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自治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现状与优化措施
2021-11-06闫红瑛
闫红瑛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被动摇,国际结算货币开始走向多元化。2009年我国启动了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工作,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试点地区扩大至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20个省份,西藏正式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区。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省区市,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在不断加快。
西藏是我国面向南亚的战略枢纽和开放门户,“一带一路”建设使西藏成为面向南亚“内联外接”、互联互通的重点地区和国家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前沿地带,为西藏跨境贸易蓬勃发展提供新契机。在国际结算货币趋于多元化背景下,西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应对?本文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及国际结算货币选择理论,结合西藏与周边国家的实际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一、文献综述
从文献搜集的情况看,目前国外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研究较少,关于本币跨境结算国外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研究本国货币的国际化问题以及国际结算货币的选择问题这两个方面。国外最早研究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问题的是Grass⁃man(1976),他在对瑞士等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整理时,发现经济水平发展情况较高国与经济水平发展情况较低国进行结算时则多采用前者的货币进行结算。Hartmann(1998)指出国家经济体量能够影响国际贸易计价和结算。Philippe Bacchetta(2005)指出市场份额的大小和本币计价结算比例的高低呈现正相关。Jaccard和Neoh(2010)通过研究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的步骤,指出:中国应该先在其周边国家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实现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然后再将该区域继续扩大至整个亚洲区域,最后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在全球的使用。
从2009年我国开启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工作以来,国内关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研究也丰富起来,但是专门针对西藏人民币跨境结算研究的文章屈指可数。就一般情况而言,国内学者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问题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必要性、可行性、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巴曙松(2003)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中必须要用边境贸易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作为动力去推进。李丹儿(2005)阐述了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优势,同时从范围、区域和途径三方面提出实现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具有可行性的步骤。贡勉(2011)提出人民币跨境结算将为中资商业银行带来相关业务的机遇,但是由于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支付系统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清算效率。米玛旺堆(2014)指出,西藏人民币跨境结算相关配套设施滞后,配套政策尚不完善。魏代龙(2016)认为应该从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支付清算体系的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改革这几个方面着手,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达瓦萨珍(2017)提出探索成立“中尼银行”,畅通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渠道。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可知一国货币能否成为跨境结算货币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国际环境、竞争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国内经济、币值稳定性等因素。国外学者主要侧重于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学者则侧重于分析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利弊并提出改进思路。但是,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西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可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有利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于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结算货币选择理论主要研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企业应当选择出口商货币、进口商货币、还是第三方货币进行结算。各国学者主要围绕一国货币能否作为计价货币的主要决定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理论体系日趋完善,主要有交易成本决定计价货币、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决定计价货币、商品特征与贸易结构决定计价货币、汇率稳定性决定计价货币、宏观经济稳定性与金融市场发展决定计价货币等。美国斯坦福大学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教授在对国际贸易媒介货币选择的研究中发现,在制成品交易中生产者拥有较强的市场支配力,一般以出口国的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同质商品和初级产品则更加倾向于使用低交易成本的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范伯格(Fein-berg)和芬斯特拉(Feenstraetal)等学者的研究还证明一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在外国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媒介货币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计价货币的选择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科技实力的竞争。[1]从西藏目前的对外贸易结构来看,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远超进口额,出口产品主要销往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南亚国家。按照麦金农教授的媒介货币选择理论,西藏依托祖国内地强大的国力在与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具有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的天然优势与现实可行性。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及国际结算货币选择理论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现状
在“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中,西藏是国家确定的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政府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及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的战略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健全跨境贸易区、保税区和边境口岸的金融服务体系,跨境贸易得到了稳步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创造了条件,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各项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向纵深发展,西藏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结算地域范围日益趋广
2010年,西藏仅樟木口岸开展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人民币结算的国别等地域范围也仅限于尼泊尔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自治区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持续努力与多方协调下,与西藏境内发生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境外地域日益趋广。到2019年末,与西藏发生人民币业务往来的境外国家(地区)达21个。[2]
