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陶行知故乡
2021-11-05周洪宇
陶行知在崇一学堂留下的名句。摄影/ 李铭珅
这次应黄山市委市政府之邀参加陶行知故乡陶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我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是徽州这片钟灵毓秀的宝地,诞生了人民之子,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被宋庆龄称之为“万世师表”,被董必武赞之为“当今一圣人”的陶行知,这是徽州的荣耀。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讲讲对人民之子陶行知的一点感悟。
立德、立功、立言
古人云,只有做到了“三不朽”才能算圣人,何谓“三不朽”?《左传》里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孔颖达作疏解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用今天的话说,这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是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足以影响大众万民;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足以有功于国家民族;创立伟大的言论学说,足以流传后世。
古人讲的这些当然都不错,但个人体会,还不够精准到位,我认为,只有立德、立功、立言,并且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人物,才是真正的圣人。陶行知与历史上的所谓圣人们有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他不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圣人,而是服务于人民的“圣人”。这种圣人才是真正的圣人,我心目中的圣人。
陶行知是如何做到为人民的“三不朽”呢?他曾赋诗言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在经历了学医救国、文学救国、政治救国三次人生志向转变之后,最终确立了教育救国的远大志向。他在南京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在上海创办工学团,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在香港创办中华业余学校;他抛弃高官厚禄的诱惑,睡牛棚,穿草鞋,立志用教育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就立德而言,陶行知具有“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炽热真诚的革命激情、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等精神品质,给我们留下了一笔足以永远留传后世、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为民众甘于奉献,放弃优渥待遇的工作去办乡村教育,为老百姓烧心香;当晓庄师生因从事政治活动奔走街头时,他敢于承担责任保护师生因而被通缉、封校;他为团结抗战、全力抗日,与沈钧儒等联合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得到了毛泽东高度认同并亲笔回信。在生命的后期,他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笑等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三枪”,最后终因“劳累过度、营养过亏、刺激过深”而去世,享年55岁。
周洪宇撰写的《陶行知画传》《平凡的伟大:陶行知、杨东莼、牧口常三郎的生活史》《陶行知大传》
左图:《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和《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右图:周洪宇主编的《陶行知学文库丛书》(10 册)
《陶行知年谱长编》(四卷)
作者在陶行知诞辰130周年纪念会上发言。
就立功而言,陶行知自1917年留美学成回国后,举毕生之力发动了七次教育运动,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倡议并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动实施了大规模城市平民教育运动;此后又转向广袤的农村,发动组织了更为气势宏大的乡村教育运动,“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陶行知还因应形势变化,连续发动组织了普及教育运动、战时教育运动、国难教育运动、全面教育运动、民主教育运动,跟着共产党走、拥护共产党主张,反对蒋介石专制独裁,成为“党外布尔什维克”。
就立言而言,他在自己长期教育实践基础上,根据当时中国国情与需要,吸收了中外古今优秀教育思想成果精华,对其恩师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进行创造性改造和发展,创立了以“生活”“教育”“教学做”等概念为主要范畴,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基本原理,以民主教育、科学教育、师范教育、乡村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终生教育、创造教育为具体主张的庞大的“生活教育学说”理论体系,留下了煌煌近六百万字的理论成果,这在近现代中国教育家群体中可谓独树一帜,无人可及。他的生活教育学说不仅契合于当时的中国以及适用于第三世界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得到亚洲与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也完全可以作为今天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借鑒。
生活教育学说是一个扎根中国本土并走向世界的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体系。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教育学说体系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家,在国内外有着很高的地位,不仅当年得到毛泽东、宋庆龄、董必武等人的高度评价,而且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陶行知,对陶行知思想、事业、人格与精神予以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