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装置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1-11-06朱常生

西部皮革 2021年19期
关键词:媒介装置科技

朱常生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 南京211816)

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说:“装置所创造的新奇的环境,引发观众的以记忆形式出现的经验,观众借助自己的理解,又进一步强化这种经验。”当代科技的发展,大众不仅仅满足于单方向传统模式信息传递,而是多角度地融合其中。互动装置艺术是新媒体设计中的一种,它依靠计算机软硬件,其核心是互动,实现参与者由被动的单向接受输出信号而转化为双向的模拟信号到输出信号的共同参与,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近年来,展示设计的蓬勃发展,艺术家和设计师不断探索展示设计与互动装置的碰撞,使得参与者沉浸于艺术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理念。

1 装置艺术与发展历程

装置艺术是指“特定时空环境—材料的象征意义—艺术家个人情感—合目的性的创作和实验”的一种综合性艺术[1]。

互动装置艺术是新媒体艺术中的一种,它起源于国外。Emmanuelle Moureaux 强调装置是短暂的,且让观众感受到惊奇和好奇。然而不同媒介技术的变革,使得互动装置建立空间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

1917 年,杜尚创作的《泉》成为了装置艺术的开端,开启了西方当代艺术的思潮,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艺术与科技得到了巨大的变革,新媒介与艺术的结合也改变了艺术创作模式。正如人类艺术史上每一次巨大的变革都伴随着媒介的更迭换代,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电子媒介时代”的反应是最为直接,也最为直观的[2]。互动装置使得装置艺术媒介产生变革,借助数字技术,运用艺术设计、编程、计算机技术等综合性学科知识,装置艺术实现了从静态单感官到动态多感官沉浸式交互、实体到虚拟全息技术的转变,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且在感知方式、情感表达和美学观念上也在不断地向人性化和互动化靠拢。

互动装置艺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的成功研发,为新媒介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艺术形态与艺术思维的转变,艺术家们逐渐打破传统媒介的束缚,探讨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并将新媒介融入装置艺术中,形成互动装置艺术。

20 世纪60 年代末,计算机技术发展缓慢,其媒介以影像和声音为主,可以进行简单的指令操作。这一时期艺术家白南准将电视剧作为装置的媒介,他的音乐装置作品《混乱接触》与电视媒介《禅之电视》是装置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多媒体”的概念出现在计算机行业,它可以使用户感受到一种多通道同时存在的状态,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意的通道[3]。这个时期的互动装置也只能进行简单的机械指令操作并没有真正实现跨技术的互动。

80 年代,媒介交叉运用更加灵活,范德比克和琼·布里格姆共同创作的沉浸式电影《Steam Screen》包含了互动性装置艺术的特质。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互联网技术的盛行,媒介运用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差异化,人们不断地寻找新的媒介方式,来创作更加奇特的互动装置[4]。奇点艺术科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互动沉浸展,让国宝“动”起来与接受者双向互动,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华文化的恢弘壮丽。

我国的互动装置发展较晚,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互动装置以影像、声音、灯光为媒介且设计的作品主要以模仿为主;21 世纪至今以互联网媒介为主,新媒体技术与艺术正式开始探索新的互动艺术方式,打造全新的艺术形态。例如2021 年春节晚会上周杰伦演唱的《Mojito》采用XR扩展技术、实时渲染技术以及Motion control 编程打造出加勒比风情的虚拟互动MV式表演。

2 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分析

2.1 数字化媒介作为基本载体

罗伯特·洛根指出“新媒介”是个人使用的互动媒介,且个人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内容和信息的积极生产者。它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同时也涉及计算,倚重计算机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媒介设计中的媒介技术种类繁多,其数字化与媒介的融合,催生了各式各样的互动装置模式,使得装置作品从单纯的看过渡到互动服务人性化的转变,缩小了输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鸿沟。

2.2 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介入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爆发都会引领艺术的创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艺术等科技的创新变革都是推动装置发展的助力器。人工智能下的大数据整合的运算与决策正在重新建立这个时代艺术表现形态,且与硬件相结合使得编程算法的交互形式更加互动人性化。目前,人工智能呈现出跨界融合的新特征,它与互动装置相融合,运用互动灯光、游戏互动以及3D 视觉影像等艺术体验手段,使观赏者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进行相对应的感知体验。心灵上的互动才是互动装置最核心的特征,艺术的创作活动毕竟是一个知情意的综合体,人工智能所能从事艺术活动的部分只是知情意中可外化、数字化、程序化的部分[4]。