(二)结算总量呈持续增长态势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持续开展,西藏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显著上升,结算总量呈持续增长态势(见图1)。
2010-2020年《西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0年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生交易1513笔,金额仅为5.29亿元。2011年西藏辖区内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突破30亿元,达36.5亿元,较上年增长6.8倍。西藏区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3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为境外企业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16个。2012年,西藏全区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75.5亿元,同比增加39.1亿元,增长1.1倍;2013年西藏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金额89亿元,同比增加13.5亿元,同比增长17.9%,境外企业在西藏共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28个。截至2019年末,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金额为370.07亿元,涉及企业160多家。
图1:西藏2010-2019年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亿元)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体以货物贸易为主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西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尽合理。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西藏对外贸易中90%以上都是货物贸易。自2010年西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虽然也有少量的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收支,但是由于跨境进出口贸易以货物贸易为主,因此,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体仍是货物贸易。从表1所列数据来看,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占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90%以上的份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主要有非居民企业人民币账户(NRA账户)结算模式和代理行模式。其中,非居民企业人民币账户结算模式占总交易量的96%以上,居主导地位。[3]
表1:2010-2019年西藏自治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
三、西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SWOT分析
西藏与包括尼泊尔在内的7个南亚国家接壤,是我国面向南亚的重要枢纽。处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南亚的重要位置,同时又是能够充分发挥链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用的省份。[4]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西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优势与劣势并存。
(一)优势(Strengths)
西藏属于沿边省份,是我国的西南门户,是南亚国家的近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西藏与南亚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得喜马拉雅山脉两侧中国对南亚国家具有不对称的战略优势,加之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使西藏具备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地缘区位优势和地缘政治优势。经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西藏的对外贸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得到了长足发展。迅速发展的对外贸易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首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个城市及其他部分试点省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了飞速发展,为西藏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积累了有益的可供借鉴的经验。2017年,吉隆口岸扩大对第三国人员开放,正式成为国际性口岸,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吉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工作。2019年5月,樟木口岸正式恢复货运功能、陈塘-日屋口岸和里孜口岸也在加速建设中,加之,中央特殊优惠金融政策的强力支撑,西藏的金融业已经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基础。
(二)劣势(Weaknesses)
西藏金融业起步较晚,金融机构不健全,尤其是边境口岸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产品单一,金融业务的相关人才不足,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经验不足。周边的南亚大国——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很不积极;中国与不丹尚未建交;跨境贸易也仅限于边民小额互市贸易,长期的贸易顺差,加之受传统文化及支付习惯影响,尼泊尔商户在跨境贸易中仍习惯使用美元结算。从图2中可以看出,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与跨境贸易规模基本上保持正相关态势,但是相对于其他沿边省份,西藏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导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不大。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三轴式摊铺机是一种中档型机械,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2个驱动器和3根轴,这种机械设备与小型机械和滑模摊铺机均存在不同之处。三轴式摊铺机通过两个驱动器以实现摊铺和振动功能以及带动整个设备进行移动[1]。在摊铺机上还配套有其他相应的设备,比如说拌和楼、自卸汽车及洒水车等。三轴式摊铺机的基本性能为:一次摊铺宽度7.5~8.5m;摊铺速度15~30m/h;1d摊铺工作量200m。
图2:2010-2019年西藏跨境贸易与人民币结算趋势图
(三)机遇(Opportunities)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对西藏的定位是: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和重要窗口,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6月西藏正式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区,可以与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此举为西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撑。2018年2月尼泊尔左翼联盟(尼泊尔共产党)组建新政府以来致力于发展国内经济,积极拥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强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人民币是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目前人民币已经上升为第六位官方外汇储备货币,越来越多的央行和金融机构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速。这些因素为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四)威胁(Threats)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涉及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结算体系与监管体系都与原来的外汇结算与管理体系不同,需要结合西藏边境实际对政策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区的进出口业务不再经过收汇、核销等环节,将外汇管理局的监管任务转移到了税务部门,加大了税务部门的监管风险,对税务部门的核查能力提出了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的结算方式和习惯,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尚需政策引导和市场适应。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会导致境外人民币流通量增加,在我国与西藏相邻南亚国家均未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下,如何高效进行人民币跨境调运和防范金融风险、洗钱等国际犯罪活动的发生,也是西藏在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面临的挑战。
