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揉筋正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

2021-11-07穆立新王威王曦宇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穆立新 王威 王曦宇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造成椎动脉受累,导致局部供血不足产生眩晕、视力模糊等临床综合征,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1]。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伏案工作人群的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有低龄化趋势[2]。目前西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有助于减轻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的疗效欠佳,整体疗效不理想[3]。中医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证候特点将其归为“眩晕”的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的关系密切,肝肾不足,清窍失养,可引起肝风内动,脾失健运,气血亏虚,脑失濡养,加之素体虚弱,久病耗损正气,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形成瘀血,导致经脉瘀阻,不通则痛,中医当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4]。为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对42例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揉筋正脊手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8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脱落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包括42例。治疗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42~71岁,平均(54.90±6.71)岁,病程9~41个月,平均(29.72±6.10)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2~70岁,平均(54.61±6.92)岁,病程9~40个月,平均(29.35±6.28)个月。两组在男女比、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

1.2 纳入标准

(1)满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5];(2)满足《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6],包括头晕目眩、视物昏暗、耳鸣、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3)近1个月内未进行相关药物治疗者;(4)自愿参与本实验,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伴有颈椎肿瘤、脱位、结核、骨折、关节炎等其他病变;(2)严重组织功能病变者,包括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呼吸系统等;(3)其他因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血供障碍;(4)晕针者;(5)精神异常、不能正常交流者;(6)对本实验所用的药物有明确过敏史;(7)参与其他临床研究;(8)中毒、耳石症、美尼尔综合征、眼源性、位置性等其他病变引起的眩晕。

1.4 脱落标准

(1)研究进行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病情恶化,需改变治疗方案者;(3)各种原因主动退出者;(4)失访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保守治疗,口服倍他司汀片(生产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130,规格:6 mg,生产批号:20190301,20200201),每日3次,每次6 mg。连续治疗4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揉筋正脊手法治疗:(1)温针灸,选取足三里、太溪、风池、百会、夹脊穴等腧穴,选取环球牌一次性毫针(0.3×50 mm),取俯卧位足三里、太溪直刺1.2寸,采用补法,百会沿督脉平刺1.0寸,采用提插捻转手法,行平补平泻法,夹脊穴采用提插捻转手法,行平补平泻法,直刺1.0寸;风池向鼻尖斜刺1.2寸;诸穴以强酸胀感为度,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行针1次;将艾条剪为长2.0 cm的艾段置于针柄并点燃,每穴燃2段;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2)揉筋正脊手法:揉筋,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医师运用一指禅滚法或推法放松肩颈部肌肉,以枕项部微热为宜;运用拇指揉拨筋结点,促使该处松散,然后运用平推法沿足少阴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太阳经筋循经单向弧线疏通,依次点按百会、风池、夹脊、玉枕、肩井、阿是穴;正脊,医师一手肘臂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扣于枕部,拔伸颈椎,缓慢牵引并旋转2~3次,然后向左旋转颈椎至有骨性阻感,突然用力旋板,闻及清脆弹响声,左侧正脊成功,然后试试右侧正脊,方法同上;切忌粗暴旋板。每3日1次,连续治疗4周。

1.6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modified 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ESCV)评分[7],包括颈肩痛(0~4分)、头痛(0~2分)、眩晕(0~16分)、日常生活(0~14分)、心理和社会适应(0~8分)等进行量化评分,总分44分,分值越大则病情越好。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标准拟定[6],包括:(1)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治疗后的ESCV评分降低,不低于90.00%;(2)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偶有眩晕,稍有休息后缓解,治疗后ESCV评分降低不低于70.00%,但不足90%;(3)好转,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还需继续治疗,治疗后ESCV评分降低不低于30.00%,但不足70%;(4)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好转)/42×100%。

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肘正中的外周静脉血4 mL,经抗凝、离心后,取上层清液置于-24℃恒温箱中待测,在酶标仪(风途FT-SY96S型)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的水平,试剂盒由迈瑞公司生产,严格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进行检测。

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武汉凯进KAI-X8型)测定患者双侧椎动脉的血流参数,患者双臂自然下垂,将2兆赫兹在的探头探查患者枕骨大孔,深度为60.0 mm,包括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的水平。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疗效为95.24%(40/42),对照组为80.95%(34/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的ESCV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ESCV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ESCV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ESCV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的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ET-1、NO、TXA2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ET-1、TXA2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ET-1、TXA2比对照组低,NO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ET-1、NO、TXA2比较

2.4 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PSV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PSV明显升高,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PSV比对照组高,阻力指数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PSV比较

3 讨论

颈椎是活动量最大的脊柱节段,极易发生劳损,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损伤的积累,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尤其是4~5、5~6段为多发节段[8]。颈椎退行性病变可进一步压迫椎动脉及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动脉血管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继而产生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的一系列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常呈现发作性头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偶见持续性疼痛,发作时自颈部迅速向枕顶部、耳后扩展,或向鼻根、眼眶发散,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9]。倍他司汀是种扩血管药物,能促使椎底动脉血管扩张,提高心、脑及周围循环的血流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全身血压,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促使细胞外液吸收清除淋巴内水肿,减轻患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10]。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病机与虚、风、火、痰、瘀等因素有关,其根本病机为气虚血瘀,病位在脑,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以痰湿、瘀血为标,七情内伤、风寒湿邪、劳损为主要致病诱因[11]。脑为髓海,髓海不宁,患者情志不悦,肝郁气滞,或长期不良劳损、闪挫、外伤等导致气机郁滞,形成瘀血,导致颈项脉络痹阻,不通则痛[12]。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揉筋正脊手法治疗,针刺能调节脏腑气血经络、扶正益气、促使阴阳平衡;灸法能温通散寒,行气止痛,养血益气,消瘀散结,温针灸是将针刺与灸法相结合,艾条产生的热量可使血管得到温养,促使血管舒张,改善血液黏滞程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13]。选取足三里、太溪、风池、百会、夹脊穴等腧穴,百会能调节全身经络,可调节阴阳气血,平肝抑阳,养脑定髓[14];风池能疏散一身风邪,平肝熄风,风平则颤止[15];太溪能滋阴补肾,调补肾精,促使髓海化生有源,脑窍得养[16];足三里能健脾益胃,扶正益气,调经通络,驱除邪气等[17];夹脊穴能舒经通络,调节气血,引气血入髓海[18]。揉筋正脊手法能松筋通络、缓解筋骨痉挛,通利关节,并且手法产生热量可激发机体阳气,疏通督脉和阳经的经气,调节气血平衡[19]。揉筋正脊手法还能调节颈椎关节和软组织位移,纠正错位和旋转症状,促使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减轻颈部交感神经压迫和刺激,显著改善脑部血液灌注情况[20]。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SCV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温针灸联合揉筋正脊手法可进一步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控制病情发展。

ET-1具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对脑血管的敏感性较高,可促使大脑微小动脉血管收缩,加剧脑干、前庭系统的供血不足,加剧眩晕症状[21]。NO能与血管平滑肌相关受体相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促使血管舒张[22]。TXA2是花生四烯酸产生的血管活性代谢产物,能促使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的形成,促使血管收缩,加剧局部缺血缺氧症状[23]。结果发现,治疗组的ET-1、TXA2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温针灸联合揉筋正脊手法可进一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积极意义。

血流动力学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检测指标,对椎基动脉的狭窄情况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评估脑血管的血液灌注状况[24]。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的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PSV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温针灸联合揉筋正脊手法可有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水平,纠正椎底动脉的血液灌注量。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揉筋正脊手法可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具有良好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层递手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七步洗手法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