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漆艺术传播与社会产业创新研究
2021-11-06习成荪卢射雕
习成荪,卢射雕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330006)
引言
赣鄱“漆艺”的生产模式大部分还处于家族式的作坊与工厂,受旧时代观念的禁锢,“非遗”传承匠人们把它当作一种工艺技术,未能上升到艺术创作与设计应用层面,大部分漆艺产品都是脱离当代物质文化需求的“陈旧器形”,百年不创新、不变化的技法和材料,造就了漆艺“廉颇老矣”的陈旧感和淘汰趋势,这是缺乏创新能力的结果,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恶性循环,也是导致赣鄱漆艺产品的艺术语言固化、产品种类与样式单一缺乏创新而难以符合大众生活审美需求的主要原因。
1 国外漆艺产业发展现状及共性分析
“以人为本”的设计,在日本的“漆器具”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日本的“漆器具”艺术真正做到了融入生活,凸显了“工艺=用+美”,“用”在前“艺”在后的传统漆艺文化。而韩国漆艺也已逐步向现代化转型,分别从艺术理念、产业形态构造、表现手法等方面完成了传统向现代的演变,使得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体系完美的融合。同时应用拓展于“建筑设计”“家具设计”“日用品设计”“空间装饰设计”等多个领域,现代材料与先进的加工技术促进了漆艺的应用领域性创新,形成了传统漆艺产业模式向现代产业多元化模式拓展,使韩国漆艺在短短20 余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越南“漆壁画”艺术是从传统艺术发展而来的当代漆画艺术,发展至今,“磨漆画”已经成为越南的国家遗产。近90 年的时间,越南的“漆壁画”艺术自成一派,享誉海内外,艺术家们从传统漆工艺品中不断凝练技术,嫁接到“漆壁画”中使用,技术间的交叉融合,技术与材料的不断创新,让越南“漆壁画”更具有实用性与装饰性,当地“漆壁画”市场也逐渐受到海外国际市场的欢迎。
因传统漆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下的科技艺术备受推崇,它促使“非遗”漆艺术走向多元化拓展的道路。当下民族性文化的艺术品受国际贸易市场的欢迎,日韩的漆器用品、越南的“漆壁画”大受海外市场收藏者的青睐,因为其在秉承了传统技艺美与民族文化的同时融合了当代艺术语境,表现出了当代漆艺深厚的时代特征,符合当代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价值导向。
2 国内漆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漆画在中国成为独立画种是在1984 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漆画作品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时得到了艺术界广泛的关注和充分的肯定。漆画在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间,这些老一辈的先驱们投身于漆画创作,默默地耕耘着,也为我国现当代漆画事业开辟出了广阔的天地。如陈恩深在《当代漆画》中曾提出:“当代漆画的定义可以说是在当下时态,在表现形态上应该有完全不同于过去时代的漆画,其应具有当代的审美价值判断和艺术的当代性特征。”而江西漆画自1984 年开始就一直活跃在整个艺术界,并涌现了像陈圣谋、龚声、尹呈忠、易武、肖小源、熊建新等在全国知名的漆画艺术家,均对江西漆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便于漆艺术家们进行学术交流,紧接着又成立了江西漆画艺术研究会,这为系统地研究漆画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当今时代趋势下,漆艺文化要以多元化创新技术为导向,这样更有利于赣鄱漆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多方向、多领域、多创新等方面进行演化,将传统漆艺与现代科技相互融合,以最终实现的创新型技术来完成“非遗”技艺的进一步研发与更新。我们也要通过有关部分及其较好的资源,不断提升漆工艺技术,建立良性循环的平台,加强科研的力度、人才的支持、产品的商业流向,进一步打通并拓展国内外渠道,营造良好的赣鄱漆艺产业的大环境,打破原有企业单一的境况,形成漆艺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机制、资源共建、市场协作,提升其文化产业项目在国内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3 赣鄱传统漆艺多元化艺术传播与社会产业创新分析
由于当下赣鄱漆艺项目多停留在工艺品范畴,传播的途径只仅限于“赣鄱漆艺文化传播”,面向人群面窄、大众人群对漆艺认识度不高,因此传统漆艺多元化创新与产业拓展,能有效地形成“赣鄱漆艺文化产业传播”模式,产业的面向人群是大众、是生活,其传播力与传播速度远超于单线的“赣鄱漆艺文化传播”模式。赣鄱漆艺产业的创新与拓展是能有效促使赣鄱漆艺术文化的传播的发展,形成多领域化、多层次化、多国家化的传播模式。
图1 漆艺器物
3.1 传统漆艺的艺术语言再创新与产业创新分析
