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学校教育形态的变化

2021-11-05王家山

中学理科园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教学

王家山

摘   要:近年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学校常规的教学形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需求,“互联网+”新形态的教育变化正在改加速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引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重构,在教育不断改革的形势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于是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催生了学校教育形态的转变,诸多行业也提倡并应用互联网络技术,学校教学也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诞生了“混合式教学”,在这新的教学形态、 教育形态、组织形态和思维方式下,教学过程从教师的“教”转变为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的“学”。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教育形态

1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教育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最早起源于国外教育机构,使学生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在学习方式上具有灵活、多样、新颖,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学习,加速了混合式教学的步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真正实现教学变革。这是疫情带给我们的在教学上的挑战,市西中学早于疫情爆发前就尝试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云平台技术进行融合教学的探讨,疫情提供了我们线上教学付诸实践的机遇,同时也是检验我们前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成果的一次机会。通过三个月的线上教学,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而且保证了混合式教学的高水平,课堂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教学质量不下降。

2  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混合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学习方式灵活性、空间的多样性,促进了教学的非程序化发展,基于这一背景下的教学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教师重新思考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内在关系,积极转变教学模式。

2.1  教师需提升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及教学目标具有多维性,需要教师重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课前教师在云台上备课,制作微课、视屏、PPT等或者以Word文档推送课前预习单或任务单,通过计算机统计分析准确把握学情,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信息支撑。课中依据大数据统计结果又针对性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在课堂互动中推送课堂练习、教学资源,在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规定好学习时间,及时统计学习成果,在线指导教学,所有这些都有赖于教师提升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

2.2  教师由重视“教”转为强调“学”

线上教学由于少了学校和教师的约束,学习自主性、自律强的学生成绩上升,出现好上更好,反之,对自己约束不严、自主性差的学生成绩反而下降,使得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互联网的教学更多的是单向交流,缺少监督与互动不足是线上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益,除了教师强化以学为中心教学观念外,还需家长积极配合与监督。

2.3  教师更应重视思维导图的应用

由于线上教学相对于线下,在知识点上是“碎片化”的,为了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构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记忆和回顾,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构建成知识体系,可以是对每一章内容也可以是对每一节的内容,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更好地掌握每一章节的内容和知识构建体系及内在关联,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促进对知识的更深理解。同时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思维将加深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关联,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3  家校协同配合,共育走向常态

借助云平台,教师不仅方便地布置作业,发布信息,还可以对某一主题开展讨论,师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针对某一问题相互探讨与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可以正向评价,相互点赞,孩子的点滴进步、成长轨迹可以借助平台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分享,家长对孩子的情况更加了解,根据平台数据显示结果,及时督促学生学习课堂预习内容,时时获得学生课堂预习效果。这种互动反馈,针对性更强,辅导效率更加高效从而实现家校共育共同体构建[ 1 ]。

4  成效与反思

(1)在大数据、云计算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我校漫思实验室建立起来了,为理科教师教学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备课、课堂管理、课外辅导、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课前下发的任务单,制作的微视频、PPT等课件上传到云端提前学习,课上通过大数据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有针对性讨论、答疑、拓展和迁移应用。在课上就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解题指导或是对某一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构过程深入研究。在教学过程环节,也可以改变传统的点名和提问方式,而且通过相应的软件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现场的提问及每位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数据统计,既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覆盖面,又能够及时准确反馈现场学习状态[ 2 ] 。

(2)“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表现行为同时也必须时刻了解学生在家的活动情况,我校实施的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施策,同时对部分家长增强“家校共育”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家校共育,打造教育新生态。相信有了新的教育理念,持久不懈地坚持下去,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 春.基于“互联网+”家校共育的新样态学校建设[J].现代教学,2020(1):29-31.

[2] 时伟,李欢.数字时代教师教学技术素养的反思与改进[J].课 程·教材·教法,2017(11):96-100.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