图1 3D 视觉影像

2.3 多媒介融合

不受限制的综合使用多门类的艺术形式,是现代艺术追求表现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必然产物,装置艺术正是这种趋势的最大体现[5]。科技加快媒介的变革速度,从单一媒介的运用到多媒介的融合,整合了声音、视频、灯光、生物艺术、投影等各种传播的技术方式,实现多元化及互动化的传播途径。当下多媒介的运用主要在话剧、电视节目、大型互动展览会等影视化舞台布景及商业化场所,这使得舞台效果更加具有视觉效应,加强观赏者的沉浸感与真实感,进而达到真实互动化体验。

艺术与科技相辅相成。当艺术碰撞科技时,艺术可以借助科技的肩膀达到全新的高度,科技在艺术的创作中展现外化的美学特征。由张艺谋执导的《对话·寓言2047》,运用互动装置,将民族艺术与科技有机地碰撞,突破了传播的舞台表演形式。这场盛宴运用了激光技术、无人机技术、3D 全息技术以及LED 装置等多种媒介技术,且融合了蒙古族长调、国粹京剧、陕西碗碗腔以及泉州木偶剧等民族特色文化,展现了音、光、电、色等多重听觉、视觉,深度打造戏剧、舞蹈、音乐的艺术体融合,给观众带来完美的沉浸感知体验,诠释了中国文化的绚烂多姿。

3 互动装置艺术与展示设计的融合分析

3.1 沉浸性

互动装置艺术与展示设计两者的融合全面打造沉浸空间,让观者更加沉浸其中,感受其艺术价值。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河之恋展厅设计,以“循环时空”为设计理念,创造移步换景的流动参观体验。观众在360 度沉浸式剧场中,全面感知“水、运、诗、画”四种文化意境所创造的运河历史。观众站在幕前,挥手间,就能感受鸢飞鱼跃、扬帆起航的心境,感知中国风的CG 大片,了解人与自然,实现跨时空的对话。

3.2 生态性

生态圈在不断演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艺术以信息技术形成的互动装置,开始让人们思考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使得个体的表达转向对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引发社会对生存环境问题的关注,使人们对生命加以反思。

迈阿密弗罗斯特科学博物馆创建了一个流淌在草丛中的沼泽沉浸空间,运用16 台高清投影仪、环绕声音系统、7 个网络动态系统和传感器。将动物影像投影到墙壁与地面,让互动者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当夜幕降临,下游的动物植物会出现变化,使用超大手电筒,照射出虚拟光束,探索佛罗里达豹和其它神秘动物,体验让互动者知晓生态被破坏的危害性,以及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3.3 多媒介互动性

多媒介互动技术的加入,使得装置艺术的发展蕴涵了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的特点,这样的艺术创作不仅突破了传统艺术,而且为传统装置艺术铺开一个崭新的道路[7]。

艺术家通过多媒介的运用,加强了装置的艺术性、科技性、互动性等特点,以及缩短了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

VIVINEVO 香氛艺术馆设计,让用户能够多感官体验香水情调及了解其背后历史,它结合影像、声音、气味多感多媒介体验方式。当参观者拿起听筒,听到音乐且同时触发感应,画面就会切换到相应的主题。当挤压香氛瓶时,就会闻到与主题相对应的气味。这种嗅觉、听觉以及视觉的多维度感官体验,让参观者获得不一样的记忆和交互体验,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

4 结语

随着艺术形态的改变以及艺术研究思维的提升,艺术与科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不断地碰撞、融合、借鉴,使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在带来最佳体验的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它的艺术价值本源。互动装置艺术与展示设计的融合使得空间展示的手段更加互动化、科技化、沉浸化。但是,当前互动装置艺术一味地追求技术,忽略其艺术价值,所以展示设计在与互动装置相碰撞时,要注重传递出展示设计艺术的内在价值,再运用科技的手段让参与者沉浸其中,因为科技仅是艺术的助动器,艺术与科技的共同融合才是构建未来艺术形态的基石。

猜你喜欢

媒介装置科技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书,最优雅的媒介
科技助我来看云
轰趴装置指南
科技在线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科技在线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