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1-11-06李丽丽
李丽丽
(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15)
在临床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内科疾病即脑梗死,其具体指的是病患的脑部血液出现供应障碍、缺氧以及缺血等一系列的病症,从而导致患者的脑部组织发生缺血性软化以及坏死等病变[1]。有相关研究报道表明,脑梗死和一些脑血管疾病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2]。脑梗死在老年群体中较为高发,且存在一定的致残风险以及致死风险。当患上脑梗死的人发病时,大多数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都会出现一定的障碍以及异常,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使患者的生活压力以及经济负担增重。因此,为了使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缺损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应当积极为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康复护理干预是一种具有一定护理效果的护理方法[4],其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基础认知能力,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30例病患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15例,乙组15例。甲组中有10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年龄范围为60~72岁,年龄平均值为(66.37±3.45)岁;乙组中有8例男患者,7例女患者,年龄范围为61~73岁,年龄平均值为(67.86±3.44)岁。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经对比,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护理方法 使用常规护理对甲组进行护理,具体操作如下:按照患者的检查结果、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来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血小板凝聚以及改善细胞代谢。并且对所有患者的神智变化、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瞳孔变化等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嘱咐病患早睡早起,使自己的睡眠充足,得到有效休息。护理人员还应当指导其开展常规锻炼,确保强度适中。除此之外,结合患者的实际疾病发展情况来为其提供饮食指导。
使用康复护理干预对乙组进行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肢体康复训练。在患者处于卧床休息状态的时候,相关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一些较为简易的关节活动及适度的床上运动,以此来防止其关节变形以及活动能力降低,每日2~3次,每次大约30 min。康复训练应当具有一定延续性,结合患者实际耐受力以及疾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训练强度。在患者肌体能力逐渐恢复之后,可指导其进行床边活动训练,利用床边的扶手慢慢站起,然后慢走,直到不借助扶手也可以独立行走。康复训练的内容有下列五项。①认知功能训练:为了促进患者智力以及认知功能的恢复,选择对其应用汉字快速比较、心算、数字鉴别以及无意义图形等相关方法进行训练。②平衡训练:具体训练项目有:将健康肢体抬起、向前看、捡起地上的东西、看天花板以及往后拿物品等。③坐姿训练:相关护理人员应当协助患者坐在床边,慢慢将靠背的助力减弱,让患者能够独立坐起来。④语言训练:这一训练内容应当尽早开展,先对患者的面部肌肉实施适度的刺激,然后让患者开展对话训练、发音训练以及词汇训练;若有必要,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充分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来沟通交流。⑤其他: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独立洗脸、独立起床、独立梳头、独立刷牙以及独立进食训练。
第二,心理护理。在护理人员带领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一些患者训练效果不佳,因而会加重其负面情绪,为了能够改善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应适当鼓励患者,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其进行深入沟通,注意语气应当温和友善,在发现其存在负面情绪的时候,应当耐心倾听其担忧及烦恼,针对其焦虑原因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同时,应当积极与患者家属配合,嘱咐其多陪伴患者、开导患者,确保患者能够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订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康复目标以及康复计划。将成功案例介绍给患者,增强其治疗信心,从而使其治疗积极配合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第一,使用Bathel指数(BI)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析;第二,根据认知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选择SPSS17.0软件。使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对患者实施护理之前,甲组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是(35.83±25.74)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24.93±2.47)分;乙组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是(36.83±25.74)分,神经功能评分是(24.88±2.58)分,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实施护理之后,甲组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是(44.92±22.98)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16.77±7.96)分;乙组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是(70.87±22.73)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9.89±7.65)分。经对比,乙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甲组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甲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各项基础认知能力评分 在护理之后,乙组的各项基础认知能力比甲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认知能力评分(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认知能力评分(分,)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临床疾病,其主要疾病特征为疾病发展速度较快且起病较急[5]。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在脑梗死患者中,有60%~80%的患者[6],其活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有15%左右的患者存在严重的消极心理以及负面情绪,这些因素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病情严重的患者在正常生活以及自理上都有较大困难[7],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的心理负担会持续加重,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极为不利。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患者出现抑郁情况或者是血管性的痴呆[8]。在临床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时候,相关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为其采取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使其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其能够正常生活,确保其生活质量。现阶段中,临床在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康复护理干预来对其进行护理,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使其脑神经的重塑得到有效促进,同时可以为患者记忆功能、学习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提供一定保障[9],除此之外,康复护理干预还可以对患者消极心理以及负面情绪的改善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且相关护理人员积极和患者交流沟通,引导患者讲述烦恼及担忧,及时对其实施心理疏导,从而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10]。
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乙组使用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乙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甲组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基础认知能力评分比甲组更高,P<0.05,说明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使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能够极大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消极心理,为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对老年脑梗死病患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基础认知能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