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氯羟基二苯醚医用消毒耦合剂在小腿激光脱毛治疗中的应用
2021-11-05刘世畅叶林斌张菊芳孙莉汤宋佳罗枫宁丽
刘世畅 叶林斌 张菊芳 孙莉 汤宋佳 罗枫 宁丽*
激光脱毛技术是利用热动力学原理,将热量传递到毛囊内的黑色素颗粒,产生光热效应并形成毛囊局部高温,使毛球及毛囊干细胞受到损坏,产生永久性脱毛[1],该方法简单方便、安全高效,随着人们对美容需求逐渐提升,激光脱毛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激光脱毛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皮肤光热性损害、水疱、毛囊炎和色沉等[2]。为避免这些并发症,医护人员会先刮除毛发,再将耦合剂涂在皮肤上进行激光脱毛。如患者腿部毛发较多较粗,皮肤干燥,并伴有毛囊角化或皮疹等情况,一旦局部皮肤破损就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几率,同时,激光治疗后残余毛发会发生焦化从而引起疼痛和表皮灼伤,也会使皮肤完整性受到损害,在致病菌的存在下易发生感染[3-6]。作者将医用消毒耦合剂[7]应用于激光脱毛患者,在预防并发症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4 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小腿激光脱毛治疗的患者60 例,(1)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 岁;②双小腿需脱毛;③无基础疾病。(2)排除标准:①孕妇,癫痫,有皮肤病的患者;②近六个月服用过维A 酸类药物;③近1 个月服用过光敏药物;④近3~4 周接受过阳光暴晒;⑤6周内曾使用过其他方式脱毛(如蜡脱);⑥治疗区域有感染伤口。采用自身对照,左侧小腿为观察组,右侧小腿为对照组。
1.2 方法 治疗前,两种耦合剂均保存在2~8℃冰箱冷藏>30 min,治疗区域皮肤常规清洁准备,采用一次性手动剃须刀备皮,在治疗区域皮肤上均匀涂抹一层1 mm 左右的耦合剂凝胶。观察组使用医用消毒耦合剂,该耦合剂主要成分由三氯羟基二苯醚组成,三氯羟基二苯醚含量0.27%~0.33%。对照组采用传统超声耦合剂外涂。治疗时,使用以色列Alma 半导体冰点激光脱毛仪[8],均由同一医师进行操作。仪器设置传统定点模式(HR),能量密度34~42 J/cm2。治疗中,配合医师根据患者肤色深浅、毛发的颜色、毛发粗细测试光斑,选择并确定治疗能量和脉宽,将治疗头垂直贴在已涂抹润滑凝胶区域皮肤上,以“盖章式”按顺序逐个光斑治疗,相邻光斑间有10%的重叠。治疗中经常清洁治疗头,避免因碎毛发等杂物沾染灼伤皮肤影响治疗。治疗后,立即行局部冷敷20~30 min,减轻热损伤造成的不适感。48 h 内局部禁用热水,避免摩擦刺激,3~6 个月内治疗区域严格防晒。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区域皮肤肿胀、红斑及毛囊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皮肤疼痛程度:治疗即刻、治疗后0.5 h、结束后1 h 采用国际标准数字评分法(NRS);0 分:表示无痛,1~3 分:轻度疼痛,4~6 分:中度疼痛,7~10 分: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激光脱毛治疗24 h 后左右侧小腿局部皮肤并发症比较 见表1。
表1 左右侧小腿局部皮肤并发症比较(n)
2.2 患者激光脱毛治疗后左右侧小腿局部皮肤疼痛比较 见表2。
表2 患者激光脱毛治疗后左右侧小腿局部皮肤疼痛比较()
表2 患者激光脱毛治疗后左右侧小腿局部皮肤疼痛比较()
3 讨论
本资料结果显示,患者左右腿治疗后皮肤局部肿胀、红斑、毛囊炎等并发症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医用消毒耦合剂在预防术后皮肤局部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效果。医用消毒耦合剂较传统的耦合剂而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病菌有杀灭作用,将其应用于激光脱毛治疗前,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和恢复时间。虽然含消毒成分的医用消毒耦合剂相对传统耦合剂成本可能有所增加,但对于美容整形患者群体,这部分费用在合理范围,因此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推广性。
本资料结果显示,患者激光脱毛治疗后两侧小腿即刻皮肤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0 min 和术后1 h 的两侧局部皮肤疼痛均有减轻,且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医用消毒耦合剂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局部不适,可能与医用消毒耦合剂减轻肿胀及红斑等局部皮肤并发症有关。
综上,医用消毒耦合剂在激光脱毛中的使用能够降低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疗后舒适度及满意度,缩短恢复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