表2: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SWOT矩阵分析表
本文通过构建SWOT矩阵,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看似独立的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西藏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应该采取的具体战略与策略,如表2所示。
四、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
西藏是全国各省区市中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自然环境恶劣、区情特殊、现代产业发育水平相对较低及经济运行成本相对较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缓慢。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成就,但是与其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省区相比,无论是在结算方式还是结算总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践中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配套设施落后,制约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2015年尼泊尔“4·25大地震”之前,樟木口岸承担着西藏对邻国90%以上的贸易量,口岸基础设施、物流、仓储等都较其他3个口岸更完善。“4·25大地震”后,樟木——科达里口岸设施严重损毁并一度关闭,使得西藏与邻国间的边境贸易量大幅下降。2019年5月,在大地震4年之后,经过中尼两国政府的努力,樟木——科达里口岸恢复货运功能。樟木——科达里口岸被迫关闭后,自治区政府在国家的关怀下,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吉隆口岸,吉隆口岸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无论是樟木口岸还是吉隆口岸,受地理条件、资金投入以及人才、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配套设施还很不完善,通关能力弱,查验设施和设备陈旧或不配套,制约了物流、人流通关速度,口岸整体功能效用尚未完全发挥,跟不上口岸物流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边境贸易量的增加,物流繁忙,交通已不堪重负,交通堵塞情况严重,影响了边境贸易的发展,从而间接影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二)口岸金融机构不健全,金融服务落后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具有资金雄厚、信用好的优势,可以为跨境贸易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金融服务。但是,在西藏的商业银行中,目前只有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在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设有分支机构,其余几个口岸均无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且银行金融服务手段落后,人员配备不齐全,效率低,服务品种单一,缺乏懂英语的外汇专业人员,外汇业务品种单一,缺乏金融特色产品。如中国银行吉隆口岸支行目前仅有5人(包括行长和副行长各1人),除了简单的柜台等基础设施外只有一台依附式ATM机和一台智能柜台,金融服务也仅限于个人及单位客户现金存取款业务、个人客户结售汇业务、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服务和少量的尼泊尔卢比兑换业务,尚不能提供信贷相关服务。与西藏相邻的尼泊尔、印度等国也未在口岸设立银行等金融分支机构。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代理银行单一、银行单边开户,结算功能不完善
目前,西藏仅有中国银行樟木口岸支行与尼泊尔商业银行签订了边贸双边结算协议,其他商业银行均未与毗邻国家商业银行签订结算协议,建立代理行关系。
自2013年以来,有尼泊尔加德满都银行、尼泊尔孟加拉银行等四家尼泊尔商业银行相继在中国银行开立人民币和美元清算账户,用于两国间边贸结算。[5]中国银行樟木支行在尼方商业银行未开立任何账户。人民币只是在西藏商业银行内部周转循环,结算后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币“落地”毗邻国家,也未形成多主体的银行结算服务格局。
(四)中尼贸易长期高额顺差,影响了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
图3:2010-2019年西藏进出口总额(亿元)
(五)非正规的“地摊银行”导致人民币现钞流动频繁,监测和监管非常困难
在过去的边贸交易中,由于缺少跨国金融合作机制,西藏边境口岸的正规金融机构服务落后,金融产品品种单一,非正规的“地摊银行”以其手续便捷、费用低廉、时效快等特点“完胜”正规金融机构,致使“地摊银行”在西藏边境口岸地区有着较高地位。基于边境地区交易双方的需求,“地摊银行”在正规金融机构入驻边境口岸以前就长期存在了,长久以来交易双方建立的良好信任关系,使之成为跨境贸易货币兑换的首选。由于“地摊银行”是纯货币交易,不需要贸易背景,政府很难监管,使得大量的人民币结算“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之外,导致对其监测和监管比较困难,增加了人民币资金规范管理与反洗钱监管的难度,大量的人民币现金通过民间机构兑换,未能进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导致西藏的国际收支申报失真。
(六)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制约了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效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海关、工商、税务、外汇管理、银行等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协作来进行。但是,由于管理机制和体制等方面原因,目前西藏口岸各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沟通与日常工作交流机制,也未建立起真正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外贸企业在进出口报关、结算、出口退税等环节还存在对接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效率。
五、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优化措施
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较多,但是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让人民币获得周边市场的认可。因此,通过在现有条件下借“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东风,积极推进人民币在南亚国家更广泛使用,建立与周边邻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合作交流机制,打造面向南亚的区域性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和跨境交易结算金融云平台等措施,可以推动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借“一带一路”东风,稳步推进人民币在南亚国家更广泛使用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值扎实推进阶段,将有力助推西藏及南亚邻国等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南亚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迫切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通过贸易、旅游、产业等深度合作,尤其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动、刺激本国投资增长。西藏人民银行应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发挥“本币优先”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优势,在中央和内地省市人、财、物的大力支援下,在国家相关政策范围内不断创新跨境人民币结算实践,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便利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往来,通过宣传与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人民币在南亚等周边国家的广泛使用,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更为广阔的外部空间。
(二)建立与周边邻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合作交流机制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涉及贸易双方国家的利益,需要通过双边政府和金融机构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来共同推动。目前,西藏尚未有一家商业银行在周边邻国设立分支机构,而周边邻国也未在西藏设立金融机构;我国与紧邻西藏的尼泊尔、印度也尚未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进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向更深、更广发展,西藏人民银行应不断加强与周边邻国央行高层互访,通过互访深化沟通与交流,建立与周边邻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合作交流机制。并借此宣传和推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不断扩大境内外企业的参与度,提高境外企业和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6]
(三)健全口岸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面向南亚的区域性跨境金融服务中心
