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建筑后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考
2021-11-07崔晓赵敏吉林建筑大学
崔晓 赵敏(吉林建筑大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新建房屋数量的下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国的建筑市场格局将从当前的以新建建筑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既有建筑改造维修为主,进入建筑后服务时代。这也成为建筑维护与服务的最大亮点和焦点,更预示着建筑后服务业正规化、专业化、保障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后服务业主要包括对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维修、装饰装修等,比较有代表性的业务是对城镇老旧小区以及历史古建筑的维护。国内学者对于建筑后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建筑维护的研究,姜雷(2020)指出建筑外维护结构均存在品质值低和节能性能差的问题,提出木结构住宅建筑外维护结构节能优化设计方法;钱志英(2013)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建筑装饰装修的研究,张军等(2018)论证了工业化建筑装饰装修标准体系设计框架以及遍历方法的适用性,同时为构建工业化建筑装饰装修标准体系提供新的思路;李耘云(2016)针对现代装饰装修设计中现代理念的传承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与研究。
对于后市场服务的研究,国内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较多的是汽车后服务市场,除此以外,还有工程机械后服务市场、家电后服务市场、物流装备后服务市场等。建筑后服务业目前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讨论,并且建筑后服务业的概念在我国还尚未提出。本文将通过对建筑后服务业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建筑后服务业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建筑后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如今,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和维护在提升人们居住安全和生活品质的同时,能够拉投资、促消费,实现稳增长和惠民生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的发展转型,提高城市、城市群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潜在需求旺盛
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全部摸查显示,截至2019年5月份,全国待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共约17万个,涉及的居民有上亿人。对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物的维护、修缮、加固改造,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新常态。
通过对2010~2019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房屋施工面积增加速度减慢,而房屋竣工面积从2016年起开始下降。施工面积增加的同时竣工面积减少,说明了房屋竣工率下降(如表1所示),施工周期也在变长。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的持续下降说明建筑业的重心已由房屋建造转向其他发展领域。而房屋新建面积的减少,需要维护的房屋面积的增加成为了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每年都有4亿左右平方米的房屋竣工,2020年以后,每年都有接近4亿平方米的房屋需要进行维护与改造,建筑后服务市场的潜在需求巨大。
表1 2010~2019 年中国房屋建筑面积统计
(二)有效供给不断增加,龙头企业作用凸显
建筑后服务市场中同样存在着市场壁垒,使得许多企业无法进入,存在着一些潜在供给量无法得到利用。为了增加市场的供给量,一些建筑企业开始转型,百城千店高效落地,东方雨虹全面布局后建筑市场。东方雨虹是防水行业率先突破百亿的企业,如表2所示,近三年东方雨虹的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营业收入、研发人员数量还是研发投入金额都在不断增加,供给规模在不断扩大,有效供给在不断增加。除了现有企业的转型外,一些不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为了多元化发展,也进入了建筑后服务市场中。不过面对成本高、利润低的建筑后服务市场的起步阶段,需要搭建企业平台。由于市场壁垒和准入的限制,导致一些企业无法进入,因此存在潜在供给。
表2 东方雨虹近三年公司情况
三、建筑后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建筑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产值规模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都在不断增加。作为建筑业的一个分支,建筑后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不太完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建筑后服务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1.企业服务单一,服务成本高
由于企业的发展不太完善,面对建筑后服务的多样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面对不同的建筑后服务类型,需要不同的方案和技术团队,技术人员很难同时掌握多种技能。面对政府和民众不同的需求,当企业无法提供有效的方案时,雇佣外来技术团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服务成本。
2.产业发展滞后,专业化程度不足
建筑后服务业的发展一直严重滞后于需求,行业中的企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建筑后服务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中的企业较少,能够提供专业化建筑后服务的公司不多,许多大公司通过转型进入建筑后服务市场。面对企业的转型和跨行业参与市场,提高专业化服务与专业技能非常必要。
3.政府投入少,缺少政策支持
在建筑市场中,政府对于新建房屋的工作较为重视,会积极批复土地来增加建筑面积,忽视了对既有建筑的改造与维护。好多老旧小区需要进行维护,建筑后服务市场的需求量较大,政府投入力度小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后服务市场的发展。政府可以适当新增建筑类院校,增设这些服务的课程,培养专业型的服务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政策的出台也能更好地推进行业的发展,为建筑后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企业区域分布失衡,集中度较高
在建筑后服务市场中,企业都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失衡。装饰装修作为建筑后服务业的主要业务,装饰装修资质企业区域也存在着分布不均现象,并且差距巨大。2019年,全国建筑装饰和装修业的企业单位数为473375家,其中,东部地区有259339家,中部地区有103295家,西部地区有90200家,可以看出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建筑后服务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四、推动我国建筑后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建筑后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将建筑后服务业与信息化技术、互联网行业相结合也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一)推动企业数字化运营
1.推动企业管理数字化
数字化管理和建筑后服务业企业的管理模式高度契合,随着建筑后服务业的发展,市场中的企业适合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推动企业管理数字化,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基础保障;完善产业数据信息保护、安全监管等安全保护体系的建设。
2.推动企业营销数字化
传统消费模式下,企业依赖于中间渠道来寻找客户,市场信息不对称,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和利润的提升,增加了交易双方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通过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的营销可以弥补传统消费模式的不足。数字化技术可以极大地削弱信息的不对称,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高效对接,重新塑造传统的营销方式,实现全渠道、交互式、精准化的营销。
(二)促进数字经济与建筑后服务业深度融合
1.融合数字经济实现延伸建筑后服务业产业链条
在市场经济的生态格局下,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促进了彼此间的利益诉求衔接,成为了实现合作共赢的重中之重。为了使建筑后服务业更好地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使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纵向融合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建筑后服务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全方位整合,不断促进终端消费需求与生产前端的对接,强化了市场发展导向在全产业运营中的中心地位,在充分优化建筑后服务业现有发展模式的同时,也通过提高与相关联行业的合作层级,构建了共享、互补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为建筑后服务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持续的驱动力。
2.融合数字经济打造建筑后服务业新业态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建筑后服务业目前发展还尚未成熟,借助于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的影响与带动,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行业的政策壁垒。通过融合数字经济,打造建筑后服务业新业态,对于处在经济周期低谷时期的企业进行支持和鼓励,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升级改造,从而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