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渔翁》的意境美研究和演唱分析
2021-11-06冯忠杨
摘要:古诗词歌曲,又称“古曲”,顾名思义就是用古代诗词作为词的部分,再由作曲家对其进行谱曲而成的歌曲,是中国民族声乐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从作品创作背景、歌曲情感表达、词曲以及演唱技巧几方面对《渔翁》这首古曲进行意境美研究和演唱分析。
关键词:古曲 《渔翁》 意境美 演唱
与其他类型的歌曲不同的是,古曲很考验演唱者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音色以及歌曲韵味(意境)的把握。歌者将一首古曲完整诠释的前提就是,要学会根据歌曲类型准确运用音色,气息具有灵活性,充分掌握咬字吐词的技巧,以及对作品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在提高歌者歌唱水平的同时,还能培养歌者的艺术修养,使其更好地赋予作品生命力,进而感染观众。因此,歌者在演唱前对曲目进行意境美研究和演唱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古诗词类歌曲。
一、《渔翁》的创作背景
(一)词的创作背景
《渔翁》的词作者是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燮(郑板桥),他为当年流行的道情写了十首唱词,《渔翁》是其中一首。郑燮的人生历程十分坎坷,经历了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因此,他的作品里多多少少寄托了一些有关他人生的情感。《渔翁》歌词道: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歌词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虽命途多舛也要坚持自己做人原则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他在自然景色中感悟人生道理,融情于景,有感而发。
(二)曲的创作背景
道情是一种曲艺形式,源于唐代道教,最初是为了宣扬道教的一些思想,随后逐渐成为作曲家抒怀遣兴的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音乐的发展。[1]这首《渔翁》(道情)的曲由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王震亚整理记谱并为其编配钢琴伴奏。
二、《渔翁》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是通过对时间、空间的描述,对镜像的经营,从而使情与景在高度的和谐统一后所达到的艺术境界。[2]对于学习声乐的人来说,在演唱前对作品进行意境美研究有助于歌者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在脑海里形成相关画面,这样演唱出的作品才更具有灵魂,而不是随意将其唱完。
(一)词的意境美
作品的词描写的是一位老渔翁沉醉于大自然悠闲自在的情景。根据词的部分,我们仿佛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有一位老渔翁,他的心已不再被世俗打扰,在靠山靠水的地方用鱼竿和鱼儿做伴,水面上还有来来往往的小舟。有一群“水鸟”在水中寻找食物,使得水面波光粼粼,荻港的风吹得人感到些许寒冷,渔翁不自主地唱起歌来,歌声到太阳落山才缓缓停下。转眼间水面荡漾着金色影子,突然抬头月亮已高于东边的山峰。这样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使人心生向往,所表达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曲的意境美
对于声乐作品来说,曲的部分往往包括人声旋律和伴奏旋律这两方面,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是相辅相成的。人声一般分为独唱、重唱和合唱,伴奏一般分为钢琴伴奏和其他乐器伴奏。本文写的是以钢琴为伴奏的独唱曲目。
1.人声旋律的意境美
这首歌的人聲旋律是级进式的,基本上只有二度、三度的跨越,旋律线条呈小波浪式,仿佛与词表达的意境(水面上波纹一圈一圈地泛起)相呼应,给人一种轻松自由、不紧不慢的感觉。旋律优美动听、悠扬婉转,使听到这首歌的人不自觉地想跟其哼唱。虽然旋律只有la、do、re、sol、mi这五个音,但这恰好是这首歌的特色。根据旋律部分,看似只有五个音,但经过作曲家的编排又使其丰富多彩,使人觉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也正因为只有五个音,使得曲子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词曲搭配得非常巧妙。
2.伴奏旋律的意境美
伴奏旋律部分以八度开始,音与人声旋律相似,直接奔向主题,将听众快速带入到了曲子绘的情景中。在进入人声时给了一个长音,给人以无限的遐想。3—5小节,钢琴的左手部分有三拍的休止,仿佛为老渔翁营造了一个安静垂钓的氛围。接着6—9小节,钢琴旋律部分变得紧凑起来,与词表达的水面上有来来往往的小舟相呼应,并且音与人声旋律也是相似的,使得人声、伴奏和词巧妙地融合起来。在第9小节结尾由两个五连音将情景推进到全曲的高潮,后面10—12小节左右手都运用了震音,描绘出一幅波纹圈圈波动的场景。接着12—16小节的旋律又开始紧凑起来,跟歌词巧妙融合,振奋人心。第17小节采用八分休止符创造出戛然而止的情景,与歌词相呼应。接着18—22小节与开头一样,采用了八度级进的方式从而结束全曲,最后以长音收尾,使人回味无穷,留给观众遐想的空间。从全曲的伴奏旋律来看,增加了除人声旋律以外的音,并且节奏型也变得丰富起来,为曲子的整体感觉增添了色彩,使得曲目变得更加完整。
