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1年随访观察
2021-11-06王文举孔凡国张昌盛潘其鹏乔杨
王文举 孔凡国 张昌盛 潘其鹏 乔杨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微创外二科(介入科),郑州 450000
骨质疏松是老年常见病,多由体内钙的过度流失、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骨头微观结构破坏等引起,多发于中老年女性[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患者一旦患病,会出现脊椎后凸畸形、丢失高度、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由于早期大多数患者只出现了腰背部疼痛的症状,并无明显的外伤,导致患者大多不重视,拖延到后期形成陈旧性骨折[4]。近年来微创手术发展迅猛,有研究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已是较为成熟的疗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且预后效果好的优点[5]。本研究对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法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法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总体情况更好,术后恢复更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68 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无骨折史的患者;骨密度[7]<-2.5 g/m2;年龄≥55 岁。排除标准: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无法接受随访者;继发性骨质疏松;凝血功能障碍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 例。观察组男15 例,女19 例,年龄范围为55~82 岁,年龄(71.34±10.43)岁;症状新旧情况:新鲜骨折26 例,陈旧骨折8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20 例,年龄范围为55~82 岁,年龄(68.37±13.28)岁;症状新旧情况:新鲜骨折24 例,陈旧骨折10 例。两组的性别、年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旧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心肺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记录,并对患者进行俯卧位练习训练直到患者能坚持30 min 为止。术前铺好消毒垫单,在心电监测的状态下将患者保持俯卧位。在C 臂下定位脊椎受伤处,在透视下将左侧的10 点钟和右侧的2 点钟方向取为进针点,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其中对照组利用直向穿刺针经双侧椎弓根进行穿刺,边进针边正位透视,针尖在正位透视到达椎体中线前后处,侧位透视到达椎体前1/3区域时停止穿刺,拔出穿刺针内芯。将实心钻钻到伤椎前的1/3处,后拔出实心钻,将骨水泥推杆置入,经过骨水泥推杆推入提前调制成好形状的骨水泥,当骨水泥弥散接近椎体后壁时停止推入,等骨水泥凝固后拔出穿刺工具。而观察组使用直向穿刺针经单侧椎弓根进行穿刺,边进针边正位透视,针尖在正位透视接近椎弓根投影内壁侧处,侧位透视应到达骨折椎体后壁处,此时调整针的角度,当穿刺针针尖越过椎体后边缘5 mm 处时停止穿刺,拔出穿刺针内芯。在外套管外置入弯角导向器,将弯角注入器沿套管置入[8]。正位透视下可见弯角注入器越过椎体中线,在接近对侧椎弓根时停止,此时侧位透视应达到椎体前1/3处。调制骨水泥至牙膏状,使用螺旋推注器边退弯管边将骨水泥低压注入,当骨水泥弥散接近椎体后壁时停止注入,等骨水泥凝固后拔出穿刺工具。
1.3 观察指标 ⑴手术整体情况。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进行记录。⑵VAS 评分[9]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10]。术前及术后1 d对患者的VAS 评分进行记录,术前及术后1 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ODI 评分。其中VAS 评分满分10 分,1~3 分为轻微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ODI 评分满分为50 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⑶骨水泥渗漏情况[11]及脊柱侧弯严重程度。术后3 个月及1 年时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对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率及Cobb 角进行记录。骨水泥渗透率及Cobb角度越小,则术后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整体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 s)
表1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 s)
注:观察组采取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骨水泥注入量(ml)3.84±0.83 4.26±0.76 2.176 0.033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4 34手术时间(min)32.42±8.14 38.12±8.35 2.850 0.006术中透视次数(次)12.24±1.43 15.19±1.52 8.242<0.001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与ODI评分的比较 术后1 d,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术后VAS、ODI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术后VAS、ODI评分比较(分,± s)
注:观察组采取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VAS 为视觉模拟量表,ODI 为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4 34 VAS评分术前7.57±1.12 7.62±1.23 0.175 0.861 ODI评分术前35.56±7.64 36.42±7.37 0.472 0.638术后1年19.24±7.26 22.83±7.18 2.050 0.044术后1 d 2.14±0.54 2.46±0.69 2.130 0.037
2.3 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水泥渗漏情况及Cobb 角比较 术后3个月及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率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Cobb 角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1年时的骨水泥渗漏情况及Cobb角值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的老龄化日渐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长[12]。由于大多数老年人身上有各种不同的慢性基础病,一旦患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致使临床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高[13]。
以前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法与手术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行治疗。保守治疗法的疗效不理想,不仅治疗周期长,且容易引起继发性椎体畸形。而传统手术法创伤大,预后效果不理想[14]。何玉涛和张云[15]通过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得到了两种手术法的疗效相近、Cobb角恢复效果均良好的结果,这两种方法在手术总体情况与疼痛缓解情况上各有优劣。而本次研究有意探究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通过对比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整体情况、VAS 评分、ODI 评分、骨水泥渗漏率及Cobb 角情况,得到了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与骨水泥注入量更少,术后VAS 评分、ODI评分及骨水泥渗漏率更低,Cobb 角恢复更好的结果。通过结果得出弯角椎体成形术在术中有着更短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俯卧时间,能保证手术操作顺利完成,同时更少的术中透视次数与骨水泥注入量减少了手术风险与术后骨水泥的渗漏率。在注射过程中,使用“退针法”让注射在低压环境中完成,不仅使骨水泥分布更平均,还减少了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发生。不仅如此,经皮椎体成形术在单侧穿刺就做到了经皮椎体成形术双侧穿刺的效果。
综上所述,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不仅手术过程安全可靠,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