策与文件,通过对资料认真全面的研读和分析,寻求研究盲区;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研究,探索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体育传统文化的新模式。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对X高校近10年龙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具体模式如下:
2.1 龙舟文化传承模式
X高校地处中国中部,四面环水,是我国唯一一所岛上大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传承与发展龙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场地基础。2010年5月,由地方政府牵头举办的市直单位龙舟赛,比赛地点设在该高校校区背面河道。该高校隶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校领导商议同意组队参赛,并由此开启了该高校龙舟文化的传承之路。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龙舟文化传承模式
2.1.1 形成传承思想
学校于2010年首次成立校龙舟队后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传承思想。第一步,在校龙舟队的大学生中全面开展龙舟文化传承的思想教育;第二步,2013年在体育学院全体学生中开设龙舟文化传承选修课,尝试性进行龙舟文化思想理论和实践教育工作。该届有96%的学生选修该门课程,学生选修效果显著;第三步,2014年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龙舟文化必修课程;第四步,2015年在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龙舟文化列为专业核心课程。随着X高校龙舟文化传承思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2019年秋学期又在非体育专业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中增开龙舟文化选修课,并由专业教师编著公开出版校本教材《龙舟文化与技术训练教程》。另外,自2010年开始,每年端午节前夕学校以讲座形式为本校低年级大学生举办龙舟文化系列讲座。历时10年,X高校完成龙舟文化传承思想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开展龙舟文化传承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1.2 营造传承氛围
学校一方面加强龙舟文化传承的思想建设,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龙舟文化传承活动。2010—2015年主要以开设龙舟文化课程、举办龙舟文化讲座、观看龙舟比赛等形式开展活动,营造传承氛围。自2016年开始,由体育学院大学生负责,每学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为全校大学生开展龙舟体验活动,举办校级大学生龙舟比赛和成果展示等形式多样的龙舟文化传承活动,在大学校园内营造浓厚的龙舟文化传承氛围。
2.1.3 培育传承能力
龙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体育传统文化,传承龙舟运动,技术是关键环节,大学生只有拥有了龙舟运动技术,才能全面拥有龙舟文化的传承能力。由该校教师主编出版的《龙舟文化与技术训练教程》教材,为龙舟技术的规范与传承提供了技术参考。龙舟基本技术包括打锣击鼓技术、划桨技术和掌舵技术[5](P6),锣、鼓控节奏——划桨获动力——掌舵把方向三者有机结合,更直观地体现了龙舟这一项目团结、协作、奋进、拼搏的文化育人能力。
2010年,X高校利用当地政府首次举办地方龙舟赛的赛前培训机遇,选派3名教师和26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当年的培训,以燎原之势逐步发展。参与首次培训的教师和大学生经过3年的刻苦钻研和对外交流,2012年底已经掌握了龙舟文化主要载体龙舟运动的完整技术,并初步建立了适应于本校传承龙舟文化的理论架构和实践体系。2013年初,X高校迈出了从大学生龙舟队训练到龙舟文化选修课开设的实质性的传承路径,具备了培育大学生龙舟文化传承的能力。截至2019年底,共培育出2128名大学生龙舟文化传承人,X高校龙舟文化传承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1.4 平台传承魅力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舟文化起源于中国,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搭建了龙舟文化传承的诸多平台,为龙舟文化的传承者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从国际层面来看,1976年中国香港首次举办国际龙舟赛,1991年国际龙联在中国香港成立,迄今该组织成员已经遍及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5](P9)。从国内层面来看,已经搭建的龙舟文化传承平台从组织性质划分,既有官方组织、政府认可的各级龙舟协会,也有民间自发的赛事活动。如安徽无为县裕溪河龙舟赛;以时间划分,从传统的端午节赛龙舟发展到现阶段的一年四季皆有比赛。如“中华龙舟大奖赛”“中华龙舟公开赛”;从地域划分,打破了我国南方端午龙舟赛的地域限制,北方龙舟文化传承平台也搭建了富有新意的“冬季冰上龙舟赛”。
X高校依据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借助国内国际平台,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级龙舟比赛。迄今为止,学校大学生龙舟队参加国际、国内各级比赛共计48场,获得各类奖项共计56项,很好地诠释了龙舟文化传承的魅力。
2.2 龙舟文化发展模式
龙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不仅要传承其精髓,更要攻坚克难发展其精华。X高校在传承和发展龙舟文化过程中主要从扩大服务面、发展传承数量,打造创新点、发展传承质量两个方面发展龙舟文化。
2.2.1 龙舟文化发展途径
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龙舟文化要发展必须遵循这一发展规律。X高校基于这一点,依据我国高校现有职责——服务社会、学校办学定位——地方应用型高校,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扩展服务领域,快速提升龙舟文化发展的途径,如图2所示。
图2 龙舟文化发展途径
2.2.1.1 参与政府龙舟赛事
