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愿将此生长报国
2021-11-05北洋君
北洋君
4岁被全国通缉,两次入狱受尽苦难
1925年农历11月18日,彭士禄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第二子。
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
年幼的彭士禄才4岁,就已经变成敌人的眼中钉、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从那时起,只有4岁的他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
因叛徒出卖,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因为狱友们的周全掩护,在监狱受了两年苦后,10岁的彭士禄终于出狱。不久,彭士禄不幸再次入狱,后来在地下党组织和爱国人士的帮助下,他被祖母认领出狱。1940年,周恩来派人辗转找到了15岁的彭士禄。第一次见面时,周恩来抚摸着彭士禄的头,激动地说:“终于找到你了!1924年我到广州,就是你父亲接我的……”
至此,彭士禄才终于结束了东躲西藏的日子。跟随周恩来夫妇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生活的日子里,彭士禄感受到“不是儿子胜似儿子”的疼爱。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回答。
当时,苏联教授每上一节课,中方要付80卢布的报酬。彭士禄回忆这段时光时说:“那时候,我和同学们每天学十几个小时,从未在晚上12点以前就寝过,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
正是在这价值80卢布一课的课堂里,让彭士禄这位烈士的遗孤,这位历尽人间甘苦长大的苦难孩子,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之后,他没有像他的父亲彭湃一样轰轰烈烈地走向历史舞台,而是进入一个高度机密项目,像从人间消失了一般……
中国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上世纪50年代末,从苏联学成归国的彭士禄开始主持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核动力的论证和前期开发。然而,“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跟痴人说梦无异。
当时,中国在建造核潜艇方面所掌握的知识几乎就是零。大到导航,小到螺丝钉,全部要靠自己完成。彭士禄领导的核动力研究室,有50个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是学化学就是学仪表的,没有一个是学核动力的……研制核潜艇,这可从哪儿开始呀?彭士禄决定:一步一步来。
先由他和仅有的几个懂一点核动力的人,一边自我学习,一边给大家开课,既然要做核潜艇,首先自己先摘掉“核文盲帽子”。
他还发动大家一起学英语,俄语资料没有了,就改看英文资料。彭士禄带领着团队,吃着野菜窝头、忍着饥肠辘辘,只花了两三年时间,几十个核外行就都被引到了核动力学科的前沿。
那时候,中国已经能造出潜艇,研制核潜艇的重点、难点在于核反应堆动力源,而这正是彭士禄在莫斯科进修的专业。
尽管是学核动力出身,但彭士禄并没有见过核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到底长什么样。
一天晚上,彭士禄直勾勾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的妻子马淑英问:“你在想啥呢?”他回答:“在想我的‘第一夫人。”
马淑英是与彭士禄一起留学苏联的同学,她知道,丈夫说的第一夫人就是核动力。
核潜艇是航行在大海的,可彭士禄却选择把他的“第一夫人”——核潜艇的核动力反应堆藏在了深山里。
1965年,代号为“09”的中国第一个核潜艇工程上马。一支几百人的先遣队,静悄悄地来到四川青衣江畔的深山里,开始建设“909基地”——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在四川大山中奋战的日子,是彭士禄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交通不便,吃住都在工地上,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没有计算机,验证核潜艇数不清的数据,全靠原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器。有时,只为验证一个数据,就够彭士禄和战友们苦算好几天。即便如此,为了造出“中国牌”核潜艇,大家干劲十足,夜以继日地工作。
1967年,他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基地副總工程师,后被国防科委任命为中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位总工程师。
在909基地,彭士禄有个著名绰号叫“彭拍板”。在核潜艇研制过程中,技术上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需要他拿主意。为最大限度争取时间,在遇到各方争执不下时,他也勇于拍板,他常说:“对了,功劳算你的;错了,责任算我的。”
1970年7月18日晚上6点,核反应堆起堆试验开始,8月30日,反应堆主机达到了满功率指标,晚上6点30分,起堆试验的指挥长含着热泪宣布,核潜艇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相应反应堆的功率达99%,核反应堆顺利达到满功率!
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终于开始跳动了!核潜艇下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这一天,大家欣喜若狂,放鞭炮庆祝。而这时,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在闷头睡大觉,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好好睡一觉了。他的身体,已渐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一辈子只做两件事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核潜艇成功了,一辈子跟核动力打交道的彭士禄,有了新的使命和更重要的任务。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彭士禄就提出和制定了秦山核电站的设计方案。改革开放后,中国启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彭士禄被任命为筹建总指挥,后成为大亚湾核电站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再后来又担任秦山核电站二期董事长。
50多岁转行核电站建设的彭士禄开始认真地研究经济学。他说:“过去,搞核潜艇,是大锅饭工程,最大的难处是没钱。后来,搞核电站,是商用电站,时间就是金钱。”
彭士禄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还首次把招投标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在主持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作时期,他更是常驻广州,几个月才能回家探望一卜。
在荣誉面前,彭士禄从不计较得失,也从不提出个人要求。1978年,当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时,他正在工地上,有人通知他去参加国家科学大会,他根本不知自己是受奖者。
1985年,在他因研究设计我国第一代核潜艇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时,他还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
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而他却把大房子让给别人,自己搬到单元房里。
原来,无论他当了“总师”还是“部长”,他始终住在面积不大、装修陈旧的旧单元房里!
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我这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他永远忘不了周总理嘱咐他的几句话:“小彭,记住,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要记住你是海丰人,你姓彭,是彭湃的儿子,永远不要改名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