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ngioseal与Percloser血管缝合器在意识障碍患者神经介入后的应用

2021-11-05安芳军张民孙天慧张弢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甘肃张掖73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收缩期内径峰值

安芳军 张民 孙天慧 张弢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甘肃 张掖 734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对意识障碍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Percloser血管缝合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意识障碍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96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5月~2019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分别给予Percloser血管缝合器和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和B组在手术前股动脉最小内径和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手术后,2组较手术前相比两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B组手术1个月后股动脉最小内径明显小于A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慢于A组,差异显著(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后不仅具备显著的止血效果,与Percloser血管缝合器相比,还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手术治疗的方式在临床应用愈加广泛,尤其是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可以发现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在脑部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具有突出的治疗优势,还在患者术后评估其侧支循环状态方面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介入治疗是由股动脉入路进行穿刺,虽然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并发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症状的风险较高,加之患者卧床休息时间较长,易发生腰背部酸痛不适、排尿困难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2]。因此如何在介入手术治疗后减少穿刺点出血,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对此笔者选取96例意识障碍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通过对比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Percloser血管缝合器的止血效果,探寻一种安全性更高、舒适度更佳的股动脉止血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展开研究,共计纳入意识障碍并且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96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18年5月~2019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本项研究的开展均在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已签署相关知情文书,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脑疝或脑干功能衰竭的症状、无严重的心脏、肝脏或肾脏功能病变,患者穿刺区域皮肤完好无损。2组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对比2组一般资料

1.2 方法

A组:采用Percloser血管缝合器进行止血,经鞘管送入直径为0.035英寸的J型导丝,撤出鞘管后先手压穿刺点止血,再经导丝缓慢送入Percloser操纵杆,将其送至出血处。先张开缝合翼,经操作环柄送入自动缝合针后,拉出缝合线,收回缝合翼,撤出Percloser操作杆和导丝。缓慢且逐渐用力的牵拉渔夫结的一端,缝合穿刺点,收紧结扣,待穿刺点不出血后进行加压包扎,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制动4h,4h后方可下床休息。

B组: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进行止血,对符合血管封堵需求的患者经股动脉插入导丝后撤出动脉鞘,将定位鞘送至出血位置,回撤定位鞘到滴血停止的现象,然后再将定位鞘送至血管1.0~2.0cm处,撤出鞘心,将定位芯片送至内部直至输送鞘完全插入,回撤鞘心观察其锚板是否已经释放,紧接着一起拔出内芯和定位鞘,拔至一半时,见输送内芯中的定位管和金属固定片。回收2次定位管,确保金属固定片与胶原海绵呈现相连状态。一手抓住金属固定片,撤出定位鞘和内芯,拉紧定位线,坚持10s后剪短拉线。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2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1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穿刺区域内股动脉最小内径以及其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比较患者的差异。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2组血肿、血栓、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动静脉瘘以及假性动脉瘤等发生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2组股动脉最小内径和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

2组手术前股动脉最小内径和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1个月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股动脉最小内径和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s,n=48)

表2. 对比2组股动脉最小内径和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s,n=48)

组别 股动脉最小内径(mm) 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cm/s)手术前 手术1个月后 t P 手术前 手术1个月后 t P A组 8.65±1.49 6.28±1.33 8.221 0.001 95.69±8.79 84.06±5.13 7.917 0.001 B组 8.69±1.53 4.99±1.25 12.975 0.001 95.73±8.82 73.29±5.08 15.274 0.001 t 0.130 4.897 0.022 10.335 P 0.897 0.001 0.982 0.001

2.2 对比2组并发症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对比2组并发症

3.讨论

现已知,介入手术治疗的方式在临床的运用愈加广泛,尤其是针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血管的再通,达到挽救脑组织的目的,同时它还有助于避免开颅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优势显著[3,4]。但该手术方式对技术要求颇高,稍有不慎容易引发血肿、脑血管破裂出血、脑血管堵塞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除此以外,患者手术后的动脉止血以及制动情况也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经本研究发现,B组术后1个月的股动脉最小内径明显小于A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慢于A组(P<0.05),由此可见,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止血效果更优于Percloser血管缝合器。究其原因可以发现,Percloser血管缝合器是以缝线为基础进行血管缝合的装置,该方式可以直接通过在穿刺点释放缝线来达到近似于外科缝合的作用,但鉴于其无法在直视下进行操作,故而会出现不完全缝合的现象,影响患者的止血效果[5]。相比之下,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主要是由胶原海绵、胶原锚块以及缝线三部分组成,三者均为可吸收物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可通过锚块、动脉穿刺口以及胶原海绵形成一个三明治叠成结构的机械作用,在借助胶原海绵促进患者凝血,另外,鉴于动脉壁内固定锚的存在更可以保障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定位的准确性,使其操作简单、耗时较短,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6]。本研究结果证实,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Percloser血管缝合器和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神经介入治疗后均有显著的止血效果,但后者相较于前者而言,在减少并发症方面优势更加突出,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收缩期内径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益作用研究
宽占空比峰值电流型准PWM/PFM混合控制
基于峰值反馈的电流型PFM控制方法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调压方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阳亢络阻证90例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