三、《渔翁》的演唱特点
(一)曲式结构
从全曲的人声旋律来看,只有la、do、re、sol、mi这五个音,由la音开头又以la音结尾,调号为三个降号,因此可以判断这是一首c羽五声调式的古曲。这首古曲是一个带尾声的再现单二部曲式,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个乐段到第9小节,第二个乐段到第16小节,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第17小节为过渡句,18—22小节为尾声部分,再次强调主题。全曲只有前奏,没有间奏和尾奏,旋律连贯,一气呵成。
(二)歌曲表达的情感
根据词的创作背景,我们都知道这首《渔翁》只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间,表现了古代文人超凡脱俗的情思。从词的大概意思可以看出,描绘的是一个老渔翁在湖边垂钓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想在大自然中寻求人生道路的情感。因此,在对这首古曲进行演唱时,要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老渔翁,像述说自己的故事那样把这首歌唱给观众,从而使观众能通过自己的演唱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三)演唱技巧
对于学习声乐的人,要想演唱好一首作品,不仅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意境美、曲式结构和作品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还要思考怎样去演唱才能将作品完整地诠释出来。
1.音色的选择
古曲具有含蓄、典雅的特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演唱这类歌曲的时候,音色的正确选择极为重要。演唱古曲的音色不像歌剧那样具有戏剧性,也不同于地方民歌较为明亮。古曲相对较为居中,保持高位置的同时,音色不能暗淡也不能太过明亮。共鸣腔体开度要恰当,运用润腔形成饱满柔和的音色,行腔还要优美舒缓,给人以沉稳、从容、大气的感觉,才不失古曲特有的韵味。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演唱任何一类歌曲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不能出现舌根音、喉音。
2.气息的运用
在演唱古曲这类歌曲时,对气息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气息不宜过猛,不能吸得太满,要制造一定的流动空间。唱高音的时候气息要沉到底,不能用劲去冲。不能出现颗粒式声音,因此,要运用胸腹式呼吸,使气息处于沉稳状态,从而使声音具有连贯性。演唱古曲时,不宜出现过多颤音,气息需要收放自如,用量也要恰到好处,随时保持紧张感,达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不失古韵。
3.咬字吐词的处理
根据全曲的歌词来看,几乎每一句结尾都归韵到“an”上,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利于歌者演唱。演唱古曲要注意字头一定要抓住,适当运用拖腔归韵,归韵不宜太快,字头、字腹、字尾都要体现出来,咬字的位置宜高不宜后。《渔翁》是扬州的一首古曲,因此在咬字吐字时,还应该去了解扬州人说话的发音习惯,从尊重原著精神这点来看,将其咬字特点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演唱中,这样演唱出来的才是最具韵味的古曲《渔翁》。
四、结语
我国的古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时候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气,寄托了作者当时的情感、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古曲进行意境美研究和演唱分析任重而道远,要在提高自己演唱水平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为我国古曲音乐和文化的传播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田文升,王冬弘.中國古曲《渔翁道情》的演唱方法探究[J].北方音乐,2015(11):28.
[2]常德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浅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8):40-42.
[3]杨瑞静.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J].黄河之声,2018(21):61.
[4]邓丽萍.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至高追求[J].音乐创作,2013(04):132-134.
[5]李强.古曲《渔翁道情》演唱探微[J].音乐天地,2011(03):52-55.
[6]赵红.郑燮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冯忠杨,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19级,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