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群众文化艺术培训“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
2021-11-05田建
田建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一步,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奋斗目标。201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而渭南市在群众文化艺术培训中形成的“在人民中的服务创新”实践探索,正在成为该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经验。为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精神,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创新工作思路,创建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坚持“在人民中的服务创新”,推动了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工作广覆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于2015年在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人才培训部的基础上成立,负责全市公共文化艺术培训工作和场馆免费开放服务与管理工作。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群众需要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办学宗旨,“创新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方式,逐渐探索出了“在人民中的服务创新”的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的渭南经验。学校以渭南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和申报国家一级文化馆为契机,依据《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服务水平,为做好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和免费开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在人民中的服务创新”的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的渭南经验,先后被《陕西日报》、《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和国内知名网站进行宣传与报道,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工作的新高地。
培训学校与市妇联联合开办的“秦东美丽女子学堂”荣获陕西省“2015—2017年度全省公共文化群众文化品牌”,2021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巾帼文明岗”。培训学校联合社会青少年艺术培训机构,整合资源,建立教育联盟,并和教育系统共同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启动素质教育”的免费培训平台,被侨联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
一、多渠道服务:提升培训服务的覆盖面
为了使更大范围内的群众享受到文化活动,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拓宽了服务渠道,让群众能够通过多渠道的方式享受到培训服务。培训服务开展必须不断创新培训理念,构建分类别、分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格局,完善现有培训机制,以扩大培训服务覆盖面,让培训服务惠及有不同需求的群众。
多渠道培训服务具体体现为采取线上培训、公开课堂、联合培训、主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培训服务。由于疫情的特殊状况,春季的线下培训课程不能正常进行,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创新服务模式,创办了“渭南有艺,十分有约”文化志愿者百集网络微课堂线上课程,方便群众学习文化艺术知识。公开课堂具体是指2019年培训学校开设的“群众文化艺术公开课堂”,先后开办了模特表演、剪纸、摄影、绘画等公开课,让培训走出了教室,走进了公园、广场和社区,群众得以零距离接受培训,这一新颖的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群众的一致称赞。联合培训是培训学校和陕西省杂技团、渭南市茶协、渭南市职业技术学院各自利用自身优势,搭建培训共享平台,开设仿唐舞、东方舞、茶艺等艺术培训,已经培训学员近500名,使得培训更加丰富多彩。主题讲座通常会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和学校教学实际,每季度举办一期,讲授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课堂教授为主,而当前通过多渠道服务开展培训,群众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并以可选择的方式参与到培训中来,最大程度上拓宽了培训服务的覆盖面。未来,还需要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拓宽授课渠道和方式,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让更多群众自愿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让他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切实提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愿和水平。
二、标准化服务:提升培训服务的获得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而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迫切要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培训服务的获得感,因此,必须加快实现服务方式的规范化。
近年来,在扩大全民艺术普及覆盖面的同时,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标准化。首先,在培训人员评估上,更加注重服务的实效性。具体来说,采取校长责任制,由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工作人员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对培训班进行日常管理,吸纳和邀请各艺术领域专业人才作为文化志愿者进行教学,设计合理教案,印制培训教材,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教案和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评审,确保培训教学的实际效果。其次,在教学管理上,更加重视服务的严谨性。教学管理就要求“一学期缺勤超过3次,不发结业证;拿到结业证,才能继续中、高级班的深入学习”。做培训不能搞形式主义,不是简单地给群众教一门才艺,而是要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把艺术的种子播撒下去,让艺术真正融进全民心里,从而实现全民艺术普及。最后,在服务效果上,更加重视为群众提供艺术展示平台。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成立以来,共开展艺术培训课程600个,举办艺术专题展演60余场,免费开放时间达12000小时,服务群众30万余人次。艺术普及的目的是用而不是学,不光要给广大群众提供学的平台,更要给他们创造展示的舞台。因此,为了使培训服务的效果更深远,教学成果得到展示和检阅,让艺术真正为民所用,学校每年度末都举办“年度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成果展”,成果展分书法、绘画、摄影展,综艺节目汇演和教学表彰三个部分,自2016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4届,共展示学员作品1000余幅,举办综艺节目60多个,参加综艺表演的学员2000余名,让学员走到群众中,从文化活动的参观者、参与者转变成文化工作的建设者、创造者。
