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一新生抑郁情绪发生特点及教育策略

2021-11-07贾培玲宋爱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历新生心理健康

贾培玲,宋爱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a.民族学院;b.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海南 三亚 572022)

0 引言

抑郁是人群中常见的以心境低落为特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悲观、自责、冷漠、孤独无助,自我评价降低,对任何事物缺乏兴趣,缺乏人际交往的欲望等[1],并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等躯体性症状,轻者影响生活和学习,严重抑郁障碍患者自伤和伤害他人的危险性明显增高[2]。因此,抑郁情绪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高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大一新生。目前在校大一新生年龄多在17—19岁,在生理上还属于青春期后期,处于一个由高中向大学的过渡阶段。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等都需要改变,如生活上从依赖到独立,学习上从填鸭式到自主式。综合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大一学生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与心理失衡,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国内流调学研究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20%~30%之间[3]。大一新生抑郁率较高,且随年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大一新生的抑郁检出率高于其他年级[5]。对于大一新生而言,能够在大学期间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入学时的心态是关键。如果无法很好地适应和调节,容易导致抑郁情绪,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对大一新生抑郁情绪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有利于把握大一新生初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和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为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海南某高校2020级新生。共发放2 240份问卷,回收2 202份问卷,剔除关键缺失数据问卷,获有效问卷2 106份,有效率96%。调研对象的构成如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构成情况

1.2调查方法

现场指导调查问卷的填写,被调查者填写后现场回收。

1.3测评工具

调查问卷由基本情况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组成。基本情况包括大一新生的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学院、专业(理科、文科、工科)、民族(分为汉族和其他)、父母学历(分六类,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家庭经济收入、重要他人(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其他)、家庭所在地(分为乡村、县城和城市)。抑郁自评量表是由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的[6],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包括抑郁的四组状态,分别是精神性-情感状态、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境障碍。每项条目按1—4级评分,“从来没有”到“全部时间有”,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均值(M)、标准差(SD)、方差检验(F)、卡方检验(x2)等统计学分析。

2研究结果

2.1大一新生抑郁情绪分布情况

把各个项目按等级分相加得总粗分T0,按公式T=T0×1.25计算出标准分的值T,T值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按中国常模标准,通过转换个案内的值计数,即,把T值为53分以下的表示没有抑郁,T值在53分~<62分的为轻度抑郁,T值在62分~<72分的为中度抑郁,T值在72分及以上的为重度抑郁。产生新变量后,进行描述统计,详见表2。

表2 大一新生抑郁情绪分布情况

由表2可知,按照SDS抑郁判定标准,调查的2 106位大一新生中,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共计557人,占比26.4%。轻度抑郁人数占抑郁新生总人数的60.8%,中度抑郁人数占28.8%,重度抑郁人数占9.6%,说明大一新生抑郁情绪主要以轻度抑郁为主,中度抑郁情绪的也占有较大比例,重度抑郁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由于重度抑郁情绪分值较高,故值得重点关注。

2.2抑郁情绪的大一新生家庭经济地位差异

本次调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简称“SES”),是根据母亲与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经济收入两方面来衡量,先对上述两方面的测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将父母受教育水平分为低等(小学)、中等(初中、高中)、高等(大专、本科、研究生);家庭经济月收入分为低等收入(4 000以下)、中等收入(4 000~8 000)、高等收入(8 000以上),使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家庭经济地位的综合指标,再以抑郁情绪为分组变量(1表示无抑郁情绪,2表示有抑郁情绪),进行组间方差分析。详见表3。

表3 抑郁情绪的大一新生家庭经济地位差异

由表3可知,低、中等家庭经济地位的学生占多数,高等家庭经济地位的学生占比小于20%。低等家庭经济地位的学生、中等家庭经济地位的学生、高等家庭经济地位的学生,其抑郁状况不存在差异。

2.3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

以抑郁情绪为分析变量,以性别为分组变量,进行组间差异性检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男生和女生在轻度抑郁情绪程度上大致相同,女生在中度抑郁情绪上略高于男生,总体来看,不同性别学生抑郁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女生抑郁率明显高于男生。从样本调查结果来看,女生主要是中度抑郁情绪占比比男生高。

表4 抑郁情绪的大一新生性别差异

2.4抑郁情绪的专业差异

以抑郁情绪水平为分析变量,以专业为分组变量,进行组间差异检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文科生、理科科与工科生总体有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文科生抑郁水平显著高于理科生(MI_J=0.1,P<0.001)与工科生(MI_J=0.05,P<0.05),且工科生抑郁水平又显著高于理科生。其中:I表示第一组专业学生的抑郁水平平均值,J表示第二组专业学生的抑郁水平平均值,M(I_J)表示第一组学生平均值与第二组学生平均值的均值差,下同。