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作为组织领导和推动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主体,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实践中结合西藏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业务推进机制;贯彻落实好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目的,优化配套金融基础设施,健全口岸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口岸金融服务功能,以打造面向南亚的区域性金融跨境服务中心为终极目标。按照“搭建平台,疏通渠道”的工作思路,全力推动各项配套工作的落实,联合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积极支持人民币跨境结算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涉及的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业务平台。
(四)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契机,积极探索人民币对尼泊尔卢比直接兑换汇率形成机制
长期以来,尼泊尔都是西藏最大的边境贸易伙伴,西藏的对外贸易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与尼泊尔的跨境贸易。因此,尼泊尔在西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的推进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人民币与尼泊尔卢比尚没有直接挂牌汇率,需要以美元作为中介进行换算,不但提高了金融交易费用,增加了贸易双方的汇兑成本,而且,对跨境贸易的结算会产生极大的汇率风险。对此,我们建议中尼双方应当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积极探索人民币对尼泊尔卢比直接兑换汇率形成机制,在与尼泊尔的跨境贸易结算中就可以绕开美元,不仅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银行、企业等市场参与方实现共赢,而且可以扩大货币直接交易的渠道,提升人民币结算价格竞争优势,为开展人民币结算提供更便利的货币条件。[7]
(五)优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渠道,利用互联网科技,打造跨境交易结算金融云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西藏各地区网络覆盖率的提高,政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不断推进边境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现金管理等业务,致力于推动搭建南亚地区金融合作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金融技术将传统的“线下”支付结算模式与蓬勃发展的“线上”电子商务相结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跨境交易结算云平台。同时,商业银行还可利用互联网科技,创新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通过跨境交易结算云平台为个人、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客户提供包括数字金融等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相对于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跨境交易结算金融云平台可以通过银行SWIFT系统连接全球任何国家的银行账户,可以为跨境企业提供人民币结算管理、全球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票据、资金托管、全球账户查询、资金划转结算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服务,有利于西藏区内中资企业“走出去”,开拓南亚市场。
(六)规范“地摊银行”管理,提高边境商业银行服务水平
“地摊银行”是在缺少跨国金融合作机制,边境地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低下时期边境贸易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针对西藏边境口岸目前金融服务相对落后的现状来看,“地摊银行”在短期内还无法全面取缔。既然短期内无法取缔,不如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规范化、合法化和公开化,可以填补国有银行不愿承担市场风险,服务不到位的空缺。[8]同时,规范化管理还有利于国家有关部门对跨境人民币流动的资金进行监测和监管,有效防范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维护边境地区金融市场的秩序及社会安定。
另外,随着边境贸易的迅速发展,双边金融合作步伐的加快,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开拓创新,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通过不断提高自身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服务质量发挥其在跨境结算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提供融资、担保、资金交易等优质金融产品,让高效、安全、便捷的全方位、多层次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将更多的外贸企业和个人从“地摊银行”吸引到正规的银行跨境清算系统。
(七)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宣传、培训及市场推广
虽然西藏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省区已经十多年时间了,但是由于边境地区交通、网络、信息等不是十分畅通,边民尤其是毗邻国家边民、外贸企业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相关政策了解不透彻,导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展缓慢。因此,在边境口岸地区加大人民币跨境结算政策宣传力度,有步骤、分层次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政策及业务培训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依托银行网点、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途径,积极宣传跨境人民币结算,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借助行业协会对边境口岸、边境村落及边民互市点等开展重点宣传,提升沿边地区市场主体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的认知程度;研究鼓励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措施,鼓励除货物贸易等经常项目外,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不断拓宽人民币跨境流通领域,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
(八)优化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在跨境贸易中的比重
从西藏近十年的人民币跨境结算统计数据来看,货物贸易进出口结算占全部结算总额的98%以上,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进出口结算金额占全部结算总额不到2%,而且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中绝大部分是与尼泊尔的跨境结算。由于尼泊尔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在西藏与尼泊尔的双边贸易中尼泊尔一直处于高额贸易逆差的态势。从国际贸易发展的经验来看,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开展。
从尼泊尔与西藏跨境贸易的统计数据来看,双边贸易中90%以上都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过低。尼泊尔属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在服务领域有一定优势。而近些年,西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技术含量不高、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大量迫切需要劳务输出的尼泊尔适龄劳动力刚好可以满足西藏这一需求。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市场的有机融合。西藏应当顺应市场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及优惠措施,扩大与尼泊尔双边贸易中服务贸易比重,帮助尼泊尔发展经济,提高其对中国商品的出口量。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双边贸易结构,还可降低尼泊尔与西藏的贸易逆差,助推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向纵深发展。
结语
西藏依托我国在国际上良好的政治声望、国内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毗邻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西藏辖区内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优化金融产品结构,积极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进行全方位沟通,加强合作,不断开拓创新,结合西藏与周边国家实际探索小货币区域挂牌试点,努力拓展与境外国家的金融合作空间,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于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加快西藏区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