服务管理方式的标准化,不仅会使文化艺术培训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进行,也会使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会极大地提升文化艺术培训服务的获得感。在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标准化是其发展建设方向。首先,在开展文化艺术培训工作时,要按照社会化的方式,让更多企业、社会组织、文化志愿者、个人参与到培训工作的开展之中,为艺术培训工作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和力量源泉。其次,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实施教学管理规范化、免费开放规范化、成果运用规范化、对外宣传规范化等规范化建设,使今后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工作的开展更具系统性、规范性和有序性。
三、多样化服务:提升培训内容的丰富性
多样化的服务内容,能够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满足群众日益多样的文化艺术需求。当前,群众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越来越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服务。因此,文化艺术培训的内容必须要多样化,以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要,增强群众的精神力量。
服务内容不仅仅是针对技能的培训,同时还需要重视对思想道德的引领,即要对群众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系统的培训。为了使服务的内容更加多样,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现有各类培训教室19个,同时配有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艺术资料室、大众书吧等,可以同时满足约1000人的各种类型的文化艺术培训。2015年培训学校刚成立时,开设课程只有54个,当前开设艺术培训课程已达210个。此外,还按照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群体特征开设了针对普通群众的“市民文化讲堂”、针对妇女同志的“秦东美丽女子学堂”、针对老年人的“三贤学堂”、针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文化干部培训基地”、针对少儿的“阳光美育培训基地”、针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星级团队轮训”等六大板块,豐富了常规培训服务内容。具体实践中,首先,在培训课程内容上,因需定课。在制定课程之前,向学员发放意见征询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群众实际文化需求,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培训课程。在培训课程报中心审定后,由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外聘的各类艺术领域拔尖人才进行授课,所教授的课程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其次,在培训课程确定后,进阶培训。在做好群众艺术普及培训初级班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学员需求,增设提高班、精修班以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艺术需求。进阶培训一般不是强制性的,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进行选择,此举为群众赋予了更大程度的选择权,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水平群众的需要。
不同职业、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对基本文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满足群众需求必须要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首先,要不断拓宽服务途径,创新服务形式,完善群众需求反馈机制,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其次,要提高认识,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以基层为主要阵地,以特殊人群和特殊地区为重点关注对象,资源共建共享为手段,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
四、延时错时服务:提升培训服务的灵活性
延时错时服务,能够让群众选择在自己方便的时间里接受培训,解决了群众“上班没空接受培训、休息时间没处培训”的困扰,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犹如一道暖阳温暖了群众的心,获得群众连连称赞,不仅提升了培训服务的灵活性,也提高了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全时服务、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是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坚持“在人民中的服务创新”的重要经验。具体来说,在实践中,根据群众需求,在周内正常白班基础上,为上班职工群众开设晚上六点半到九点的晚班,同时为学生开设双休日班,以满足不同群体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成立运营以来,为了保证群众接受培训有活动场地,根据群众需求,已将免费开放的场馆面积增加到近5000平方米。此外,从2015年起,开始全面实行延时错时服务,设置了白班、晚班、双休日班3种班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群众对文化艺术培训的需求。
今后,还需要根据延时错时服务的试行情况不断进行改进,以更好地提升培训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五、“菜单式”服务:提升培训服务的精准性
“菜单式”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在提供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时要更多征集群众的意见,发现群众更偏爱学习什么,喜欢什么类型的文化活动,根据群众的喜好和需要开展服务。这样的培训服务方式,能够实现群众“点什么”就“教什么”,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是群众真正喜爱、需要的,从而有效提升了培训服务的精准性。
培训学校在每学期末都会发放学员意见征询表,根据群众意见确定开设课程。每学期开学前,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提前公布培训课程目录,群众按需“点菜”,即从目录中直接勾选服务项目,并填写服务场所和服务时间,培训学校收到订单后着手进行“配菜”,流程清晰,便民惠民。这样的服务方式为群众搭建起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文化艺术平台,能够精准对接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具体实践时,起初,因为师资力量比较紧缺,学校只尝试开设了两门课程,进行了4~8期大规模的集中培训,深受群众喜爱,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赏。因此,为了顺应市民呼声,从2015年起,逐年增加服务科目,外聘艺术人才,增强师资力量。2018年开始,为了让市民能够更加投入地了解艺术、享受艺术,学校启动了“菜单式”培训。目前学校常年开设书法、绘画、瑜伽、茶艺、古琴、模特表演等30个专业。在“菜单式”培训的推动下,所开设培训课程成倍增加,学校已注册学员的数量平均每年以20%的增长率递增,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支持。
“菜单式”培训服务新模式,能够为群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惠民文化服务,让他们便捷地享受到服务的精神盛宴。“菜单式”服务,推进供需有效对接,在“送文化”里“种文化”,不仅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群众自觉远离酒桌、牌桌、赌桌,在引领老百姓奔向“文化小康”的同时传播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新风尚,通过这样一个文化艺术平台,公共文化服务效果显著提升,群众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今后,公共文化服务必将朝着智慧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开展“菜单式”服务时,还需搭建数字文化平台,实现网络、手机APP“点菜”,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六、结 语
今后,渭南市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论述为引领,坚持和发展“在人民中的服务创新”经验,全力推动新时代渭南群众文化艺术培训工作,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