我们主要从赣鄱传统漆艺术、学院派漆艺术表达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析如何驱动“继承派”与“学院派”在漆艺术表现语言上的融合与创新,形成一套行而有效的融合方法。若想进一步推进漆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需从艺术语言上全面创新并具时代特色,要扎根于自身所处的时代土壤中,创作出能与时代吻合并具精神内涵的作品,正如乔十光先生所说:“漆画借鉴其他绘画是很自然的。探讨漆画的绘画性,自然也要受到其他画种的启发。但千万不可忘记漆画的绘画性应该有其自身的独特表现,不要强其所难,去表现它表现不出来的东西;而要发挥其长,去表现其他画种表现不出来的东西。如果简单地把国画、油画作为漆画的目标,那就有丧失漆画独立性的危险。”[1]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材料、技艺、题材,而中国现代漆画的装饰语言,也正是其运用材料、工具,以及形式、手段、方法等的艺术表现[2]。我们要找准中国漆艺术的出路,那就需要赣漆艺传承与外贸工艺美术品产业的相互融合。我国被称为“漆国”“瓷国”“丝国”,在这三大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中,进行非遗艺术与当代漆器艺术传播共构式的探研,是赣鄱漆艺自身的一种当代的变革。所以,如何实现漆艺术语言和产业的创新,我们可以借鉴以上国外的漆艺发展途径,进一步结合本土的传统技艺与特色,让我们的漆艺术语言可以多元化、漆产品应用多领域化地进行产品的研究。
3.2 传统漆艺的美学价值再创新与产业创新分析
赣鄱“非遗”漆艺产品由装饰审美价值转向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审美价值,将成为漆艺术创作主体方向。主要从传统装饰美学价值向科技美学价值、设计美学价值、产业领域美学价值等多领域进行价值拓展分析。因为,赣鄱科技漆艺美学形式、技艺、新兴产业拓展及其广泛的社会应用领域,是赣鄱漆艺急需开始进行一场新型变革,它是促进一带一路的新“丝绸之路”,是赣鄱漆艺发展和拓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赣鄱漆艺术逐渐从日常实用范畴转向了漆画美术创作领域,这也源于江西有名的漆艺术家陈圣谋先生。他将漆艺术做了较好的分类,因此,赣鄱地域的漆艺术家们不断从漆艺美术创作中拓展其美学价值,从应用性美学向文化艺术性美学形态延伸传播,成就了赣鄱漆画艺术[3]。赣鄱地域的漆艺术家们的漆画艺术便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画种,漆画美术作品在国内外也不断地展出。现如今也引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深切关注,将漆画作为全国美展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漆艺术,令其具有较大延展性的美学范畴的艺术创作价值,这也是促进赣鄱漆艺发展和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
3.3 传统漆艺术的风格再创新与产业创新分析
赣鄱“非遗”漆艺术风格是由地域文化的发展演变而形成,也是地域艺术文化发展盛衰的表现。主要从日韩的漆艺术风格进行分析,分析其艺术风格背后形成的关键点,建构具有汉民族传统性与现代派艺术独有的新型漆艺品风格形式的新型探究。据相关数据统计,日本早已在众多高校开设了漆艺专业,有的已经具备上百年的历史,也培养了一批影响力的漆艺家。在马列坚一文中提到:“日本漆艺设计具有鲜活的生命感,具有“民众之美”“实用之美”并广泛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4]。而韩国漆艺相对而言更加重视器物,他是“实用”艺术和“观赏”艺术的结合,追求器物的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美感形式。经过调研,国内也有十几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漆艺专业并开设了漆艺课程,使得校内与校外企业有个很好的过渡和连接。但是,随着当今漆艺的迅猛发展,我们日常所用的漆艺品已经被替代并逐渐在生活中消失。漆艺市场也良莠不齐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早已失去了昔日漆艺大国的风采。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在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而实用功能不断的缺失和退化,手工艺复杂、时代气息减弱,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实际需求,这使得当前的许多漆艺作品,没有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去。因此,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漆艺品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效益,我们要更加注重文化价值及产业价值。在高校的漆艺课程中也要融入这样的理念,为漆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赣鄱“非遗”漆艺向应用型产业拓宽与发展,这标志着文化属性和体系与社会应用型经济的相互融合与转化,使得赣鄱地域文化传播以及非遗传播体系得以深化和拓展。同时也能促进漆艺经济发展,盘活当下赣鄱“非遗”漆艺文化传承发展的萎靡状态。
4 结语
赣鄱传统漆艺术多元化拓展是推进传统漆艺结合各类艺术表现语言形式;拓展传统漆艺走向多元化艺术种类风格;深挖其美学价值,让漆艺跨界到应用学科,走入社会产业与日常生活,从而促进赣鄱传统漆艺术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多领域化、多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