表5 抑郁情绪的大一新生专业差异

2.5抑郁情绪的地区差异

以抑郁情绪为分析变量,以所在地为分组变量,进行组间差异性检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6。乡村地区大一新生、县城地区大一新生、城市地区大一新生,其抑郁状况不存在差异(P>0.05)。

表6 抑郁情绪的大一新生地区差异

2.6抑郁情绪的民族差异

以抑郁情绪为分析变量,以民族为分组变量,进行组间差异性检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7。汉族新生与其他民族新生的抑郁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7 抑郁情绪的大一新生民族差异

2.7大一新生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抑郁情绪的状况差异

以抑郁情绪为分析变量,以是否为独生子女为分组变量,进行组间差异性检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8。独生子女新生与非独生子女新生的抑郁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8 大一新生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抑郁情绪的状况差异

2.8抑郁情绪的大一新生父母学历差异

将小学—研究生六种学历转换为1—6等级分后,将父母学历与父母学历的等级分相加,得到家庭文化资本。按家庭文化资本区分为三个组,分别是低等学历(小学)、中等学历(初中、高中)、高等学历(大专、本科、研究生)。以是否有抑郁情绪水平为分析变量对家庭文化资本进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见表9。

表9 抑郁情绪的大一新生父母学历差异

根据表9可以看出,父母学历不同的学生的抑郁情绪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父母低学历组的学生抑郁水平差显著高于中学历组学生(MI_J=0.08,P<0.05),但是父母高等学历的学生与父母低等学历的学生(MI_J=0.03,P<0.05)、中等学历(MI_J=0.05,P<0.05)的学生均没有显著差异。

3讨论

3.1高校应着重关注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的大一新生

本次调研研究结果显示,大一新生的抑郁情绪发生率达26.4%,高于国内其他调查结果[7-8]。横断历史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改善,但这一现象在大一新生中是例外[9]。系列研究结果提示大一新生的心理状况值得关注和了解。一般而言,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不能很快地转换角色,孤独感体验尤为强烈[10],难以很快适应大学新的学习方式、新的人际交往等,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心态,长期积累消极情绪,容易发展成中、重度抑郁。

大一新生抑郁的高检出率提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大一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开始阶段,是建立新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11],大一阶段也是高校对抑郁易感人群进行干预的关键时期,是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重点阶段。

3.2抑郁情绪与父母受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父母学历水平与学生抑郁情绪发生率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这与张红英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家长的学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职业、经济收入、社会资源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也能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13],而这些对子女的自我效能感、良好情绪的培养起一定作用[14]。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有效地减少抑郁情绪造成的困扰,或许可以从家长方面着手,培育家长终生学习的意识,让家长通过阅读,掌握幸福家庭的经营方法和科学育儿的方法,重新学习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从而预防亲子沟通障碍和关系冲突。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入手来预防学生的抑郁发生。

3.3女性和文科专业学生的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相对更高

大一新生产生的抑郁情绪和很多因素相关,包括社会、家庭以及自身因素等。本次研究显示女生的抑郁情绪检出率明显要高于男生,这与抑郁症患病率的性别差异一致[15]。这可能与两性的生理差异有关。由于两性生理结构的不同以及激素水平的差异,女性可能比男性更情绪化,比男性会有更多的情绪体验[16],且在情绪调节阶段的效率不如男性[17]。因此,新生中女生与男生相比,刚入大学面对新环境时更难调节自己的情绪,也相对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在不同的专业中,文科与理工科类的大一新生相比较,文科的大一新生更容易发生抑郁情绪。这与邓凌和陈本友[18]认为理工科大学生的抑郁比文科大学生的抑郁率更高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高校课程和负担的压力不同有关,也可能是本研究的女性被试较多,性别因素和专业性质产生了交互作用,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大学一年级学生为重点,并做好以下工作:

4.1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利用新媒体新平台的数据技术收集新生资料,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档案[1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在新生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系统整理分析。对已经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新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新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对可能存在中、重度抑郁情绪的学生,及时转介到精神专科医院接受专业诊治。

4.2在入学初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应放在入学初期,要从一开始就培育新生的心理素质,重视新生的适应问题,引导新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生活环境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一新生掌握有效的心理健康调节方法,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新生训练营、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方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也可以在大一阶段开设成长小组课程,对新生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习内驱力等也有很大的帮助。

4.3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社会支持性资源可以提升个体社会适应性,减少个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促进个体心理健康。高校应该加强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以家庭和学校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学校支持网络。也可以考虑将社会甚至社会文化等社会层面的资源都用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比如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一些社区文化活动,或者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新生与社会的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以及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抗郁能力。

(责任编辑:何军民)

猜你喜欢

学历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