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探访诺曼底
2021-11-05刘旭
刘旭
1970年6月17日至7月1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的粟裕将军率中国军事代表团出访刚果。在非洲的外事活动结束后,代表团一行途经巴黎,并在那里作了短暂的停留。粟裕去法国当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专为考察诺曼底,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含义。
情有独钟诺曼底
粟裕一行抵达巴黎,当天吃晚饭时,黄镇大使便询问他,第二天是去参观马奇诺防线,还是去参观诺曼底登陆场。粟裕将军不假思索地说,去参观诺曼底登陆场。
第二天,在韩开合等使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粟裕一行人驱车4个小时,赶赴位于阿罗芒什镇的诺曼底登陆遗址。抵达目的地后,粟裕高兴地站在诺曼底登陆纪念馆前,双手插在腰间举目远眺,仿佛当年在战场上观察地形一样。
或许是战场旧址引发了将军的谈兴,他兴致很高地告诉同行人员: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夺取并扩大登陆场,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值得认真加以研究。接下来,粟裕更是详细地介绍道,美英统帅部之所以选择诺曼底塞纳湾作为登陆地域,是因为有种种迹象表明,德军以为盟军最有可能在加来海峡沿岸登陆,故而将之列为重点防御地域,放松了对塞纳湾地域的防御,以至于在盟军发起登陆进攻之后,德军指挥部依然迟迟不对塞纳湾增援,这就是避实就虚。
而塞纳湾登陆地段处在英国南部各类飞机的作战半径以内,海军也能从东西两面对之进行可靠防御,也就是说,选塞纳湾登陆虽然有无供应港口、海面不平静等不利因素,但却能够依托海、空军的支援,相比之下,有利因素还是大于不利因素。
后来,粟裕还专门谈到诺曼底登陆时间选择问题,他认为盟军之所以选在1944年6月6日清晨,是经过各种因素测定后的登陆最佳时间。一是这时能见度最好,二是潮水最大,便于登陆舰船靠岸和清除障碍物。但实战时刻,由于各地段涨潮时间不一,登陆时间也因而有异,即从西侧的6时30分到东侧的7时45分,相差1小时15分钟,这也是作战计划与实战情况很可能会有出入的正常现象,更需要指挥员随机应变。
在抒发自己感悟的同时,粟裕还非常注重考察研究诺曼底登陆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如盟军登陆时使用的登陆工具和运输工具,以及盟军在塞纳湾构筑人工港的情况等。粟裕对人工港抱有极大的兴趣,刨根问底地向当地纪念馆的人员提出了各种问题:人工港为什么能够浮动?水泥墩的体积多大?大小是否都一样?是怎样浮动的?又是如何同定的?这样的问题连法国讲解员也无法给出令其满意的答案。于是,粟裕干脆下到海边,带着大家在滩头深处,一步一个泥水脚印地走了二三里路,终于找到当年人工港的一些水泥墩残骸,一一丈量,仔细计算,彻底找到了那些问题的答案。
粟裕等人足足在诺曼底登陆场参观了一整天。他十分满意,在离开时兴奋地说:“真是不虚此行,不虚此行。”直到吃晚饭时,粟裕仍旧余兴不减,在餐桌上对黄镇大使说:“诺曼底登陆场太震撼了,看着似乎还散发着硝烟的实物和纪念馆里一幅幅静动不一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了那场血腥的厮杀。”直到这时,同一代表团的段苏权将军才说:将军一直在思考将来我们怎样解放台湾的问题,其中登陆作战是必不可少的战役行动,他是想从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得到启示。
只差一步的攻台作战
的确,粟裕确实一直在思考怎样解放台湾的问题,而且持续考虑了几十年。
1949年,渡江战役结束后不久,就在当年5月下旬,中央军委就责成第三野战军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命令粟裕具体负责攻台的相关行动。6月14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和副参谋长周骏鸣的电报,第一次明确提出攻台作战问题。这也是粟裕受命主持攻台作战准备工作的正式开端。
在接到命令后,粟裕立即把主要精力放在攻台作战准备和解放东南沿海岛屿,以及剪除台湾外围岛屿上。当时粟裕深感责任重大,此后多次请求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或者派刘伯承或林彪等来主持解放台湾战役,他本人作为华东军区的主要军事领导人,将全力协助该战役的组织指挥。但鉴于粟裕在解放战争中展现出的高超指挥才能,毛泽东坚持决定由粟裕负责指挥攻台作战。
此后,粟裕密切注视着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的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着重研究现代战争中陆海空三军配合渡海作战的新战法,提出了一整套作战方案和战前准备措施,并随着东南各省的基本解放和对渡海作战艰巨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不断修正攻台作战兵力投入方案。同时,他还与新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会商了关于攻台作战的意见。
1950年6月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会议上还特意强调了关于解放台湾的事。粟裕在这次会议上汇报了关于解放台湾的作战方案和准备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明确作战思想,即“充分准备,确保有把握之后再行动”。此外,还提出由中央增加攻台作战兵力和筹建船只的建议计划。6月23日,粟浴再次向中央军委报告了准备攻打台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准备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三个重大问题:第一,登陆时怎么突破;第二,渡海作战需要大量船只;第三,怎么打退敌人的反击。粟裕还特别再次强调,要是没有绝对的把握,不应该发起进攻,宁可将时间拖长。
正当粟裕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积极准备攻台作战的时候,国际形势却发生急剧变化。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考虑到在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东北的安全和整个国家的战略全局,毛泽东果断决策暂停解放台湾战役计划,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年后,朝鲜战争结束,但时过境迁,武装解放台湾的某些条件已不复存在。随后,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中共中央、毛泽东适时地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因而,当年所筹划的台湾战役方案便只能束之高阁了。而这期间,粟裕在革命战争期间负伤留下的后遗症病情加重,只能暂时到青岛休养。
心心念念解放台湾
1962年初,有消息说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军计划窜犯大陆。当时正在上海疗养的粟裕听闻后立刻抱病赶往福州,在向福州军区领导了解了关于军委作战方针和军区部署情况后,他又提出要到下面看看。
此后,粟裕先后到了闽中泉州湾和闽南赤湖一带认真察看地形,尔后落脚厦门,一方面继续调查研究,一方面深入思考应敌之策,最终形成了不同于既定方针的将来犯之敌全部歼灭的作战构想。从厦门返回福州后,为了不干扰福州军区原来的作战部署,粟裕准备先回北京,把他的想法向军委报告,待军委决定后再指示福州军区,但在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等人的一再请求下,粟裕只好将自己的想法作了简单说明,令福州军区的众位领导如获至宝。
虽然后来蒋介石放弃了此次反攻行动,粟裕的作战方案并没有派上用场,但其此行的举动却是有些“冒险”:他此行没有得到任何组织和领导人的委托,因为1958年遭到错误批判,粟裕不仅被剥夺了总参谋长的职务,甚至被限制和部队接触。但大敌当前,又事关国家安全,他还是不计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主动做了一名老兵能做的事情。
雖然粟裕视为“国内战争中最重要和最后的一次战役”未能实现,他本人始终心心念念解放台湾,实际上,自从1949年其被任命为“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担负总兵力近65万人的攻台战役总指挥之责后,尽管世事如云,形势变幻,在此后数十年间,毛泽东始终将其看成攻打台湾最合适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