X高校龙舟文化人才和技术早期是由当地政府提供支持并发展壮大的,自然优先为地方政府提供服务。2013年以来,X高校每年都为当地政府举办龙舟赛提供组织策划人员、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救生员和志愿者等系列服务,为发展地方龙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4年X高校服务本省龙舟协会,成功举办首届省级大学生龙舟比赛,从最初的5所高校、8支队伍、年度1站比赛,到2019年16所高校、16支队伍、年度4站比赛,创造省级大学生龙舟年度场次最多佳绩。还协助本省龙舟协会创中国大学生男女龙舟“拔河赛”的先河。迄今为止,X高校先后受到省市表彰19次。
2.2.1.2 服务企业龙舟文化发展
X高校主要通过校龙舟队为企业冠名参加比赛宣传企业,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为企业培养龙舟队员,传承龙舟精神,发展企业龙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共为36家企业累计培养近千名龙舟文化爱好者。
2.2.1.3 服务民众龙舟文化
中华民族的广大民众是龙舟文化的缔造者,也是龙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龙舟文化的发展者。X高校自2013年开始,把服务对象扩展到广大民众,利用节假日义务开展龙舟文化发展活动,如配合本市龙舟协会开展“万人划龙舟”公益活动,对本地龙舟文化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受到本地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等多家媒体追踪报道,提升了大学生发展龙舟文化活动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2.2 创新龙舟文化发展模式
创新是引领事物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党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强调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善于传承才能善于创新[6](P53)。X高校按照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要求,该校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图3系列的创新发展模式。
图3 创新龙舟文化发展模式
2.2.2.1 创新发展课程思政
为贯彻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X高校以课程的形式发展龙舟文化,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进行立德树人教育。龙舟起源自古就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一说,结合古代登龙舟前的祭拜传统,X高校大学生摒弃烧香磕头求神灵的迷信陋俗,创新改为鞠躬诵祭,即由班长带领全班同学拜诵:“一拜龙老大,学习龙文化;二拜老龙头,有梦有追求;三拜老龙尾,爱国终不悔。”登舟后,进行准备活动时,由鼓手带领大家吟诵屈原的《离骚》精选片段。在课程中,龙舟划行时由鼓手带领大家诵读屈原的《橘颂》,其每句8字、4字一顿的节奏清晰有力,适合大学生划龙舟喊号子发力。龙舟文化这一系列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立德树人教育方式,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了课程思政。
2.2.2.2 创新发展传承方法
为解决龙舟文化发展受天气、季节和环境等外在条件的影响问题,首创了“岸边划龙舟”三步递进式龙舟文化发展法,即先在岸上发展大学生龙舟的文化知识、基本身体素质、锣或鼓手和桨手技术;其次在水边发展其基本身体素质、锣或鼓手和桨手技术;最后在龙舟上全面发展其基本身体素质、锣或鼓手、桨手和舵手技术。这种发展模式既提升了训练质量,又保障了安全系数,效果显著,深受大家欢迎。
2.2.2.3 创新发展竞渡形式
传统的龙舟竞渡,对竞渡场地和环境要求较高,而且龙舟划行范围广,给人们观赏带来一定的不便,为此X高校的大学生在2013年春季开创了“龙舟拔河”形式,即两队队员各8人,背向坐在同一条22人的国标龙舟上,发令后同时划动。2019年在全国首创的省级大学生龙舟拔河赛中,该校大学生男女队战绩皆处于本省领先水平。2014年秋,由于平日上课的河道出现枯水,为解决没有水的情形下传承和发展龙舟文化的问题,创新了大学生“旱龙舟”,即把龙舟放在装有轮子的钢架上,让大学生用手杖在水平地面划行。这两种龙舟竞渡模式为大学生发展龙舟文化开启了先河,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典型成功案例。
2.2.2.4 创新设计休闲龙舟
为提升龙舟文化发展的服务质量,X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师生为满足没经过专门训练的普通大学生对划龙舟安全性和舒适度的需求,在标准龙舟基础上,创新设计出加宽型并加防晒防雨棚的8人和6人休闲龙舟,并由本地龙舟协会出资20万元,通过厂家特制6条休闲龙舟,对外观优美度、安全度和舒适度方面都进行了测试,这一改进对龙舟文化发展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用创新成果转化发展资源模式。X高校大学生发展龙舟文化同样面临缺资金、场地和器材等一系列困难[7],但其遵循市场规律,以问题为导向,利用龙舟文化诸多功能优势,把传承成果转化成服务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发展空间。如X高校大学生通过为本地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龙舟文化建设优质服务,获取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与地方龙舟协会合作,获取场地、器材和资金资助;通过参赛奖金获取开展活动经费;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模式,为本校大学生发展龙舟文化解决了实际问题,拓宽了发展路径。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X高校传统体育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模式分析得出:高校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可采用思想、氛围、能力、平台“四步递进法”传承,通过传承方式的多种途径,找到合适的地域发展传承方式才能更好地把龙舟文化融入群众,传承龙舟文化的魅力。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的“五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多种创新发展模式并进,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要、审美观、娱乐方式,改进龙舟文化发展方式。建议高校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时,应立足择优传承,进而寻求全面服务,创新发展模式,通过高校的传承、创新、服务社会功能推动龙舟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