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MRI在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2021-11-05何江波崔利赵创王嵩
何江波 崔利 赵创 王嵩*
贝尔面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性面瘫,单侧发病多见,同时也是一种急性发作的特发性面瘫。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面瘫有明确疗效,临床应用比较广泛[1]。贝尔面瘫的诊疗过程中常需要评估神经功能,常用的有神经功能量表、电生理等评价方法,但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高场强磁共振逐渐普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也逐渐用于评价面神经疾病。本文探讨增强MRI 扫描评价贝尔面瘫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16 年8 月至2020 年10 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贝尔面瘫患者38例。男20例,女18 例;年龄15~59 岁。左侧面瘫22 例,右侧面瘫16例。所有入选患者症状符合2001 美国神经病学会2001年发布的贝尔氏面瘫诊断标准[2]。(1)纳入标准:①单侧发病的面瘫;②年龄15~60 岁;③面瘫发作<2d;④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无阳性病理征;⑤House-Brackman 量表评分≥3 分(级);⑥无心衰,无肝功能异常,无其他严重疾病并发症。(2)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②接受过药物或针灸治疗;③传染病活动期;④恶性肿瘤;⑤糖尿病病史>5 年,Ⅲ期高血压>3年;⑥短期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予以强的松(30 mg,1 次/d,连续服用5 d,之后逐日减5 mg 至停药)、甲钴胺(0.5 mg,3 次/d,连续30 d)、呋喃硫胺(50 mg,3 次/d,连续30 d)口服。针刺取穴:患侧阳白、丝竹空、颧髎、牵正、迎香、风池及双侧合谷、太冲;直针浅刺10~17 mm,捻转得气后,留针20 min。采用中国苏州华佗牌针灸针。部分患者在针刺基础上,加阳白-丝竹空、牵正-地仓、颧髎-迎香予以电针治疗(2 Hz,疏密波,20 min)。治疗隔日1 次。
1.3 观察指标 患者于就诊时及治疗1 个月后行MRI检查。采用Siemen Verio 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头部专用线圈。扫描序列和参数如下:(1)横断面3D-CISS:TR 8.39 ms,TE 3.91 ms,层厚0.5 mm,层间距0 mm,FOV 20 cm,矩阵320×320,翻转角:50o,扫描时间:5 min 36 s。(2)横断面 3D-VIBE 序列:TR 20.0 ms,TE 3.69 ms,层厚1.0 mm,层间距0 mm,FOV 20 cm,矩阵320×320,翻转角:12°,扫描时间:3 min。平扫结束后,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速率为3.0 mL/s,注射剂量0.2 mmol/kg,然后重复扫描3D-VIBE序列,参数和定位同平扫。观察面神经,包括内听道底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鼓室段和乳突段。面神经强化与否基于与对侧的比较。将与对侧比较不增强记为0 分,明显强化(窗宽350 HU,窗位80 HU 左右,肉眼观察亮度接近血管)计为2 分,介于两者之间记为1分。行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急性期检查,3D-CISS 序列显示10 例患侧面神经部分节段较对侧略有增粗。患侧面神经增强后呈节段性异常强化,其中内耳道底段81.6%,迷路段84.2%,膝状神经节84.2%,鼓室段50%,乳突段47.4%。健侧面神经也有节段性强化,其中内耳道底段7.9%,迷路段5.3%,膝状神经节76.3%,鼓室段44.7%,乳突段42.1%。患侧面神经内耳道底段、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强化比对侧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House-Brackmann 功能分级评分明显减少。治疗后患侧面神经强化较治疗前减弱,其中内耳道底段15.8%,迷路段10.5%,膝状神经节78.9%,鼓室段47.4%,乳突段42.1%(见图1)。患侧面神经内耳道底段、迷路段及膝状神经节强化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左侧面瘫治疗前后MRI
3 讨论
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以贝尔面瘫最常见,贝尔面瘫多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占面瘫的50%左右。病理表现为面神经间质水肿,其中迷路段管腔狭窄,其血供为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分水岭区,缺乏血管吻合,因而易受损伤。针灸治疗早期介入,能够缩短病程,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急性期针灸介入治疗可以提高面瘫的疗效,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3]。
随着高场强磁共振的普及,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影像学磁共振成像检查也逐渐用于评价面神经疾病并显示明显价值。MRI 评价贝尔面瘫,目前研究主要有观察面神经粗细及强化两方面。面神经粗细的观察主要利用三维重T2WI 技术。本研究利用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 CISS),3D CISS 是一种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用2 次射频脉冲激发采集两组回波,分别得到两组图像,然后融合成一组图像。成像时间较长,但成像伪影较小,信噪比较高,对脑神经显示较好。可以清晰显示面神经脑池段、内听道段等有脑脊液作为对比的部分。但缺乏软组织间对比,对面神经颅外段显示不佳。本组部分患侧面神经较对侧稍增粗,但由于面神经细小,走行迂曲,因此作者认为面神经粗细变化不易测量观察,评价主观性较强,价值较小。对面神经强化的观察一般推荐采用3D T1WI 序列,本研究利用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3D VIBE)观察面神经强化,3D VIBE 是西门子公司的一种扰相T1WI 序列,采用超短的TR、TE 和较小角度的射频脉冲,同时采用多种快速采集技术如K 空间技术和半回波技术等,扫描速度块,层面较薄时也能够保持较高的信噪比,对小病灶的显示较好。有研究[4]认为3D VIBE 序列增强扫描能够准确检出面神经炎的病变部位及程度,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此外,3D VIBE 由于采用容积采集技术,通过轴位扫描可以获得各向同性数据,可以进行任意平面重建,对于面神经各段的显示极有价值[5]。本资料结果显示,患侧膝状神经节、鼓室段和乳突段强化大部分较对侧明显。
综上所述,3D VIBE 增强检查对于贝尔面瘫的病变部位及程度显示准确,对于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